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餐肘子十個蛋,高蹺冰面跑圓場,這些角兒都是實打實的狠人

2019-10-10     戲曲寶

前段讀汪曾祺先生的《名優逸事 》裡面講了幾個戲曲界老先生的趣事,比如蕭長華老先生極愛走路,早年間在宮裡「當差」,上頤和園唱戲。從城裡到頤和園少說也得三十里路,就這麼走著去。吃食也頗為樸實,一棵白菜,兩刀切四爿,一頓吃四分之一,餐餐如此:窩頭,熬白菜。還有連汪先生都說溫柔敦厚的姜妙香老先生;拿死開逗的貫盛吉老先生;講話異常實在的郝壽臣老先生,都很風趣,如有興趣也可找來一看。

那麼梨園行真就這麼多趣事嗎?那肯定數不勝數,那麼多戲曲名家,好玩兒的事一掐一大把,借著這個由頭咱就多聊些。

首先要說的就是程派祖師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程先生了,乾旦一般來說長相偏清秀文雅,程先生青年那會兒也是俊俏非常,但往後就越發粗壯起來,擱今天話就叫油膩了,原因呢?都怪雞蛋和大肘子!

這也是一部分戲迷叫程先生「程大肘子」的原因,程先生以食量大著稱!每每唱罷戲散場後必先吃十個雞蛋,如若當時身旁有人也要叫那人與自己同吃雞蛋,因為程先生認為雞蛋養人,此外幾乎餐餐都有蜜蠟肘子外加十個雞蛋,並且還帶動了其他角兒吃肘子,張君秋和尚小雲就是受他影響。

梅蘭芳梅先生可以說是四大名旦中絕對的飲食楷模了,不喝酒不抽煙,餐餐七分飽,飯後還吃水果,但他還是有個小癖好,就是開演之前愛吃點牛肉,梅葆玖玖爺算是完美繼承了他父親這點。

還有早年間程先生練身段踩著高蹺在冰面上跑圓場,怪不得「通天教主」王瑤卿點評四大名旦時給了梅先生「樣」,並說「若論台上的不同,畹華(梅蘭芳的字)可謂「樣」,別人比不了,他在這方面可以說是風光獨占。」

四小名旦之一的張君秋先生,報界評價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條好喉嚨,似尚;腔調,婉轉多音,似程;做工,穩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嬌、媚、脆、水」,甜潤清新,高低隨意,舒展自如,梅派的華麗,尚派的剛勁,程派的輕柔,荀派的婉約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藝術風格之中。」

說起張君秋先生就不得不提「能吃」,梨園行都說「飽吹餓唱」,可這樣的說法完全被張君秋先生給顛覆了,常常在後台吃完餃子一抹嘴登台唱戲。

不過最讓人訝異的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先生,舊時,演出中間常由檢場人員上台遞送茶水,讓演員當場飲用潤喉嚨,行話叫飲場。

一般演員冷了怕激著,熱了怕喝不了,都用溫茶水,尚小雲先生不一樣,飲場用開水...還必須是剛燒開的,實打實的狠人啊!

聊了那麼多老先生,咱再聊幾位當代戲曲演員,于魁智別名芋圓,於白水,於院長唱戲沒味兒被廣大戲迷朋友詬病已久。於院長不僅京劇唱得好,京歌那也是一絕,咳咳...要不怎麼有粉絲戲稱他「京歌表演藝術家」呢?

李勝素,又叫李漂亮,爆料小能手,不知多少年輕人是因為看到她的扮相才入戲圈!包括小編也是看了她和於院長的《武家坡》才對戲曲產生興趣。

「爆料小能手」是因為她經常在微博上爆料於院長的日常,她和於院長倆人cp感十足,年輕粉絲都叫他們「鯉魚」組。

再說一位李軍人送外號「李沒準兒」「准叔」,麟派祖傳忘詞兒,但基本都能給圓過去,不常聽京劇的觀眾基本都聽不出有什麼毛病。

不過有次唱《珠簾寨·數太保》就太明顯了,全程高能,擒不完的虎豹,堪稱「大型翻車現場」,比之相聲界謙大爺喝醉與郭班主的那場《汾河灣》也不遑多讓(附送李軍老師與謙大爺合影一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mI_tW0BMH2_cNUgEp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