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老師在他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說到,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者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裡形成。因此,教育必須從細節上入手,從細節處著手培養學生。
這段話言簡意賅,卻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讓我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獲益匪淺。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所言非虛。當班主任以來,我特別注重從細節處著手培養學生。比如,在時間觀念方面。我堅定的認為,強烈的時間觀念是搞好學習的必備條件,也是遵規守紀的基本要求。因此,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記得去年的教師節那天,我們班一個女生在周末返校的時候遲到了。其實,我很清楚她遲到的原因,因為她來的時候手裡捧著一捧花,那明顯是送給老師的,很可能還是送給我的。
事後經過核實,她確實是被同學們委派去給我買花了。但是,當時我沒有考慮她遲到的原因,而是注重了他遲到的結果。我要求她把花放在自己的桌子上,然後拿本書站在了教室後面。
這樣做看起來有些不近人情,畢竟她是受大家委託,並且買花的目的是送給我的。然而,我不能因為人情,尤其是不能因為和我有關的事情而破壞了要求學生們守時的原則。
當然,事後我也給學生們解釋了我這樣做的原因,取得了學生們,尤其是那位遲到學生的諒解。此事之後,學生們遲到的現象大為減少,因為他們明白,我是個原則性很強的老師,觸犯規則的後果是嚴重的。
不過,嚴格守時的原則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有時候這個原則也是可以打破的。
每一屆學生剛入校的時候,我都非常在意培養學生們艱苦樸素適度消費的精神。有段時間學生們倡議收集礦泉水瓶,積攢一段時間後,賣了充當班費。我自然是支持這種做法的。
一天午飯後,我像往常一樣到班級里看看。我突然發現,一慣表現良好的小李竟然還沒有回到教室,那個時候校園裡幾乎看不到人影了。我校管理嚴格,他肯定不會在沒有請假的情況下走出校門。於是,我站在教室門口,一邊頗為焦急的等待,一邊思索著他遲到的原因。
大概三分鐘之後,小李出現在了我的視線中。只見他走的很快,幾乎是跑著過來的,走近的時候,發現他額頭上滿是汗水。起初,我認為他是不好意思,所以把手放在身後。為了不耽誤他午休,我簡單的批評他一下,就讓他回教室休息了。沒想到,當他從我身邊走過的時候,才發現他背後的手裡竟然拿著幾個空飲料瓶!
午休結束後,我把他單獨喊到我的辦公室,詢問他中午發生事情的原委。原來,進班的鈴聲響完後,他認為大家都進班了,校園裡就沒什麼人了。於是,就悄悄的遛到學校垃圾堆那裡撿了幾個瓶子,打算放到我們班收集瓶子的布袋子裡,不想被人看到,沒想到還是被我發現了。
根據小李平時的表現,我有理由相信他說的是實際情況。因此,我沒有因為遲到的事情而批評他,反而表揚了他心中有班級,心中有集體的行為。不過,我還是提醒他,以後即使是為班級做貢獻,也應該注意時間。要知道,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件正確的事情,實質上也是不可取的。
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這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正是這些細節,在點點滴滴、潤物無聲地塑造著我們孩子的心靈和品格、修養和氣質。所以,教育必須從細節入手,然後才能塑造出來注重細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