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內餐飲經營 | 疫情當前,風雨飄搖的餐飲行業如何有效自救?

2020-02-17     杭州象內創意設計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各行各業都遭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和衝擊,其中首當其衝的大概就是餐飲行業。疫情發生後不久,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便在採訪中透露,目前已有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堅持3個月;與此同時,1月26日,海底撈發布了一則休市通知,每歇業一天,就相當於虧損了8000萬。諸如西貝、海底撈這樣的餐飲界翹楚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一些尚且處在上升期的餐飲集團和單打獨鬥的個人餐飲公司。閉店、房租、人工,成為擺在老闆們面前的重壓。在這樣嚴峻的情勢之下,餐飲老闆與其焦慮,不如冷靜思考如何更靈活地調整公司的策略,實現積極有效的自救。


一、降低成本,防止資金鍊斷裂

在特殊時刻,對於現金流不充裕的餐飲企業來說,確保能夠活下來是最最重要的。餐飲企業老闆一定要充分預測2月份到6月份的資金需求,包括維持企業生存及支撐消費復甦所需的資金量,切記提前預算,提前準備,防止資金鍊斷裂,這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自有資金不足,儘快尋求第三方資金方協助,為企業續命,千萬不要等到沒錢的一刻才重視這件事。


二、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調節人力

面對疫情,安全始終是最關鍵的。企業應當嚴格落實強化對員工實施規範化洗手消毒的要求,組織員工進行統一的培訓學習,進一步加強員工的安全衛生意識。在此基礎之上,餐飲企業應當更加合理地分配現有的人力,將有限的人力投入到後廚和外賣的配送上。除此以外,盒馬還推出了「共享員工」戰略,「租借了」一部分雲海餚、西貝、大眾出行等企業的待崗員工,一方面緩解了自身用人不足的情況,保障了待崗員工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更好地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三、調整現在產品結構,實施無接觸配送

企業應當積極內省,謹慎評估現有菜單,優化菜單結構,對於毛利低、製作複雜、不適合外賣的菜品,暫停銷售。強化分餐制的細化,著眼於增加能夠直接食用的半成品(比如說海底撈的自熱火鍋),積極地開通外賣服務,依託自營外賣小程序,降低平台抽傭成本。多利用自有的閒置人員進行配送,降低運力成本,外賣的過程採用無接觸配送,以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用餐安全。


四、為疫情過後的消費反彈期做好充足的準備

疫情總是會過去,回望17年前的非典,餐飲行業損失慘重;但是疫情過後,復甦、反彈最快的也是餐飲行業。我們可以預見,疫情的結束必將帶來餐飲消費力量的集中爆發。如果說如果說2020年是一場洗牌,那麼在2020年上半年淘汰的是實力不足的餐企,在2020年下半年淘汰的將是經營不善的餐企。因此,餐飲企業應該至少在5月份到來之前做好資源儲備,以便迎接即將到來的反彈消費。

1、物料儲備方面,應及時與相關供貨商取得溝通,在疫情尚未結束時,最容易獲取復甦期的議價能力。一旦反彈開始,議價權將因供需關係而短期內轉向供貨商,對於餐企降本不利。

2、人員儲備方面,各地疫情封禁逐步解除,外出務工人員逐步增加。疫情末期是搶人階段,餐企應充分盤點自身用人需要,對各崗位人員進行儲備,防止在反彈期來臨後面臨招工難的局面。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sw7U3AB3uTiws8KVE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