唐玄宗逃跑,除了四川盆地,還有哪些選擇?

2022-07-23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唐玄宗逃跑,除了四川盆地,還有哪些選擇?

有人說唐玄宗李隆基可惜,如果早死兩年,就能避開安史之亂,可以保全明君的身份了。其實就算玄宗早死兩年,安史之亂這口大鍋也註定要由他來背的。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反於范陽(今北京)。年邁的玄宗在楊國忠和封常清的漫天牛皮之下,認為安祿山不過是癬疥之疾,旬日可定。但當叛軍攻占河北之後,玄宗知道自己的大麻煩來了。尤其是叛軍攻陷東京(河南洛陽)後,長安東線的天險已失,必須找一個逃難落腳的地兒。

就當時的情況看,有四個可選擇的地方。一、河隴;二、靈武;三、太原;四、回到長安(此時玄宗已經帶著後宮逃到馬嵬坡),這四個提案全被玄宗否決了。

【河隴】

河隴就是唐朝的隴西,現在的甘肅省附近。甘肅省呈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走廊狀,南有祁連山,再往南就是青藏高原;北有龍首山,再往北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漢武帝在此開河西四郡,經過數百年的開發,農業有一定規模。但是,相對於中原來說,這裡的條件還是有些艱苦。玄宗享受了一輩子的福,到老卻讓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他哪裡做得到?楊貴妃也吃不了這個苦。另外,即使玄宗願意奮發圖強,隴西的東線只有一條並不太寬的黃河,是很難阻擋叛軍西進的。

【靈武】

靈武在今寧夏中心城市銀川東南方向的黃河東岸,在長安的西北方向。這裡的地理條件和隴西差不多,位於黃土高原上,農業發展可能還不如隴西成熟。如果玄宗去靈武,不說奮發圖強平定叛軍的事,只從防守角度說,對玄宗也沒有吸引力。雖然賀蘭山足以抵擋千軍萬馬,可賀蘭山偏偏在靈武的西北,叛軍要攻靈武,肯定從東南方向進攻,靈武無險可守。

有人說玄宗的太子肅宗李亨不是去靈武繼位了嗎?情況不同。玄宗此年已71歲(虛歲)了,老胳膊老腿折騰不了幾年。肅宗接過老爹留下的爛攤子,不平定叛軍,天下就不是他的。所以肅宗是把靈武當成戰略反攻叛軍的基地,而不是玄宗準備要找的安樂窩。

【太原】

太原在唐朝的地位非常高。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就是從太原起兵,偷襲長安得手建立唐朝的。玄宗開元時升太原為北都,天寶時又升都為京。太原具有良好的戰略地理條件,西有呂梁山、黃河,東有太行山,南有中條山、王屋山與黃河(東西走向)。但太原以東的河北、以南的河南,已被安祿山攻陷,山西被叛軍兩面包圍。而且,山西的農業條件相對平原地區來說也不是太理想,人吃馬嚼的,錢糧的消費未必是當時的山西所能承擔起的。

【長安】

回到長安,乾爹、乾娘與乾兒子進行普希金式的決鬥,玄宗根本沒想過,要不然也不會打著親征的旗號,向西逃離長安了。

【西川】

玄宗有心儀的避難所嗎?真有一個西川,也就是四川盆地。其實最想去西川的,除了玄宗,還有他的大舅子楊國忠,時兼治所在成都的劍南西川節度使。楊國忠得罪天下,去河隴、靈武、太原或回長安,都沒他的好餅吃。楊國忠是蜀人,他在西川的關係盤根錯節,回西川對楊國忠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楊國忠只是兼任劍南節度使,並不在成都辦公,替他辦公的是副使崔圓。此公頗有能力,通兵家之學,但熱衷功名,跟在楊國忠混江湖。在楊國忠的暗中指使下,崔圓向玄宗提出幸蜀之計,玄宗立刻答應了。

崔圓是個玄宗和楊國忠的托,即使沒有崔圓和楊國忠,他也要選擇西川的。首都,西川是天府之國,蜀漢僅憑西川一州(益州)就能立國五十年(從劉備入蜀算起)。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河流縱橫,土地肥沃,農業非常成熟。玄宗入蜀,算是給自己找到一個可以頤養天年的養老院。即使這把老骨頭不學劉邦以漢中為基地東進平天下,至少可以學劉備憑蜀道之險割據西南。

在古代落後的交通條件下,叛軍即使占領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高險的秦嶺也是叛軍很難過去的。就算過了秦嶺占據漢中,叛軍依然要面臨險峻的米倉山與大巴山,這兩座山是西川的北面天險。從漢中入蜀要走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從西至東),只要玄宗派兵守住險隘,叛軍是很難入蜀的。就算叛軍從三峽方向入蜀,只要玄宗能守住同樣高險難攻的白帝城一線,西川依然高枕無憂。

玄宗準備帶著太子李亨入蜀的,但將士強行留下太子,以備收拾舊山河。兒大不由爹,玄宗先把自己這條老命保住要緊。至於心愛的楊妃被殺,楊國忠也死了,管不了這許多了。入蜀之後,有天險可守,不失做第二個劉備也。再加上叛軍攻陷長安後,花天酒地,沒有動力繼續向西進攻,玄宗才能在西川安然無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4d93637c5fd200f3e3c2520f6e5da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