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經濟規模 近4年增20萬億, 18省份超萬億

2024-08-30     第一財經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資本回報率等呈現哪些趨勢和特徵?

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3.9萬億元,較上年增長3.7萬億元,增幅擴張步入相對穩定區間。

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數字經濟融合化發展趨勢進一步鞏固。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2.8%,較上年提升1.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6.45%,數字經濟有效支撐經濟穩增長。

數字產業化比重提升

數字經濟不僅包括能把消費、生產、服務過程中所創造的數據變成生產要素,從而提供新服務、新應用的新產業,也包括用數字經濟、數位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帶來的新價值。

目前,我國數字經濟進入加速發展周期,規模由2012年的11.2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3.9萬億元,11年間規模擴張了3.8倍。其中,數字經濟規模由10萬億元增長至30萬億元用了約6年時間,由30萬億元增長至50萬億元,僅用了約4年時間。

發展數字經濟,要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報告顯示,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比重由2012年的約3:7發展為2023年的約2:8。2023年,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的比重分別為18.7%和81.3%,數字經濟的賦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進一步發揮。

具體來看,2023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10.09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57%,高於同期數字經濟名義增速。這表明,數字產業化為數字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積累了強大的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數字產業化占GDP比重達到8.01%,數字產業化支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進一步靠近「十四五」發展目標。2023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為43.84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9%,略低於同期數字經濟名義增速,產業數字化占GDP比重超過三成,為34.77%。

2023年,我國一、二、三產業數字經濟占行業增加值比重(下稱「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10.78%、25.03%和45.63%;一、二、三產數字經濟滲透率同比分別提升0.32、1.03和0.9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增幅首次超過第三產業。

2023年以來,各地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經濟基礎較好、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地區,數字經濟實現了更快、更好、更有韌性的發展。

2023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慶、江西、遼寧、陝西、廣西等18個省份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較去年增加1個省份。從占比看,2023年,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超過50%,北京、上海數字經濟發展接近美歐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從增速看,2023年,浙江、上海、北京、山東、江蘇、廣東等經濟基礎較好、創新能力較強的地方數字經濟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數字資本回報率上升

報告認為,數字資本回報率持續上升、傳統資本回報率持續下降成為趨勢。

2019年至今,資本投入對經濟增長進一步調整為37.8%,勞動投入貢獻下降至19%,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貢獻達43.2%,創新主導發展局面不斷形成。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貢獻達22.5%。

從產業貢獻看,數字投入對三產勞動生產率增長整體貢獻最大。近十年,三產數字投入對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平均貢獻達22.4%,但呈現「先升後降」的態勢。二產數字投入勞動生產率增長貢獻則持續上升,並於近年(2021年)開始超過對三產勞動生產率增長的貢獻,近三年平均高於三產1.7個百分點。

從投入來源看,數字投入相對於傳統投入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貢獻更大。近十年,三產數字投入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貢獻平均高於傳統投入12.6個百分點,二產數字投入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貢獻平均高於傳統投入5.9個百分點。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後,伴隨著產業數字化的逐步開展,傳統投入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貢獻開始穩步上升。

我國數字資本回報率在2004年左右較低,但經歷2006~2009年、2013~2017年兩輪快速增長之後,於2015年起超過傳統資本回報率。2015~2023年,數字資本平均回報率達14.6%,高於傳統資本回報率3.6個百分點。

產業發展政策出台在即

報告建議,未來要繼續創新發展數位技術產業、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持續暢通市場高效循環等。

例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數據資源處理能力,圍繞數據資源、基礎硬體、通用軟體等建立大數據產業圖譜,圍繞數據清洗、數據標註、數據分析等需求,推動服務優質化。

在8月28日召開的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經深刻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離不開強有力的數據產業的支撐。國家數據局在前期充分調研基礎上,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旨在抓住數據產業成長的戰略機遇,培育數據企業,塑造產業生態,將我國規模市場優勢、海量數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高我國數據產業競爭力。主要政策考慮包括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多元經營主體、強化政策保障。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對數據合規高效流通利用提出更高要求,數據經紀、數據託管、數據交易等新的服務業態快速興起,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市場也呈現增長態勢,數據服務企業、數據安全企業、數據基礎設施企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數據局將加強引導,支持不同類型的數據企業公平競爭、加快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f7265dac01d54fa05f2c0ec8207da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