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碧玉,好的碧玉真的捨不得讓給別人

2019-07-03     華哥覓玉



說起碧玉,人們知道的不少,從古到今對碧玉的文字記載也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一般來說,上好的碧玉,是價值不菲的,

瑪納斯碧玉可以說是所有碧玉中在歷史上應用最多和最廣的,瑪碧主要以山料出現,少量的籽料相對來說質地優於山料,而罕見的和田碧玉籽料是所有碧玉之首,其優質的玉質是無可替代的,細膩溫潤,柔潤爽滑,綠的不搶眼,艷的不妖嬈,雖不及俄碧艷麗,可上手觸摸和把玩的功效是沒有一種碧玉能企及的,

目前墨點雜質少或雜質分布均勻的和田碧玉在新疆也是千金難求,對碧玉的喜愛,近代人除了是對碧玉本身的喜好之外,和人們受到翡翠的影響也不無關係,古人有詩云:「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說的就是碧玉如綠柳。

今天就讓我們在這裡通過幾張碧玉的圖片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碧玉。


看看碧玉的成因和產地我們就會知道:

碧玉化學成分:CaMg5(OH2)(Si4O11)2 鑑定特徵:碧玉中的黑點(指鉻尖晶石)為和田碧玉的基本特徵。

成因產狀:由超基性岩經過熱液蝕變而成,因此所含鎳、鈷、鉻等超基性岩特有的元素,其他軟玉不具備。

從礦物成分而言,碧玉屬於軟玉的一種,主要礦物是陽起石含透閃石,屬於角閃石族,透閃石至陽起石類質同像系列中靠近陽起石端元。碧玉的成因與鎂質大理岩及超基性岩侵入有關,這與其他軟玉品種在成因上有本質的不同,其他軟玉品種成因為鎂質大理岩變質成因,因而碧玉的含鐵量成分高於其他顏色的軟玉。

碧玉是一種半透明呈菠菜綠色的軟玉,顏色和結構不甚均一,有時含有綠簾石、磁鐵礦形成的色帶和色團。軟玉的礦物成分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化學成分為鈣、鎂、鐵的矽酸鹽類,硬度6~6.5。質地細膩,油脂或蠟狀光澤,具滑感。多用以製作器皿或工藝品。中國玉器工藝界習慣將國外產的軟玉(絕大多數為綠色)稱為碧玉。

碧玉的色譜:


實物對比:


著名產地及色澤和質地:

新疆碧玉


和田碧玉籽料和量產地為瑪納斯山料,以及少量的戈壁料,和田碧玉籽料極為罕見質優價高,瑪碧玉產出既有籽料,也有山料,也包括部分山流水。鑒於碧玉本身的特點,以碧玉為原料的作品以器皿居多,年代多集中在清代與民國。新疆產碧玉主要為瑪納斯碧玉礦所產,瑪納斯碧玉礦自1973年建礦以來,據《中國和田玉》記載,該礦年產量最低為1噸,最高為35噸,其中以1973~1978年產量較大,年平均開採量約15噸,1979年最低為1噸,1981~1988年基本穩定為年產5噸左右。碧玉是軟玉里的一個品種,在我國以準噶爾盆地南緣的瑪鈉斯縣出產量最大,所以碧玉又稱「瑪鈉斯玉」。在新疆分布的藏品級碧玉多出產於和田籽料原石,策勒,且末,若羌的戈壁料。質地細膩,柔潤光滑,堅硬幹凈,色正飽滿,佩戴把玩都是無與倫比的。


和田碧玉籽料


和田戈壁黑碧玉料


瑪碧玉山料

青海碧玉


2000年左右,在中國青海與西藏接壤處的芒崖地區的河道階地發現了一批籽料碧玉。這批碧玉籽料磨圓度好、體量大,重量從10幾公斤到幾噸。

芒崖碧玉特點是具有幾厘米厚到10幾厘米厚的皮殼,皮殼的顏色與肉質具有明顯的界限,芒崖碧玉顏色呈灰綠色,有黑點,少綹裂,玉質較差。


青海碧玉山料

加拿大碧玉


加拿大碧玉的產地主要是在加拿大的溫哥華以北的高山上,硬度約為摩氏6.5度,是軟玉的一種,不但是加拿大的國寶,在清朝時更是慈禧太后的最愛。與新疆瑪納斯玉相比,具有產量大、質地更均一、塊度大、顏色鮮艷等特點。

由於原材料的供應,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從加拿大進口了數百噸加拿大碧玉,這批碧玉具有體量大、綹裂少、色澤艷麗等特點,此批碧玉彌補了中國大陸碧玉原料供應不足的狀況,由於都是山料,加拿大碧玉的產出體量很大,每塊有4到5噸。北京、揚州、河南加工製作了一批以此為原料的玉雕作品。這些作品大多器型較大且質地完整。


加碧玉山料

紐西蘭碧玉


產於紐西蘭南島西部庫馬拉(kumara)附近河谷的軟玉,呈礫卵狀。色調經常為綠、深綠、暗綠和黑色,有的具美麗的菠菜綠色(比祖母綠顏色深,有灰色調),透明度一般也很好。

美國國立博物館有一塊紐西蘭玉的礫石,重達7000磅,具有美麗的綠色。紐西蘭碧玉的特點是黑點少,但產量一般。紐西蘭碧玉主要被當地加工者製作成為各類首飾。


紐西蘭碧玉山料

俄羅斯碧玉


對於碧玉來說,2000年左右是一個重要的時期。這一階段,俄羅斯碧玉作為非常優質的品種進入到了我們的視野當中。俄羅斯玉石產地主要分布在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克拉斯克雅爾斯克邊區、烏拉爾山脈等地。

俄羅斯碧玉原料是原生礦形態,這些山料體量大,玉質好,少綹裂,少黑點,顏色嬌艷,很大一部分達到了「首飾級」碧玉,這些碧玉被大量的製作成手鐲、珠串、手把件,彌補了中國優質碧玉不足的現狀。從1973年以後,新疆所產碧玉用於做首飾的並不多。目前,俄羅斯碧玉是中國境內碧玉使用的主要原料。


俄碧玉山料

台灣碧玉


台灣碧玉產於台灣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地區,呈碧綠色,所以也曾被稱為花蓮玉或豐田玉或台灣翠。台灣碧玉局部常有玄色礦物點,還有綠色斑紋。台灣碧玉早期是台灣外銷的手工藝品大宗王座產品,替台灣賺了不少外匯。

但因資源的枯竭、環境題目、競爭題目等,台灣碧玉已經於1983年全面停采,迫使台灣的玉石商不得不從加拿大進口,然後將進口的加拿大碧玉以台灣碧玉的名稱再出口到國外。是透閃石中良好貓眼現象的軟玉品種,或稱透閃石貓眼,陽起石貓眼。此類閃玉具玻璃光澤,呈長纖維狀,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每條纖維至少有2公分,野外觀察甚至可見100公分長。

其硬度高達7.1,比一般翡翠的硬度還高。而所謂的貓眼石,為貓眼玉原礦經過拋光打磨後,中間會出現宛如貓眼狀的細長明亮光線。一般人熟知的貓眼石本質是金銀寶石,本質是玉的貓眼玉,全球僅台灣產最早和盛名,後在不同地區碧玉中先後發現,和田碧玉和不同色種的也相繼出現,但數量和品種極度稀少。


台灣碧玉貓眼

相對而言,新疆碧玉偏黑,而俄羅斯碧玉則比較綠。故,一般來說,俄羅斯碧玉做飾品較新疆碧玉嬌艷,和田的碧玉籽料上手感強色澤厚重受看,極品和田碧玉量少價高,有追趕翡翠的趨勢,兩者價格相差很大。新疆的和田碧玉籽料貴過俄碧,通貨瑪碧低於俄碧和加碧,紐西蘭碧又高過台碧,但台碧貓眼又貴過其它外來的碧玉,總之,每一地區都有其上品的碧玉,全在自己掌握的碧玉知識和獨到眼光,建議是克服自己的嗜好,以市場認可度高,專家肯定的為首選,切不可閉門造車。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色盲。

碧玉多用於製作器皿,也有一些用來生產首飾和玉器,也是歷來是玉雕工藝品的上乘之選。碧玉的質地細膩如墨綠色凝脂,少瑕疵的稀有,多半有色系不純正伴有分布不均的墨點。到了清朝乾隆中期以後,碧玉才成為宮中普遍使用的玉種,他們還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等多種傳統做工,又吸引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揉合變通,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多見於「金銀錯」,痕都斯坦的作品中。


從這裡我們知道,我們古代玉器中說的碧玉,上品多來自和田碧玉籽料,大件玉器幾乎就是產地為新疆的瑪納斯碧玉,其實這樣的材料在我國早期的新時期時代玉器中就有出現了,到了商代,有一種綠色的玉有人稱之為綠玉,其實就是碧玉的一種,不過,在戰國和漢代的玉器中,使用純凈碧玉材料的玉器比較少見,大部分還是帶有黑點的碧玉材料,也就是和田碧玉,明顯有時代特徵,現在仿古玉器中更是罕見,嚴格的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用上好碧玉仿製的贗品古玉器,可能是因為材料價值較高的原因。現在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各種碧玉反映在玉器上的不同色澤和光澤,做到心中有數,尤其是玩古玉的特別要注意這點!

看看現代的碧玉工美玉器的質地、色澤、脂光反映給我們視覺衝擊力:

白玉收藏已深入人心,而碧玉是否值得收藏很多人就不太說得清楚了。實際上,碧玉儘管沒有白玉、黃玉珍貴,但也有自己的收藏特點,因此作為收藏品是沒有問題的,主要問題是一定要根據碧玉的特點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和收藏路徑。

由於前文所述的碧玉基本特點,因此收藏也要根據上述特點選擇相關作品,如傳統碧玉製作的主流——器皿類,其次是利用材質特點巧雕的作品。應該說,玉器的收藏就是一個質地加工藝的雙重考量,這一點已被玉器收藏界所公認,也適用於碧玉。另外,需要特別提醒收藏者的是,在碧玉中也有一些珍稀品種,極具收藏價值。

比如說,通常認為,碧玉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內含黑點,而實際上,一些優質的碧玉本身沒有黑點,顏色漂亮,質地極優,是上乘的收藏品。再比如說,碧玉中有一種帶有貓眼效應的品種,在不同的光線條件或者在不同的觀察角度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這不同於我們傳統上的玉石認識,但卻顯現出獨特的審美和收藏價值,值得收藏者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pQE2wBmyVoG_1ZHJ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