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請柬中看歷史的變動——王運明與他的國慶請柬

2019-09-24     大武漢新媒體

50年前由毛澤東周恩來簽發的國慶招待會請柬是什麼樣的?歷年國慶慶典的請柬是什麼樣的?國慶請柬里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在建國七十周年大慶前夕,我們有幸採訪到武漢的一位收藏達人,以上的疑問都能從他的藏品中找到答案。他就是湖北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中國收藏家協會票證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的門券收藏家王運明先生。

懷抱愛國情懷以及對國家禮儀請柬收藏的執著追求,王運明經過近四十多年潛心收集,收穫頗豐。目前他已收集到了除少數幾個年份以外所有上天安門城樓的國慶觀禮請柬,擁有國慶活動各類請柬近千件。這個特殊的收藏類別,因其收藏難度大、範圍小、數量少、級別高、不流通,很少流於民間,能一睹真容的人也極少。據王運明了解,全國收藏國家級國慶請柬者不足百人。因為國慶慶典主要在北京舉行,身在武漢的王運明收藏國慶請柬難度更大,甚至更為曲折。但他取得的成果在全國同類收藏中頗有影響,可謂獨樹一幟。因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關注度,在國慶50周年時,《中國新聞周刊》為此對他進行過專訪報道。

談到為什麼會收藏國慶請柬,王運明說,國慶請柬是我們國家國慶慶典禮賓、禮儀制度的一種實物見證,這一枚枚珍貴請柬中傳遞的文字、語句、畫面、符號,沉積著人們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反映著民族的情感和時代的精神演化痕跡,由此可見證共和國的成熟與進步、繁榮與昌盛。這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國家文獻資料,不是一般的藏品,極具權威性、珍罕性。

2009年9月5日,在北京中國書店第49期大眾收藏書刊資料拍賣會上,1950年國慶閱兵式請柬藏品曾以8720元成交,創下當時國慶閱兵式請柬歷年拍賣的最高紀錄,這足以說明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國慶請柬的珍藏價值。王運明說,國慶慶典請柬所反映的是一種國家的禮儀,慶典的主要活動內容,閱兵式、國宴招待會、群眾遊行、遊園等國慶活動,往往被賦予黨和國家重大的政治意義,也是彰顯國家繁榮,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在王運明看來,國慶慶典請柬體現了國家的象徵和莊嚴,其製作工藝有別於其他物品。國慶請柬有嚴格的製作工藝和流程,使用專用紙和材料,防偽技術是其他物品所不及的,國徽和文字都是運用了鎏金工藝。

在王運明的藏品中,我們看到1955年之前,所有上天安門城樓的國慶觀禮請柬都是豎版、鎦金、繁體字;而1956年之後的10年則改為橫版,繁體和簡體印製並存;到1966年之後,則改為橫版簡體字了。

請柬反映的國慶活動內容也有變化。建國後,每年都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大規模的國慶閱兵,直到1959年,一共舉辦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1960年至1970年不再舉行閱兵,只舉行群眾遊行聯歡。從1971年起至1984年連續14年沒有舉行國慶慶典大會而改為遊園活動。直到1984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復國慶閱兵,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並在建國35周年時,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國慶閱兵,再之後就是1999年,建國50周年的世紀大閱兵……

從王運明的藏品中還可以看到,在國慶閱兵取消的日子裡,遊園成了慶祝的主要方式。1971年,群眾遊行活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遊園。從1971年到1978年(1976年除外),每逢國慶,都要在北京的幾大公園裡舉行遊園慶祝活動。一張1977年的請柬上這樣寫道,「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8周年,定於1977年10月1日晚7時30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焰火晚會,請參加。國慶節籌備工作小組。」 到了1979年,國慶的慶祝形式又發生變化,在平時的國慶節里,音樂會、文藝晚會成為慶典活動主題。這也反映了國家對慶典禮儀的觀念變得更為務實,以招待會、文藝晚會、遊園等活動來取代,而一般年份只有國慶招待會、文藝晚會。

王運明收藏的最早的國慶請柬是1953年的。請柬主人是黃興之子、時任廣東省總工會主席的黃偉民。請柬為紅底金字,緞面、豎版,請柬上以繁體印製的邀請文字:「茲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定於十月一日上午十時在天安門舉行閱兵與群眾慶祝遊行大會。屆時敬請光臨。」落款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籌備委員會」,時間是「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九日」。「你看它使用的材質都是當時最好的,上面的金字都是鎦金,而不是現在的鍍麻金。」王運明介紹,這樣製作的目的既為了表現一種禮儀規格,同時也起到防偽作用。

類似於這種早期國慶請柬,尤其是邀請上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現在已經很難再見到。收藏到這張請柬也很偶然,那年還是北京市大拆遷的時候,很多舊物流通到市場上來,原保存者是當廢品賣了。當到了收舊物人的手裡,就開始坐地起價。價錢高到讓當時另外一位北京收藏者最終放棄。王運明通過朋友知道了這枚請柬的出現,便打電話與之聯繫並最終購得,當然價格不菲。而就在2005年,那位出售此請柬的朋友來到武漢,願意以十倍於當初的價格收回,但被王運明婉拒。

王運明還略帶神秘而又自豪的口吻介紹起另一件藏品,這是一枚1976年的國慶請柬。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全國還處在哀悼期,國家沒有按慣例舉行國慶慶典活動,這個時候也是黨和國家命運和前途的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黨中央以北京市革命委員會的名義於十月一日在天安門城樓舉行了一個範圍極小僅200餘人參加的慶祝國慶工農兵座談會,一周後粉碎了「四人幫」,因此這枚請柬有著特殊的意義。天安門城樓歷屆國慶慶典請柬都是紅色,唯獨這份請柬是白色,顯得極其珍貴。

由於這個題材的藏品具有時間的連貫性、物品的系列性、收集的方向性,收集的難度性、增強了收集的慾望,才會產生如今的成果。王運明感慨,現在人們對國家請柬收藏重要性的意識大大增強。

王運明說,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東西通過文圖整理出來,作為愛國主義的教材,讓更多人認識它,重視它、喜歡它,分享這些收藏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wTFZG0BJleJMoPM-pi2.html










春風十里

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