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臨,不妨帶著孩子做做這些事,記憶深刻有意義

2023-06-22     老張育兒

原標題:端午節來臨,不妨帶著孩子做做這些事,記憶深刻有意義

一到傳統節日,父母就特別發愁: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節日裡,過的更有意義呢?

這裡要說的有意義,不是單純的帶孩子玩耍,也不是給他們送各種禮物。而是讓孩子了解傳統節日,並且知道傳統節日的習俗,真正的參與到傳統節日中。

只有這樣,當孩子們日後想起來的時候,才會覺得記憶深刻。這或許,也是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的原因所在。

傳統節日之所以能流傳千年,就是因為每年都有長輩,帶著小輩一起堅持完成傳統習俗。

只是當下的生活節奏太快,很多年輕的父母忙著工作,已經忘了傳統節日的習俗,更別提帶著孩子一起學習。

每個節日,都有每個節日的習俗,這是亘古不變的事實。既然是端午小長假,那就暫時放下工作,收起花里胡哨的心思,帶著孩子一起完成只屬於端午的事情。

在父母心中,可能端午,只是一年365天中,很平常的一天。但要是父母願意花時間、花心思陪伴孩子,那麼這個端午節,對孩子來說,就不是平常的一天。

端午節,陪孩子做這些事情,真的很有意義

1、包粽子

大多數小朋友,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可他們並不知道,粽子是怎麼做成的。趁著端午節,帶著孩子一起逛超市,一起選購包粽子需要的食材。

趁著節日,帶孩子包粽子,也是特別有趣的一件事。不僅讓孩子體驗了包粽子的快樂,而且還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看著自己包好的粽子,他們一定很開心。

包粽子的過程,也拉近了親子關係,讓孩子知道媽媽平時做飯、做家務的辛苦和不容易。

2、編五彩繩

心靈手巧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編五彩繩,也是很不錯的。不過,這是一項極其需要耐心的事情,父母要確定自己可以完成,必須給孩子做好榜樣才行。

順便告訴孩子,古代最崇拜五色,代表著吉祥、納福和辟邪。提前準備好漂亮的五色繩子,然後帶著孩子編制,最後幫他們戴在手上。

整個過程,相信一定其樂融融,哪怕編出來的五彩繩,沒有那麼好看,那麼漂亮。但是在孩子心裡,父母親手編織的繩子,就是最好的。

3、看賽龍舟

若是生在南方,那麼端午節,無論如何都要帶孩子出趟門,帶他去河邊,看看大家齊心協力賽龍舟的場面。

若是生在北方,沒有賽龍舟的表演,那就打開電視機,帶著孩子看看賽龍舟的電視活動,一樣可以感受到團結奮進的畫面。

賽龍舟的習俗,已經保存了千百年,最初是為了紀念屈原,現在是為了鍛鍊身體。讓孩子近距離的感受賽龍舟的壯觀,讓他感受團隊協作的魅力。

趁著端午節,向孩子普及傳統知識,也很重要

學齡期的孩子,光顧著放假高興,卻不知道端午節到底從何而來。父母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像孩子普及端午節,讓他們了解不同節日的由來,以及傳統、習俗。

要告訴孩子:端午節,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糅合了多種傳統習俗,也包含了很多文化知識。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父母都恍然大悟。可能之前,大家都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卻不知道它還是非遺節日。

要告訴孩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末期的楚國人,生在戰亂年代,但他有愛國之心。

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愛國情緒,讓他產生更多的民族自豪感。身為中國人,是特別驕傲的事情,愛國心理,是刻在骨子裡的印記。

要告訴孩子:端午節,不能祝福別人端午快樂,而是要祝別人端午安康。和其他節日不同,這是獨屬於端午節的標記。

簡單的四個字,卻濃縮了對別人最誠摯的祝福。端午,自然指的是端午節,而安康,指的是平安和健康。既表達了對屈原的思念敬仰之情,又表達了對別人的祝福,可謂是一舉兩得。

要告訴孩子:端午節,特別適合讀詩詞,因為屈原就是詩人。在節日氛圍的加持下,多讀一些詩詞,多銘記一些歷史。

其實在古代,有很多關於端午的詩詞,文人墨客把對端午的情感,都寄托在詩詞中,可以讓孩子多去感受。

端午來襲,你做好帶孩子學習和感受節日文化的準備了嗎?合格的父母,一定會把教育滲透到生活中。如此隆重的節日,大家定然不願意錯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3526b02e33a6c21e33c9c872198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