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小吃大集會

2019-10-26     揭西即沖擂茶粉

山西美食有哪些?山西飲食的最大特色就是麵食種類多,三百多種麵食樣樣精彩。除了各式各樣的麵食,山西的汾酒、陳醋、牛肉等特色食物也名揚中外,本文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山西美食吧。

刀削麵



太原的麵食遠近聞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刀削麵了。刀削麵對廚師的手藝有很高的要求,製作的過程非常具有觀賞性。

陽城肉罐肉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肴。它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

同時,陽城肉罐肉不僅製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裡的一枝奇葩。

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陽泉飄抿曲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

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著稱。

豆腐腦

榆次「三寶」之一的豆腐腦,奇特之處,在於「打滷」。其中尤以白海馬的豆腐腦最為著名。

豬血灌腸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製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西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於霍州,霍州名廚為其製作御宴。西太后、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讚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名吃。

豆沙糕

豆沙糕創製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

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部隊駐紮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

羊雜碎湯



是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一隻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後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後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食用。

該湯香氣撲鼻,湯色乳白,熱辣鮮美,是冬季常見小吃。

珍珠粥

珍珠粥本是壽陽民間普通的小米綠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讚賞。

油麵

油麵是太谷縣的傳統食品,狀似饅頭,經油炸制而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

油糊角

油糊角,創製於唐代。用麵粉做成油糊角,裡面分別包上雞蛋、豆腐、粉絲、粉皮、韭菜、芝麻、蘿蔔等菜餡,然後用油煎炸即可。

三倒手硬面饃

「三倒手」硬面饃製作工藝複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次倒手,使麵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飢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後,連聲稱讚味道好。到長安後,仍嚮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

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麵)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

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號的油糕最為有名。

榆次灌腸

榆次灌腸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寶」之一。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製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

過油肉

過油肉選用上等精肉,切成薄片,外面薄薄蘸一層雞蛋勾成的芡,在油里汆一下,撈出來,煸炒,隨便哪家飯館都會做,做出來的味道也相差無幾。雖則名字讓人疑心,味道卻是香而不膩,值得一試。

石頭餅

「石頭餅」是流行在汾陽一種別具風味的食品。它不僅具有油酥咸香、營養豐富、易於消化、耐貯等特點,而且因為其製作手法獨特而深受人們喜愛。因為是把餅胚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面格制的,故而得名。

貓耳朵

貓耳朵是一種風味小吃。將小面塊按成貓耳朵形狀,下到開水鍋里煮熟,配上各種打滷、澆頭,或另加配料火鍋炒食。

太原頭腦

是太原特有的一種風味早點。其實就是一碗肥羊肉湯,裡面加些山藥、蓮菜等,以去除膻味。

每碗頭腦都帶有酒、藥、羊肉的混合香味,既醇香味美,又是冬令滋補佳品,所以又有「八珍湯」之稱。喝頭腦時,還可佐以面制的小餅,別有風味。

撥魚



撥魚是一種風味小吃,把和得很軟的面放在一個帶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鐵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撥人鍋內,如小魚在水裡跳躍。

這種面柔軟綿滑,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澆頭或打滷即可食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f_ICW4BMH2_cNUg-f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