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文化力度和思想深度成熱議焦點

2019-12-25     綜藝報

《鶴唳華亭》近期在優酷熱播,憑藉著精良考究的服化道、跌宕起伏的劇情,收穫了大批觀眾的關注和熱議,問鼎優酷劇集熱榜。

12月21日,影視劇《鶴唳華亭》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行業、學界、媒體等領域的專家代表就該劇的創作背景、敘事手法、文化內涵、社會影響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圍繞新時代下影視劇創作如何展現傳統文化意蘊展開討論。

據悉,《鶴唳華亭》近期在優酷熱播,憑藉著精良考究的服化道、跌宕起伏的劇情,收穫了大批觀眾的關注和熱議,問鼎優酷劇集熱榜。該劇改編自雪滿梁園同名小說,由楊文軍執導,羅晉、李一桐、黃志忠等人主演。故事圍繞男主角蕭定權的命運起伏及其和父親的父子深情,以及與陸文昔的愛情之旅展開,並滲透出對於君子之道與歷史發展的思考。

打造匠心之作,彰顯美學魅力與文化自信

談到創作《鶴唳華亭》的背景和初衷,導演楊文軍說,「通過講述男主人公蕭定權從小怯到大勇的成長心路,將文化做到實處,全劇想傳達給觀眾的是人在艱難環境中逆風執炬的風骨。」在劇作的打磨中,製作團隊力求能在禮制、美學、文化藝術,包括建築、服飾等方面達到一定的審美高度。

《鶴唳華亭》導演 楊文軍

《鶴唳華亭》製片人邸省介紹,從拿到小說到改編、拍攝、後期直至播出,經歷了三年的耐心打磨。「她表示,三年來,主創人員仔細考據、精益求精,為的是通過這個故事將古代士大夫的君子風骨,以及點茶、雅樂等優秀傳統文化呈現給年輕觀眾。

《鶴唳華亭》製片人 邸省

阿里文娛優酷總編輯張麗娜同樣認為,《鶴唳華亭》成功激發了大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烈討論,這是優酷作為播出平台希望看到的文化傳播效果,也是其矢志不渝的堅持和一如既往的追求。她指出,「我們從《鶴唳華亭》中獲益頗多,為未來內容的選擇和創作汲取了營養。」

阿里文娛優酷總編輯 張麗娜

劇作的匠心,是一部精品劇集的續航動力。《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認為,《鶴唳華亭》在規模、製作、質感上都屬上乘。「從美學風格上看,精美的服化道讓人愛上古代,帶給觀眾對歷史的重新認識。而劇中台詞、禮儀之美等也實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與傳播。」他說道。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 袁新文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傳欣肯定了這一點,「《鶴唳華亭》的核心關鍵詞是『美』,涵蓋硬體和軟體層面的雅樂之美、規制之美、人格之美等。該劇兼具正劇的質感和美劇的觀感,其傳統文化的打開方式、劇作結構的視聽呈現、敘事張力的節奏反轉,有一種百轉千回的感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也認為,「整部劇的服化道到位,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得當,包括詩詞、音樂、點茶、宋徽宗的瘦金體等都值得鼓勵和借鑑,更傳遞了真善美的價值觀,令人動容」。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傳欣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委員會副秘書長 易凱

聚焦人物的成長心路,引領正向價值

古裝電視劇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時代精神、實現社會價值,始終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評論家李准看來,《鶴唳華亭》通過呈現蕭定權在艱難中成長和奮鬥的經歷,揭露了封建制度對人性和道義的壓迫。「熱愛自由、生命和美好的蕭定權渴望為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積極作為,因此寧可自己挨打受苦也不願百姓受苦、國家分裂;外表羞怯柔弱的陸文昔也內心越來越強大,這樣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有利於青年人勵志成長。」李准如是說。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評論家 李准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高度讚揚了《鶴唳華亭》所傳遞出的價值立意。她認為,這部劇對主流價值觀的弘揚貫穿於整部作品之中,「一切文藝,不可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骨氣全無,人亦如此」等劇中對白字字珠璣、句句金玉,釋放出了強大的精神引領作用。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 李春利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鬍智鋒也認同了《鶴唳華亭》的思想厚度,他指出,「以盧世瑜為代表的人物具備正直責任、厚德載物、兼濟天下的情懷格局和人文尺度,傳遞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正向價值觀。《鶴唳華亭》將國家大業、時代事件和生活細節、兒女情長相結合,在情與理、正與邪、善與惡的藝術辯證中,達到了高度融合的狀態」。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 胡智鋒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副所長朱新梅表示,自己在觀劇後的思考頗多。在她眼中,蕭定權重情重義,對親情和家庭的希望寄託等,都彰顯出一種「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理念。這與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青年評論家李壯的觀點不謀而合,他指出,《鶴唳華亭》是一部有觀念、有看法、有立場的劇集,「小怯而大勇」的蕭定權、體現著深切家國情懷的盧世瑜,都最終指向中國精神,指向高貴真誠的君子之風」。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副所長 朱新梅

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青年評論家 李壯

升級古裝劇表達,「歷史感」有跡可循

當下,古裝劇創作進入了瓶頸階段,如何實現創作成為難度。研討會現場,專家紛紛指出《鶴唳華亭》突破了以往窠臼,以全新姿態引領古裝劇進入了融合歷史感、藝術性、思想力於一體的創作新階段。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評論家仲呈祥說:「準確地說,《鶴唳華亭》是具有歷史感的古裝劇,既有歷史學家的『歷史』,也承載著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中的『歷史』。」他認為,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歷史氛圍的還原營造、於理於情的自覺追求等讓《鶴唳華亭》有益於培養觀眾獲取歷史智慧、鑄造精神人格、提升審美修養。「這部劇在有歷史感的古裝劇的創作上別開新生面」。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評論家 仲呈祥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艾克拜爾·米吉提也肯定了《鶴唳華亭》對於「歷史」和「藝術」之間的關係把握得當,「在觀眾對傳統古裝劇集『套路』已經審美疲勞時,《鶴唳華亭》則跳脫出了歷史劇創作的尷尬處境」。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 艾克拜爾·米吉提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范詠戈進一步闡釋了《鶴唳華亭》對於當下網絡劇、歷史劇等多個短板的補齊,他說:「這部劇有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道德價值,同時,劇情的衝突與反轉,生成古裝劇節奏的創新表達,並將網絡劇領域的『內容為王』落在了實處。」

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范詠戈

廣播電視學博士、「影視前哨」主編何天平認為,《鶴唳華亭》在創作上是參照歷史軌跡、遵循歷史邏輯的,又有藝術上的能動性,「這種流行劇的正劇感和正劇品相才有生長的空間,這樣的創作方向是以傳統文化來入題的創作理應具有的路徑保障。」他說道。

《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也肯定了這部劇的歷史質感,「《鶴唳華亭》的鏡頭語言借鑑了電影乃至廣告片的拍攝手法,有詩意。全片運用現代探案類型中最時髦的手段,一次又一次的劇情反轉令觀眾目不暇接。」中國電視藝術家理論研究室主任趙彤認為,在歷史劇的基礎上加上正能量和青春元素是《鶴唳華亭》的特殊之處,「這部劇的敘事手法足夠有新意,加之精細的舞美、服化道與情節設計,展現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 高小立

中國電視藝術家理論研究室主任 趙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gA7Qm8BMH2_cNUgz3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