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選址,兩次下馬,二汽與十堰那些不解的歷史淵源

2020-08-11     十堰廣播電視台

原標題:四次選址,兩次下馬,二汽與十堰那些不解的歷史淵源

五十載,進山出山

五十載,跨江跨海

十堰與二汽

當這兩個名字放在一起

總有一段故事,讓人心潮澎湃

總有一些記憶,讓人刻骨銘心

翻閱歷史的長卷

讓我們回到歲月的開篇

二汽落戶十堰

你會發現這當中

有著諸多歷史巧合

二汽定址十堰

一共經歷了4次抉擇……

1

第一次選址,青山之爭

武漢青山,武鋼所在地。1953年,國家汽車局正式批准二汽上馬,廠址在武漢青山,規劃生產蘇式嘎斯51,63,69,同時仿製伏爾加轎車。

當時的項目籌備人和蘇聯專家先後六次赴青山考察,但在青山,他們遇到了同樣在此籌建武鋼的另一拔蘇聯專家的反對,後經時任湖北省主席的李先念同志的協調,二汽退出青山,另選地址。

次年,有關方面認為武漢距離海岸較近,加之「靠山,分散,隱蔽」的戰略實施,二汽青山建設終止。

2

第二次選址,成都之痛

1955年,二汽籌備處在西南地區進行了廣泛考察,選定成都郊區牛市口一線作為廠址,籌建二汽,工作組在成都考察了12個縣,地質鑽探216處,建設了近2萬平米職工宿舍,制定了五個廠址方案。

1956年初,項目正式上馬。但可惜的是,一年以後,因特殊原因,國家停建了一批重點項目,其中就包括第二汽車製造廠和第二拖拉機廠,1957年,二汽成都廠正式下馬。

3

第三次選址,湖南之癢

1958年,第二個「五年計劃」正在實施,抗美援朝即將結束,大批志願軍正在回國,主席說:「調一個師到江南去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於是,汽車局赴湖南選址建廠,名字叫「×××汽車廠」。湖南「二汽」在積極籌備過程中向中央打了大量報告,但由於當時正趕上蘇聯專家大撤離,國內經濟條件惡劣,除了1960年一機部的批覆,國家一直沒有批覆湖南建廠方案,致使湖南「二汽「擱淺,於1960年底再次下馬。

4

第四次選址,十堰之興

1964年,國家決定沿江南正在建設的川漢鐵路一線建設第二汽車製造廠。接到指示,一機部立即組建籌備組赴四川、湖南、湖北進行考察,初步選擇了四川瀘州、湖南湘西、湖北荊州,並上報了在湖南建廠的「三溪方案」。

此時,襄渝鐵路開建,段君毅部長得到消息,立即指示籌備組沿襄渝鐵路為第二汽車製造廠選址,並將方案報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立即向總理彙報,總理向主席彙報,同意了第二汽車製造廠沿襄渝鐵路選址的意見。1965年,齊抗、饒斌同志先後到鄂西北地區考察,並與當時中南局的領導王任重反覆協商,最終確定了「二汽」建設的「老營方案」,建設初建,有人以「小隱蔽,大暴露」的理由提議二汽轉址,1968年11月,總理批示:「二汽仍在湖北鄖縣十堰地區建設。」從此,二汽在十堰生根開花。

四次選址,兩次下馬,二汽最終落戶十堰。五十年後,一座現代新車城拔地而起,十堰,正和二汽(東風)一起邁向新征程。

影像留痕,歲月傳芳

一組老照片

帶你重溫那段奮鬥的歲月

上世紀60年代,二汽建設者們在進行廠址踏勘。十堰市檔案館館藏圖片

二汽建廠初期的十堰 銀道祿攝於1978年

第二汽車製造廠開工典禮

二汽創業者在蘆席棚內試裝汽車,進行汽車研發和生產

二汽創業之初,人工製作汽車零部件。十堰市檔案館館藏圖片

二汽工人在蘆席棚內製造汽車。十堰市檔案館館藏圖片

承載著新中國民族振興的夢想

十堰從一個三線建設的偏遠小鎮

成長為鄂豫陝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

現代新車城,正散發著無窮魅力

請將手機鎖定豎屏方向

並旋轉90度

看這座現代新車城

銀道祿/攝

這,就是十堰

這就是十堰

她見證了中國民族

汽車工業的崛起與壯大

記住十堰的是一種東風浩蕩

這,就是十堰

大壩截流,碧波萬頃

清澈甘甜的漢江水

從這裡折轉北上潤澤京津

她獻給祖國北方

一口大水井

記住十堰的是一種家國情懷

這,就是十堰

以武當山為龍頭的文旅資源

正在讓越來越多人愛上這裡

東方國際休閒養生旅遊目的地

記住十堰的是一種福壽康寧

武當山

丹江口千島畫廊 胡祖光/攝

鄖西上津古鎮

竹山滄浪山日出 邵義龍/攝

竹溪龍王埡旅遊區

房縣野人谷

這,就是十堰

她把生態融進生命

讓綠色成為城市永恆的底色

記住十堰的是一種使命擔當

追憶歷史激盪與爭鋒

看十堰夢幻般的崛起

歲月更替,改革精神一脈相承

為開放、現代

活力、時尚的十堰喝彩!

今日互動

你與二汽之間

有著怎樣的難忘記憶

請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故事

並向十堰與東風的未來

送上祝福吧

十堰廣電綜合

編輯/鄭旭宴 責編/全欣 終審/杜樹人

點亮

祝福十堰,祝福東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uun3nMBeElxlkkaZt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