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種糖果樣「玩具」爆火後,出事了

2023-01-14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果然,這種糖果樣「玩具」爆火後,出事了

最近,伴隨著「摔炮」的爆火,一則#孩子誤將摔炮當成糖果放嘴裡咬#的視頻衝上了熱搜。

視頻中,一男子邊展示摔炮邊喊話廠家:「生產廠家你們出來!做摔炮就做摔炮,別搞得跟糖一樣,搞得孩子直接拿嘴巴咬。砰一下哭了,已經哭了1個小時了,還在哭。」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河南周口也出了一件類似的事,一媽媽教一歲半的女兒玩摔炮,孩子以為是糖果,直接把摔炮放進嘴裡咬炸了。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摔炮在女孩嘴巴里還冒出了紅光

身為倆孩兒的媽,刷完這類視頻,我心都砰砰砰快跳出來了,驚恐又心塞。

萬分慶幸的是,倆孩子都沒受重傷,有驚無險。

以上這兩位家長被網友瘋狂指責,湖南家長發那個視頻,截至目前共449萬次觀看、20多萬的點贊,評論區8000多個留言基本上全是在瘋狂指責他「沒看好孩子」,當然也道出了我的心聲。

但是,我也想說,對於摔炮這種東西,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它的危險性。這玩意,它根本不是「只能聽聽響」那麼簡單。

偽裝成「兒童玩具」

路邊、網上多重誘惑

這種不需要被點燃的摔炮,正在被當成「玩具」,在街頭小巷、網上購物平台,甚至校門口的流動攤上進行售賣。

特別是晚上,出攤的最多,一兩個紙箱子裡放著各種各樣的小煙花、摔炮,人擠人挑來挑去。

購買者,一部分是年輕人,買給自己,慶祝疫情、陽過之後的自由和快樂。

大多數是孩子家長,打著「想讓孩子體驗自己小時候的快樂」的名義買給孩子,一摔一響,幾乎沒孩子能拒絕。

不少網友表示,帶孩子出去遛彎,小區小朋友基本上都是人手一盒,「糖果造型」小小一顆的摔炮拿在手裡,邊走邊摔,「劈里啪啦」玩得不亦樂乎。

按照規定,這類產品是易燃危險物品,屬於《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明確禁止寄遞範疇。

但是網上還是有不少商家在售,並且會在產品標題里強調「兒童玩具」「玩具」字眼,吸引購買者注意力。

畢竟不合規,商家們並不敢明目張胆售賣。

搜索關鍵詞,出來的產品圖很少是「摔炮」,多是安全性稍高一些的同類產品,有些商家在產品圖上備註:

「就是你想要的」

「小蝌蚪狀的小魚」

「孩子過年愛玩的」

不少商家更是詳情頁不都敢放,只有一張圖,上面寫著兩行大字:

「童年回憶玩具,聯繫客服看圖」。

有記者曾試著找客服要了下圖,結果還真是摔炮。

說實話,這些摔炮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也令人堪憂。

遮遮掩掩之下,並沒有擋住摔炮的熱銷,網上購物平台摔炮的月銷量還真不少,多的每月5000+,少一些的也有好幾百,十分火爆。

有記者在學校門口的流動攤位上也看到了「摔炮」的身影,一見記者拿起一盒,攤主就開始推銷:

「買吧買吧,都是孩子玩的,又不貴。」

「沒有火藥,可以放心買。」

有些商家則明確表示:「那個東西不讓賣,不安全。」

小摔炮隱藏「大威力」

有記者曾經採訪了一些孩子家長,他們普遍表示,因為不需要點火也不會發光,感覺這種摔炮沒有什麼危險,往往一買就是幾十上百盒。

「別對著臉扔就行吧?」

「聲音稍微大點兒,聽幾聲習慣了就好了」

……

有的家長甚至把它視為普通玩具,讓孩子穿上鞋直接在屋裡踩著玩兒。

其實,摔炮的威力,都被我們「小視」了。

別的地方尚且不清楚,按照《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今年北京五環之內連「摔炮」這種也不允許放。

摔炮雖小,不需要點燃,但也被列入「高危險性煙花爆竹產品」的範疇之內。

有消防員網購了這類商品,打開包裝後,一摔炮不小心掉到了桌上,瞬間發出「啪」的響亮聲音。經查看,摔炮包裝紙已經炸裂,裡面的一些小石子撒了出來。

他表示,「摔炮除了沙礫,其成分一般含有氯酸鉀、赤磷或硝酸銀等物質,這些成分的藥物敏感度非常高,做成成品後,遇撞擊或擠壓極易引起爆炸,還可能引發火災。」

前一陣兒,有裝卸工人卸貨時發生爆炸,街邊門窗被震碎,工人受傷;

廣東一女子拿一箱摔炮挪位置,放下之後直接發生爆炸,孩子們都嚇壞了;

……

網上隨便一搜,這種「糖果」樣的摔炮,已經造成好幾位孩子被炸傷。

有家長對於摔炮也有這樣那樣的擔憂:

「孩子們把這東西放在衣兜里或書包里,一旦受到碰撞或擠壓,爆炸了怎麼辦?」

「他們拿著炮到處扔,一不小心炸到自己或別人怎麼辦?」

「摔炮炸開的一瞬間,飛出的沙礫,如果不小心進了孩子眼睛裡,後果也不堪設想。」

有專家表示,誤食摔炮中的沙子還可能造成腎結石,如果大量的沙子進入氣管或肺部可能造成塵肺,摔炮中的成分進入眼睛也可能造成眼角膜的損傷。

臨近年關

守護好孩子的安全

看了不少摔炮的包裝盒,發現摔炮這種東西大部分出廠時多數都是合規的,並不是我們顧慮的三無產品。

包裝上明確標註了生產廠家、執行標準等,也做了各種各樣的安全提醒,比如,年齡太小的幼兒不適合玩,需要成人陪伴,摔炮要在室外,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等。

有專家表示,2歲以內的孩子,這種摔炮是禁止玩的,即便有家長的監護也不行,因為他們多數聽不太懂大人的叮囑,而且基本上沒啥安全意識。

看著五顏六色的「小糖果」,孩子第一個動作更多地是往嘴裡塞,一旦炸開,很容易嚇住孩子,甚至導致孩子受傷。

並且,摔炮其實並不像一些商家描述的那樣,沒有味道、沒有火光、沒有煙,只是不太明顯的「化學反應」矇騙了我們的雙眼和鼻子。

即便是2歲以上的孩子,也要在家長的監護下來玩,避免誤傷自己和別人。

包媽碎碎念

臨近年關,相信很快「摔炮」這種東西會再迎來一波買賣高峰期,妞們一定要給孩子把好關,不能玩的堅決要守住底線。

除了摔炮,還有近期的網紅仙女棒、加特林等煙花,以及各種小炮、小煙花。

如果孩子實在想玩,可以由大人來操作,孩子遠遠看著就行,也可以買一些電子煙花讓孩子過過癮。

當然,這一切行為都要在國家規定的前提下進行,畢竟,對於孩子來說,這也是一次不錯的普法機會。

再說點大實話,成年人的有些「快樂」,真的沒必要犧牲孩子的安全來實現,實在懷念童年,自己找個沒人的地兒放個過癮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1a4f2b4c75b25c5a2a19de624f4cb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