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上天鬧海,活剝龍筋。」
在小孩子眼中,哪吒是一個堪比孫悟空式的小英雄形象,在父母眼中,哪吒則是一個叛逆、乖張的熊孩子形象。
同一個角色,在小孩和父母眼中,大有不同,實際上,也從側面折射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一種對立現狀——我們是彼此最親近的人,也是最無法理解彼此的人。
前段時間,上海某17歲少年,因為瑣事和母親爭吵,跳高架橋自殺。這樣的事件令人心碎,而且不再少數。
父母沒有錯,孩子也沒有錯,唯一可以確定是,父母和孩子如何才能真正地互相理解,這是許多家長和孩子亟待思考和學習的事情。
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這部電影,打破了人們對哪吒的固有認知,點映一周,豆瓣評分8.8分,超過《大聖歸來》,有望成為近年來最優秀的國產動畫片。
這是一部適合親子觀看的電影,撇去經典神話的外殼,你會發現,這是一部充滿了愛的教育電影——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笨父母。
電影的主題不再拘泥於哪吒對於當時不公世界的反叛,而是更關註:在父母的悉心引導下,哪吒如何從一個壞孩子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好孩子;作為子女的哪吒,他是如何從責怪父母演變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親的愛很重要
故事由一顆天地靈氣孕育出來混元珠開始。
元始天尊將其煉化為「靈珠」和「魔丸」。「靈珠」轉世將拯救蒼生,「魔丸」轉世則會危害人間。為了徹底摧毀魔丸,元始天尊啟用天劫咒,3年之後,天雷將會毀滅魔丸。
元始天尊派遣弟子太乙真人,將靈珠托生於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兒子哪吒身上。但是,元始天尊另一位弟子申公豹卻從中作梗,本是靈珠英雄的哪吒,成為了魔丸轉世。
得知哪吒身世,陳塘關百姓惶恐不安,紛紛要求李靖夫妻殺掉尚是嬰孩兒的哪吒。
本質邪惡,3年壽命。若是普通人,大概會選擇放棄哪吒。
然而,李靖夫妻卻沒有,尤其是李靖。一方面,他安撫群眾,以陳塘關總兵之職擔保,哪吒今後不會踏出李府半步,他定會嚴加管教;一方面,他隨太乙真人,前往崑崙山,求天劫咒化解之法。
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作品中的李靖形象,他不再執著於一刀殺死兒子哪吒,而是敢於擔當做父親的責任。
瞞著哪吒、殷夫人,代替哪吒承受天劫咒;
哪吒生辰,辦生日宴會,他挨家挨戶敲門、磕頭,請百姓參加……
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之中,「父親」的形象往往是缺失的,在媒體報道中,我們常見到「媽媽」的身影,似乎養孩子、教孩子,都是母親的責任。
「自從生了女兒,我的生活就突變為兒女雙全,我老公就是那個大兒子。」
「抱起孩子就說手疼,打起遊戲全年無休。」
這樣的「吐槽」,在許多寶媽的朋友圈裡並不少見。
綜藝節目《超級育兒師》里有一期節目,講述了一個被兩」孩子逼到「瘋」的太太。
她的兩個孩子經常爭吵,但真正折磨她,令她崩潰的是,她有一個天天下班什麼都不管,開口閉口就指責太太做得不夠好的老公。
老公對育兒師說:「沒結婚之前,她是一個特別溫柔而有個性的女子,但自從有了第一個孩子,她變得如此地不可理喻。」
育兒師毫不客氣地說:「因為你什麼都不管,一開口就是指責,你們家就是喪偶式育兒。」
聽到這句話,那個平時堅韌得像一座山一樣的女人當場哭得泣不成聲。
或許《哪吒》這部電影,將讓許多人重新認識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親的愛就像山一樣,他支撐孩子的信念,提供堅韌、責任、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力量、支持、依靠,使他們學會剛強;母親是水,她滋潤孩子的心靈,提供給孩子哺育、溫情、舒適感,使他們學會溫柔。
愛的教育遠比壓力教育力量更強大
《哪吒·魔童降世》里,男二號是龍太子敖丙,是靈珠轉世。
從出生來講,他和哪吒是完全不同的兩面。他代表著光明、善良,哪吒代表著黑暗、邪惡。
但是,最後,敖丙卻成為了「反派」,水淹陳塘關,而哪吒成為了「英雄」,以一己之軀,拯救了陳塘關。
究其根由,問題還是出在家庭教育上。
哪吒雖然起點低,不被世人看好,但是,他的父母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他,一直以「愛」的教育積極感化哪吒。
在哪吒的成長過程中,殷夫人負責陪伴,李靖負責引導。
哪吒被困在李府,不得外出,沒有朋友,同齡人孤立他,畏懼他,他每天的生活枯燥、無聊,這一切,殷夫人看在眼中。
她一有空,就陪哪吒踢毽子,儘管每次她都會被哪吒的毽子踢飛。
太乙真人想收哪吒為徒,一般人,高興還來不及,殷夫人卻第一時間拒絕:
「哪吒喜歡嗎?」
「他本來就只有3年壽命,我不期望他出人頭地,只希望他能夠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在殷夫人眼中,孩子快樂地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哪吒本性是「魔」,李靖便引導他向善。
哪吒做了錯事,他嚴厲批評,哪吒做了好事,他毫不吝嗇誇獎。
哪吒天生神力,喜歡打架鬥狠,同齡小孩避之不及,李靖因材施教,引導哪吒正確使用力量,「你天生神力,是因為你以後會成為拯救天下蒼生的英雄。」
在李靖的循循善導下,哪吒跟隨太乙真人認真學藝,本事越來越大,3年里,非但沒有做過任何危害蒼生的事情,還從河怪手中救下了一個小女孩。
在李靖夫妻愛的教育下,硬是將哪吒這樣一個天生小魔頭,培養成為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好男兒。
而敖丙呢,雖然是靈珠轉世,本性純良,但是,他一出生就背負了太多壓力。
在電影中,所謂「龍王」,是被天庭軟禁在海底的傀儡「皇帝」,永世不得踏出深海。為了解放龍族,龍王勾結申公豹,搶奪靈珠,使其托生於敖丙。龍王希望敖丙能夠封神,然後拯救龍族。
另一方面,敖丙的師父申公豹,也希望敖丙能夠殺死魔丸哪吒,方便他向元始天尊邀功,位列十二金仙。
含著金鑰匙出生,但是,敖丙一直都是為了他人而活。
為了完成長輩的期望,當他們的陰謀曝光之後,敖丙不得不踏入「魔道」,水淹陳塘關,殺死一切知道真相的人。
兩個家庭,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李靖夫妻,他們平等地對待哪吒,尊重他的個性,用愛引導哪吒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龍王也是愛敖丙的,但是,他寄予敖丙的期望實在太大,以至於敖丙不能喘息;龍王從未真正了解過,敖丙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敖丙這樣的家庭不再少數。
自己沒上過名校,期望子女上名校;
自己沒當過醫生,期望子女成為醫生……
很多父母所謂的「愛」孩子,就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利用」孩子去滿足個人的私慾。
知名人生導師劉墉,有一雙很有出息的兒女,但當被問及如何教育子女時,劉墉也坦言走過不少彎路。他說:「以前我對兒子,也是安排得面面俱到,讓他按我規劃的路走,但後來發現這讓他越來越叛逆。」
有天劉墉問兒子劉軒:「你為什麼這麼叛逆?」
劉軒的回答讓他吃驚:「因為我覺得我長大了,不該什麼都聽你的,我也不想聽你的了,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
聽了兒子的話,劉墉反思了自己的錯誤,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的教育畫風是這樣的:
「兒子哈佛研究所念一半,突然說要休學去阿拉斯加,我說:『想好你就去!』。女兒畢業後去往北京,連工作都沒找到,居然說要留在北京,一待就是三年,我也毫無任何阻攔。」
有人問他如此「放任自流」,就真的放心嗎?劉墉的回答是:
「我確實不放心,但是我也知道,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能飛,就讓他飛吧!」
請記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與其給TA壓力,成為你期望成為的人,不如平等地對待TA,積極引導TA成為TA想成為的人。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夫妻彼此相愛
哪吒能健康成長,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夫妻彼此相愛的家庭之中。
殷夫人實際上是有些溺愛哪吒的,李靖嚴苛教育哪吒的時候,她並沒有一味兒護著哪吒,而是站在丈夫這邊,支持丈夫;
李靖也同樣支持殷夫人:
哪吒出生時,百姓要殺死他,殷夫人不肯,李靖馬上站出來,保護哪吒;
殷夫人騙哪吒,他的生日宴會,全城百姓都會來參加,李靖馬上站出來,許諾就算磕破頭、丟了老臉,也要把全城百姓請來。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他們總能站在同一戰線上,互相支持、互相理解,這一切,都源自於,他們彼此深深地愛著對方,將夫妻關係放在親子關係之前。
如果不是這樣,新版《哪吒》的劇情,恐怕就會走上老路,殷夫人溺愛哪吒,任他胡鬧,李靖一心想要殺掉哪吒,夫妻矛盾加深,父子矛盾不可調和……
在家庭關係中,把夫妻關係排在首位,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他們會把更多精力、時間投入到伴侶身上,與子女保持了一定距離,給子女一定成長空間;
二、他們不會將在伴侶身上的獲得的遺憾,變成期望,轉嫁給子女。
今年上半年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母與蘇父夫妻關係不和諧,她缺少愛,也看不起蘇家,於是,她將心力都注入到了親子關係里。
這樣做,導致的結果就是:蘇大強常年受冷落,晚年報復性折磨子女;兩個兒子因為溺愛,心智不成熟,一個幼稚,一個虛偽。父親不像父親,子女不像子女。
李靖與殷夫人的相處模式,像極了霍思燕和杜江夫婦。
他們時常會在孩子面前擁抱,表達愛意;他們會告訴嗯哼,我們很愛你,但是更愛彼此。
嗯哼從小就耳濡目染,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個認知,爸爸和媽媽都很愛我,但我不是他們唯一的愛。
有了這個「忌憚」,他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反而會更關注身邊的人。
在節目中做任務的時候,小小年紀的嗯哼就知道保護媽媽,而不是被保護。
另一方面,霍思燕和杜江彼此相愛,他們都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很少將期望、遺憾轉嫁到嗯哼身上,對待嗯哼,他們總是說,「他開心就好」,因此,嗯哼擁有了一個獨立成長的空間。
當嗯哼不聽話的時候,杜江總是站在霍思燕這邊,堅定地將夫妻關係擺在第一位。
爸爸向著媽媽,孩子在思考的問題的時候,不會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嗯哼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嗯哼很小就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將來,他不一定能成為多麼優秀的人,但是,他一定能成為一個健康、正常的成年人。
在電影結尾,哪吒就成長為這樣一個有擔當、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將一個魔童培養為蓋世英雄,這一過程實在太艱辛。李靖夫妻付出了多少心血,觀眾看在眼裡,哪吒也看在眼中。
影片結尾,哪吒得知父親準備替他承受天劫咒之後,他徹底地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不再任性胡鬧,化身三頭六臂,以一己之力扛起敖丙砸向陳塘關的冰山。
他雖然一出生就被蓋上魔童的標籤,被人孤立,生性頑皮,但是,在3年的成長時光里,他內心一直充滿愛,沒有怨恨,他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在這一刻,父母與子女終於達成了和解。
小時候,看《哪吒鬧海》,哪吒自殺的情節令我興奮,因為,那代表著一種反抗,反抗父母,反抗不公;長大了,我發現我更愛這一版《哪吒》——李靖夫妻捨命保護哪吒,哪吒捨命保護父母。
父母與子女不是對立的,我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我們應該比任何人都要更理解彼此。
愛,始終比恨,更能打動人心。
影片結尾的時候,我聽到,影院各個角落,響起輕輕的抽泣聲。
在《哪吒·魔童降世》里,還有許多充滿愛的細節,這裡,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總之,帶著孩子去看這部電影,絕對值回票價——父母能從中學到許多育兒經驗,子女也能從中體會到,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