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歷可分成6檔,前兩檔是「黃金文憑」,最後一檔不受待見

2020-04-11   軼工坊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全國只有不到5%的人擁有本科學歷」。該文章得出結論:本科學歷依然非常稀缺,有本科文憑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這個論點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把研究對象擴大到全體國民。事實上,我們判斷本科學歷的稀缺程度,應該把研究對象限定在同齡人範圍內。比如以18歲到22歲之間的年輕人為採樣對象,看看他們是否比較容易取得本科學歷。很顯然,在高校持續擴招的當下,年輕人獲得本科學歷的機會越來越大,渠道也越來越多。不過,同樣是本科學歷,畢業的學校不同,取得的方式不同,被認可的程度也會不同。簡而言之,本科學歷可以被分為幾個檔次。

社會上關於本科學歷分檔的說法有很多種,筆者認為下面這6個檔次的分法較有說服力。

第一檔:有世界影響力頂級大學的全日制本科學歷

國內可以稱之為「有世界影響力」的頂級大學數量不多,大概有十多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



在各類大學排行榜中,這部分高校的排名均很靠前,它們的本科文憑含金量最高,畢業生是各行各業的搶手貨,也更容易進入體制內。記得2017年3月,安徽還專門發布一則「面向全國10所重點高校定向招錄選調生」的公告,明確選調對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10所高校的畢業生。若被錄用,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分配到省直機關,本科生分配到市直機關。

第二檔:非「第一檔」985高校(二十餘所)和部分錄取線超高「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學歷

國內39所985高校的本科文憑不是「等值」的。可以把除第一檔中提到的十幾所985高校外的985高校(東南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等二十多所),和諸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部分社會認可度極高「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文憑,歸為第二檔。



雖然從整體上看,第二檔本科文憑含金量比不過第一檔本科文憑含金量,但就個別學校而言,少數第二檔高校的本科文憑在某些領域會比第一檔本科文憑更受認可。比如在財經領域,上海財經大學的本科文憑就比一些第一檔高校的本科文憑好使多了。

第三檔:除第一檔第二檔外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少數「非雙」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學歷

第一檔和第二檔高校都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除它們之外,全國還有近百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它們的本科文憑可以被歸為第三檔。

從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特別受高分考生歡迎,錄取線堪比「雙一流」的少數知名地方管理「非雙」高校(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取得的全日制本科學歷,也可以被歸為第三檔。



第四檔:公辦院校(不含前三檔高校)全日制本科文憑

國內高校有民辦和公辦之分,公辦高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立大學,它們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公辦院校的辦學資金來源於中央財政或地方財政,師資力量和學科建設水平有一定的保證。因此在高考生看來,公辦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文憑更有價值。

的確,用人單位在招錄員工時,一般更看重公辦院校畢業生。總體上,畢業於普通公辦院校的本科生,就業渠道比民辦院校或獨立學院本科畢業生要寬一些。

第五檔:民辦院校、獨立學院全日制本科文憑和統招專升本文憑

早前,國內還有三本的說法。當時絕大多數民辦院校都被劃歸為三本,他們與被劃歸為一本和二本的公辦院校在聲望和實力上有著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導致部分單位在招錄員工時,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民辦院校或獨立學院本科畢業生。



統招專升本文憑面臨著同樣問題,擁有該類本科學歷的畢業生也可能會被區別看待。眾所周知,統招專升本實行的是3+2模式(普通專科全日制學習三年,再考入普通本科全日制學習二年的模式),實質是大學專科階段教育與本科階段專業教育的銜接。按照規定,各省統招專升本招生計劃控制在當年普通全日制專科應屆畢業生的5%以內,所以說,能考上專升本的學生是比較優秀的,可社會公眾對該學歷的看法仍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

第六檔:通過成考、自考等形式獲得的本科學歷

通過成考、自考等形式獲得的本科學歷與前五檔本科學歷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全日制學歷,而是非全日制學歷。

非全日制本科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除成考、自考外,還有業餘教育、開放教育等,它對修業年限的要求不嚴格,一般修完所有課程,通過畢業論文答辯且達到國家相應要求即可畢業。

隸屬於國民教育系列的非全日制本科學歷,名義上與全日制本科學歷享受同等待遇,可實際情況是,不少單位在招錄員工時,會明確表態不認可非全日制本科學歷,體制內單位也不例外。這是因為很多人認為非全日制本科學歷的含金量較低,與全日制本科學歷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以上六檔學歷,前兩檔(第一檔和第二檔)屬於「黃金文憑」,最受社會的認可。當然能考上第一檔和第二檔高校的,也是國內實力最強的少數學生群體。而第六檔本科學歷就不受待見了,它處於本科學歷鄙視鏈的最底端。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6擋本科學歷的劃分,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事實上,少數第二檔院校的本科學歷不弱於部分第一檔院校本科學歷;少數第三檔院校本科學歷,也不弱於部分第二檔院校本科學歷,這裡只是做一個大概的分類,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如今的本科文憑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