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醫保目錄調整工作已在進行。
近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經審核,共有445個藥品通過形式審查,其中249個藥品屬於醫保目錄外藥品。
通過形式審查的藥品,並不意味著接下來就可以直接上醫保談判桌了。國家醫保局方面表示,通過形式審查,僅代表該藥品符合相應的申報條件,獲得了參加下一步評審的資格。只有通過評審、談判等全部環節的藥品,才能最終被納入目錄。
這次通過形式審查的藥品中,既有「新面孔」,即今年上半年才剛剛獲批上市的新藥;也有「老面孔」,即此前經歷過闖關醫保談判失敗的藥物。這一次,藥企們對於參與醫保談判有何期待?
迪哲醫藥(688192.SH)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小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有兩款創新藥已進入這次形式審查名單中,公司將積極推動這兩款商業化產品進入醫保,若都能納入醫保,將大幅提高藥物的可及性,加快兩款產品的快速放量,也可以加強公司自我造血能力,儘快實現業績扭虧為盈。
此次迪哲醫藥涉及的兩款藥物,一款是去年8月上市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藥物舒沃替尼,一款是今年6月份獲批上市的淋巴瘤治療藥物戈利昔替尼。戈利昔替尼作為淋巴瘤領域全球首個且唯一的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打破了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十年無創新藥的局面。
半年報顯示,得益於核心產品舒沃替尼的放量,迪哲醫藥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
「目前,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沒進入醫保之前,產品銷售依靠自費市場為主。自費產品主要通過院外DTP藥房進行銷售。」迪哲醫藥副總經理、首席商務官吳清漪表示,公司希望通過談判,以一個合理的價格納入醫保,實現患者、醫保基金、企業等各方共贏。
「我們希望醫保政策能夠鼓勵真正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儘早進入市場,得到商業上的回報來支持研發創新。」張小林亦表示。
從2017年開始,醫保談判已成為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的重要方式,2020年起開始採用動態調整機制。近兩年,國家醫保局對談判及續約的規則作出了優化。2023年提出,在目錄達到8年的談判藥物可納入常規目錄管理,同時細化了重新談判的納入範圍。回看過去參與醫保談判的藥品,都面臨一輪大降價,但也是尋求「以價換量」的過程。根據中康產業研究院整理,從2019年至2023年,醫保談判歷年平均降幅均在56%以上。
在康方生物(09926.HK)的中報業績交流會上,康方生物董事長夏瑜表示,公司兩款雙抗產品將在下半年首次參與醫保談判,期待共贏結果。康方生物涉及的兩款雙抗產品,其中一款也是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即依沃西,後者是今年上半年獲批上市的新藥。
過去多次闖關醫保談判失敗的藥物中,CAR-T藥物就是典型例子。以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旗下的CAR-T藥物阿基侖賽注射液為例,目前也通過了這次形式審查,這是藥物第四次衝刺醫保談判了,此前三次都受制於醫保談判「50萬不談,30萬不進」規則,最後都無法走上談判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與阿基侖賽注射液一起通過形式審查的藥品名單中,還有另外三款CAR-T藥物。
對於治療費用動輒百萬元的CAR-T產品而言,要進入醫保目錄,到底勝算多大?
在復星醫保中報業績交流會上,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回應稱:「我對CAR-T療法進入醫保已經期待很久了,而且我堅定地認為CAR-T療法應被納入醫保,這個產品確實給患者帶來了價值。」
不過,吳以芳亦表示,公司的CAR-T產品已上市4年了,但現階段成本降不下來。「如果醫保給出的價格是讓企業去賠本倒貼,這是任何企業都難以承受的。目前還是要通過創新支付的方式解決CAR-T產品進醫保的問題,我們也希望有溝通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fdd466995d80b35c971e4cf6994ec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