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
01
鳩摩羅什,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略作羅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中國新疆庫車),父鳩摩羅炎出身天竺望族,棄宰相之位周遊列國。鳩摩羅什的母親懷他後,記憶和理解倍增於前,甚至無師自通學會了梵文。
鳩摩羅什大師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熟悉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譯 經
02
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攻伐後涼,親迎羅什入長安,入逍遙園西明閣,以國師禮待,並在長安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恭請鳩摩羅什大師主持譯經事業。鳩摩羅什大師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間,譯出經論35部,有《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經》、《阿彌陀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毗婆沙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成實論》及《十誦律》等,所譯經典極為廣泛,般若系的大乘經典和龍樹、提婆一系的中觀派論書,內容信實,文字流暢,有些經典後雖有新譯,仍難以取代,老幼皆宜接受。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經典綿延流傳歷經1600多年而不衰,在中國譯經和佛教傳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圓 寂
03
後秦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鳩摩羅什大師圓寂於草堂古剎(西安草堂寺)。臨終前曾囑其弟子應以其著譯,而不以其生活行事為準繩。譬喻「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鳩摩羅什大師圓寂前與眾僧道別時說:「凡所出經論三百餘卷,唯《十誦》一部未及刪煩,存其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流傳後世,咸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鳩摩羅什大師圓寂荼毗後舌根不爛,是為大師開佛知見,傳佛心法印之明證!大師圓寂時叮囑弟子,要將火焚之後的舌舍利運往涼州鳩摩羅什寺(今甘肅武威)供奉,舌舍利而今還在,世界上唯一一顆三藏法師舌舍利子,其見證的大師了不世之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