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不懂控制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2020-08-12   育兒小青

原標題:孩子不是父母的「情緒垃圾桶」,不懂控制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之前有一段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起來,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在視頻中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這件事情發生的主要地點就是在密閉的電梯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包括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只有5、6歲的小女孩。看起來兩個人應該是母女的關係。

而接下來的一幕讓很多網友都感到非常的生氣。那就是這個中年婦女一把提起小女孩,隨後對小女孩進行拳打腳踢。這僅僅是視頻中展現出來的一小段時間,從視頻的最後我們還可以看出,即便是兩人出了電梯,這個中間婦女也在對小女孩進行毆打。

沒過多久,這個視頻就上了熱搜。而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可以得知這個小女孩並沒有做什麼過分的事情,只是因為小女孩喜歡在外面多玩兒一會兒,不願意回家,而這時她的媽媽感到非常的生氣,於是就開始對她進行拳打腳踢。

還有另外一件事,有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父母離異,跟媽媽一起生活,但是卻被媽媽虐待長達兩年時間。他對著視頻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傷痕,僅僅的上後是鎖骨附近的。他有說道一句話:「我媽又不是故意的,她就拿刀平時打我,就不小心割到了……」

甚至表示:

不能抓媽媽

即使她打我

我也願意待在她身邊

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

很多和家庭問題相關的研究能夠表明,我國很多家庭中都曾經產生過一些暴力行為,其中父母對孩子產生的暴力行為所占的比例要相對來說更高。

為什麼這些家長會對孩子產生暴力行為呢?可能會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1.父母在謀生過程中面臨的巨大壓力

在前一段時間,同樣在網絡上流傳非常廣泛的一段視頻,也是表現出了父母對孩子的虐待。孩子也沒有做什麼,只是安安靜靜的坐在桌子旁邊,就能夠招來一頓父母對他的毒打。這段視頻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之後,有相關部門到這個家庭中展開調查。我對他們這一行為的解釋僅僅是因為在謀生過程中產生了比較大的壓力。

儘管成年人在生活過程中可能會承擔一些比較大的壓力,但是無論如何選擇怎樣的發泄方式,也不應當將這種壓力發泄到自己沒有過錯的孩子身上。家長在面臨這種巨大壓力的時候,可以去尋找其他的情緒發泄口。

2.家庭關係不和睦

很多夫妻的婚姻規矩在進行到後期時可能都會發展成一種不和諧的狀態。主要會體現在他們之間的爭吵可能會越來越頻繁,爭吵的規模可能也會越來越大。而很多時候夫妻雙方之間不會存在毆打的現象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把氣撒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常常有一些父親在吵架的過程中,很多母親可能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沒有你,我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這些話在無形當中會對孩子造成一個語言暴力的影響。

在我國的大部分家庭中,很多孩子都因此受到過父母的辱罵甚至是毆打。甚至有專門研究家庭關係的專家曾經說過,如果估計雙方的婚姻關係不和諧的話,那麼首先遭殃的總會是孩子。

3.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過高的期望值

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在孩子的身上抱有一定的期望,實際上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那麼就不會對孩子產生過高的失望。當父母對孩子產生失望是很有可能就會將這種失望轉移到孩子身上,進而對孩子產生一些暴力行為。

新聞上常常報道,當一些孩子沒有取得父母心中理想的成績是可能就會換來一頓父母之間的毒打。本身孩子沒有取得期望的成績,可能對孩子就是一種不小的打擊。再加上父母對於孩子打擊可能就會直接導致孩子產生更加消極的情緒。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產生暴力行為,不僅僅會影響孩子一生,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父母以後的生活。之前有一個新聞上了熱搜。主要講的是一個獨居老人自己在家裡已經沒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了。

居委會在對她的女兒進行拜訪之後才發現原來在她女兒小的時候,他總是對他的女兒產生一些暴力行為。知道他女兒上了大學之後才完全的脫離了他。但是這種消極影響對於他女兒可以說是影響了一輩子,直到現在她的女兒還需要看心理醫生對自己進行治療。

有一位心理學家在對那些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進行研究之後可以得知,這部分群體相對於那些從來沒有過經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更容易爆發一些心理疾病。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例如自卑。這種影響所持續的時間非常長,甚至有可能持續一生的時間。

因此家長在與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家長可以儘可能的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1.學會尋找發泄出口

成年人在生活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壓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不應當將這種負面情緒發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是應當去尋找發泄出口學會自己去排解。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小孩子更沒有辦法承受這種過重的壓力。

2.學會將成年人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劃清界限。

成年人必須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和孩子還是有本質的區別。尤其是作為一個父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幫自己分擔壓力。先不說這樣的做法是否成熟,首先這種做法就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負擔。

3.不要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

曾經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如果你抱有過高的期望,很有可能就會有過高的失望。這句話應用在撫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同樣適用。當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時,也要試著學會去理解孩子。

家長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注重的就是控制情緒,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