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在哈爾濱市區內的松花江上,發生了一場特大沉船事故。
船上的238名乘客不幸落水,最終生還的僅有67人。
常年在學校教書的老張夫婦,那天也差點遭了難。
還好登船前,家裡的小兒子非嚷嚷著要去動物園看大馬猴,這才讓一家人死裡逃生。
常言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30多年後,老張夫婦得到了啥樣的福報,我們無從考據。
但如今,早已步入中年的小兒子,的確已經成長為內地演員中的天選之子——
張譯
前幾天,剛在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開幕式上,高調亮相;
國慶檔,又參演了三巨頭的其中兩部,戲份頗豐;
小螢屏,他還是熱播劇《光榮時代》的大男主。
而這,還得忽略暫時缺席的《八佰》和《一秒鐘》。
總結起張譯的成功,許多人喜歡用「歷經磨難」、「大器晚成」這類詞。
但更多人,沒有注意到:
同為出身話劇的影視演員,張譯比倪大紅、王硯輝,甚至是TF老boys們早紅多少年。
2006年,年齡相仿的雷佳音和郭京飛,剛開始在各種電視劇組跑龍套。
另一頭,張譯早期電視劇的代表作《士兵突擊》,就已經開播了。
嚴格來說,他在這部劇里的戲份並不多。
哪怕把出鏡的集數都算上,也還不到兩位數。(共30集)
但刷完《士兵突擊》,相信沒人忘得掉退役路上的史班長。
你可以說曾服役於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話劇團的張譯,演軍旅題材沾了自身履歷的光。
可這,也恰恰實錘了,他天選之人的屬性。
趕上軍旅題材的火熱,那幾年張譯先後演了《末路天堂》、《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
像胡玫(<漢武大帝>)、孔笙(<琅琊榜>)、康洪雷(<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樣優秀的電視劇導演,張譯沒兩年就合作了個遍。
我們可以誇讚張譯,說他是憑實力吸引到優質的資源。
但轉念一想,又有多少天資卓越的演員,出道即巔峰?
《天浴》李小璐
學生時期的張譯,是非常自卑的。
高考連續兩年報考北京廣播學院(即中國傳媒大學)落榜,後來去了哈爾濱話劇院和北京戰友話劇團,還都是自費上的。
張譯一直對自己的長相沒啥自信。
剛去戰友話劇團的那會兒,好不容易混進北京話劇圈,可向來不自信的他,卻只能寫點會議紀要,給晚會主持弄點串場詞。
年輕時的張譯,甚至做過一段時間編劇。
或許正是這種啥都想干、啥都能幹的心態,給他鋪好了未來的路。
張譯能火,是早就註定的。
接《親愛的》時,陳可辛在發布會前一天,才給張譯發來劇本。
一看要演大款,他立馬回絕。
但陳可辛一再堅持,說是明天來了再談。
第二天的發布會,趙薇和佟大為看著他面面相覷,老相識黃渤倒勇於戳破尷尬:
「張譯,你來這是幹嘛的啊?」
回憶起這段經歷,張譯是這麼總結的:
「感覺能力不夠我就會直說,如果對方在知道我的態度後一再堅持,我也同意來了。哪怕他以後反悔,我都得演,我就是這麼一人。」
就這樣,《親愛的》里的大款韓德忠,幾乎成了整部電影最亮眼的配角。
2015年,張譯也憑藉這個角色,從王千源、王志文、韓童生的死亡之組裡殺出重圍,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最佳男配獎。
拍《山河故人》時,賈樟柯又需要人演大款。
這個角色更低劣、更頑固,張譯還是拒絕。
可賈科長也沒給機會,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操著山西口音開捷達的煤老闆。
張譯特別不喜歡被表揚,但賈科長用方言說「能行」他卻他別喜歡。
因為這句山西話的意思是「還可以」,也就是還有進步的空間。
在《我不是潘金蓮》里,張譯又變成了自作聰明的法官賈聰明。
許多人稱讚張譯演得好,但更多人不知道:
他為塑造這個配角,做了多少功課。
演到《追兇者也》,張譯又完成了180°的大反轉。
觀眾竟然能接受,一個不入流的東北小混混,其實是個金牌殺手。
當我們還在看張譯在大銀幕上演配角時,他早就以主創的身份,走上金馬、多倫多,甚至是坎城電影節的紅毯。
原來張譯天選之子的人設,已經宣揚到了全世界。
不過,娛樂圈裡的人設再強,也遲早會有崩塌的一天。
就像去年中國電視金鷹獎的全部話題,幾乎都被迪麗熱巴和李易峰包辦。
但與這兩位同樣拿到觀眾最喜愛演員獎的張譯,卻幾乎變成了小透明。
對於獎項頒發得是否合理,已經有太多的人做過評價。
殺姐只想說:
在內地演員中,張譯才是我心中真正的天選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