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中的苦根,為什麼還是死了,余華這句話道出了真相

2020-04-06     盧子說書

「這孩子生下來沒有了娘,就叫他苦根吧」,這是家珍給鳳霞的孩子取名時說的。後來,這個叫苦根的孩子,不僅沒了娘,後來還失去去了爹,最後還丟了自己的命。

看完《活著》,有的人對苦根這個人物形象轉頭就忘了,有的人認為苦根就是整本書的敗筆,那麼,苦根的「死」真的是敗筆麼?他的一生都發生了什麼呢?



01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那一天的雪特別大,產房門口,一個醫生問:「保大還是保小」,二喜絲毫沒有猶豫就回答了要保大,過程雖然有點漫長,好在母子平安,誰料一生下孩子,鳳霞就大出血,最後,醫生還是只抱出來一個嗷嗷待哺的新生兒。

其他哺乳動物有的生下來幾個小時就可以爬行甚至學會覓食,而我們人類在生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弱小無助的,命苦的苦根從生下來開始就在爹的背篼里,餓了,二喜就只能找正奶孩子的女人,花上一毛錢,幫忙奶上幾口,雖然很難,好在苦根轉眼間就能走路了。苦根學會走路之後,二喜每天都會拉上板車載著苦根出門,他幹活的時候,苦根就自己在一旁玩耍,別說這小傢伙啊,從小就機靈的很,左鄰右舍都喜歡他。

苦根的名字是家珍取的,她說「這孩子生下來沒有了娘,就叫他苦根吧」,她可能心想:「自己的孩子有慶、鳳霞,丈夫福貴,女婿二喜的名字寓意都是美好的,命運卻與名字截然相反,或許真的是「賤名好養活」吧。」這個名字不僅是家珍對命運的妥協,也是她對這唯一的外孫的美好祝願。

可是家珍錯了,並不是每個賤名都那麼好養活,貝多芬曾經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讓命運所壓倒」,貝多芬的這句話或許沒錯,但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前提是你要有那個力氣和能力,很遺憾,弱小的苦根沒有。


二喜接走鳳霞


02

後來,家珍也走了,日子就剩兩個男人圍著苦根轉,三個人也是三代人。然而,命運總是無常,在苦根四歲那年,二喜也死了,被兩排水泥夾死了,死前的最後還不忘大叫自己放心不下的兒子:「苦根」。

原本的三代人,現在就剩爺孫兩代了,說來也巧,鳳霞不會說話,上天竟讓她生了一個伶牙利嘴的兒子,從小就會變著戲法讓福貴給他買吃的,長得也和鳳霞一樣好看,還和有慶一樣勤快,剛滿五歲,就會幫忙割稻子了,福貴和苦根說:雞養大了就會變成鵝,鵝大了就會變成羊,羊大了會變成牛。從這以後,苦根就天天盼著買牛的那天

福貴看著苦根一天天長大,也就一天比一天放心,就好像鳳霞和有慶都還在,他心想,日子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有了這個孩子,心裡總是滿足的,所以這日子還得好好過下去,這樣他百年之後,才能對鳳霞、二喜、徐家的列祖列宗有個交代,然而,命運就是喜歡和富貴開玩笑,這次的玩笑是他的命根子——苦根。


03

那是在苦根7歲那年,他的力氣已經很大了,那天天氣預報說第二天有大雨,兩個人為了不讓田裡成熟的棉花淋雨,馬不停蹄的收割著,直到了中午,福貴才知道苦根病了,回到家裡,福貴給他熬了一碗薑湯,煮了半鍋新鮮的豆子,看到豆子,苦根多高興啊,豆子這東西難得能吃上一回,這一回還是半鍋……

可就是這半鍋新鮮的豆子害死了苦根,他吃豆子撐死的,福貴是傍晚回到家才發現的,他看到苦根的嘴唇都青了,嘴巴裡面還有兩顆沒有嚼爛的豆子。這苦命的孩子還沒能等到他的雞變成牛,就走了。福貴多麼悔恨,是自己為了收棉花,一次次忽視了苦根的說自己不舒服,是自己粗心大意,煮了半鍋的豆子給難得吃上一頓飽飯的苦根,是自己沒有在苦根生病的時候陪在身邊,一心只想著棉花......是自己又老又笨,害了苦根。

往後的日子,福貴只能一個人過了,過了幾年,他給自己買了一頭牛,除了給自己作伴,也算是了了苦根的生前日夜期盼的心愿。



04

余華為什麼要把苦根寫死了呢?首先我們回到小說的核心,余華寫這本小說的目的是什麼?余華從一開始就已經告訴讀者,他想通過這本書,藉助福貴這個人物告訴你: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福貴曾經以為苦根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但實際上呢?很明顯不是,更確切的說苦根是讀者的希望,這樣一來,苦根的結局和讀者預期形成一個巨大的反轉,帶來的衝擊力更大,因此苦根的死不能算敗筆。其二,余華在《活著》中對死亡的描寫,更希望的是起到一個引發讀者對生死思考的一個效果,所謂向死而生可能就是這樣吧。

余華以福貴親人的離去作為創作依據,福貴送走了身邊一個個的親人,「死亡」貫穿整部《活著》的始末,到最後福貴不因死亡而感到痛苦,不因活著就感到快樂,堪破命運的態度,和莊子有點類似,生死在普通人眼裡是一件相當嚴重的事,但在莊子眼裡就是四季變遷的自然規律罷了,所以,莊子在妻子去世的時候,「箕踞鼓盆而歌」,他唱到:

生死本有命,氣形變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到了後來,在他快要死的時候,弟子都難過的哭了,他卻很平靜地說:

我今死,則誰先?更百年生,則誰後?先不得免, 何貪於須臾?

循著這一點,如果你單純把苦根當做福貴活著的希望,未免太過片面。現在你還覺得苦根的「死」是小說的敗筆麼?


END.

一起快樂讀書,請關注【盧子說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4Iba3EBnkjnB-0zLS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