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變私章!易聯眾實控人兄妹26次外借公章,市值30億擔保超40億

2023-12-12     野馬財經

原標題:公章變私章!易聯眾實控人兄妹26次外借公章,市值30億擔保超40億

前房地產董事長把上市公司」公章「變」私章「?

作者 | 蒲肅

來源 | 債市觀察

因為一則自查違規借款和擔保的公告,廈門上市公司易聯眾(300096.SZ)實控人張曦將公司「公章變私章」違規借款、違規擔保一事受到深交所和證監會的雙重關注。

易聯眾在近日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的內容中顯示,實控人張曦在6年時間中多次違規外借公章,其各項債務和擔保債務合計超40億元。而易聯眾的總市值也僅在30億元上下。更引人關注的是,其中部分違規借款流向實控人的房地產公司或親人帳戶。

深交所在問詢函中對張曦借用易聯眾公司名義違規擔保、違規借款一事,用了「涉及金額巨大、時間跨度較長,情節嚴重….」等嚴厲措辭,可見案件性質並非一般。

來源:企業公告

因為主營業務涉及社保卡、醫保卡等民生領域,易聯眾和很多人的生活都很近,主要客戶也都來自銀行、醫院等相關單位。

這樣一家端著「金飯碗」的公司,卻被實控人、前任董事長張曦變成了自己的借款擔保公司。」債市觀察「梳理髮現,張曦在進入易聯眾之前,還是某房企董事長,在成為易聯眾大股東後,他用易聯眾做擔保借款,借來的錢用到自己的房地產公司或者直接進入妹妹的帳戶。

來源:易聯眾官網

由於張曦違規借款後無法償還債務,其個人持有的易聯眾股份已經被債權方申請拍賣,待完成過戶後,易聯眾實控人將發生變更。但張曦被立案的消息發出後,競買人已經申請延期支付競拍款,易聯眾最終歸屬何方還未有定論。

01

涉及金額巨大,6年26次違規外借公章

近日,易聯眾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的公告中,詳細披露了張曦的個人債務情況和違規借款、違規借款的細節,在2016年~2021年的6年時間,張曦及妹妹張芳華違規出借公章多達26次。

來源:企業公告

易聯眾表示,公司公章由綜合行政部專人保管,2016 年 7 月至今,公章管理等綜合行政事宜由公司董事/副董事長/執行總裁黃文燦分管。

張曦、張華芳上述公章外借記錄,系由張曦指示、安排綜合行政部分管領導、部門經理等未按公司《印章管理制度(2013 年 4 月)》要求外借公章,也未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均未告知具體用印事由及文件內容,故公司及管理層無法知悉及確認前述公章外借情況。

頻頻違規出借公章給了張曦違規借款的空間。

經「債市觀察「梳理,在2018年~2021年期間,實控人、前董事長張曦未經過公司法定審批程序,以公司名義違規擔保、借款合計本金約6.7億元。逾期未還後,出借人起訴要求償還的本金、利息、違約金、訴訟費等合計約7.63億元。

其中,第一筆借款發生在2018年2月,當時張曦以公司名義與蘇州諾金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蘇州諾金」)借款6000萬元,合同約定該筆借款指定匯入當時張曦控股的北京京發置業有限公司(簡稱「京發置業」)帳戶。

債務到期後,張曦有3000萬元借款未能還清。2023年3月,蘇州諾金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訴請易聯眾歸還剩餘借款本金3000萬元及相關利息、違約金、訴訟費等。隨後,張曦與蘇州諾金在2023年5月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股抵債,隨後蘇州諾金撤訴。

第二筆借款發生在2018年6月12日,當時京發置業與自然人張利雲簽署《借款協議》,借款金額5.5億元,借款期限為2個月。

張曦及其關聯企業(其中包括易聯眾)為這筆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並簽署相關《保證合同》。

後因京發置業違約未按期清償該等借款本息,張曦未經公司審議批准,分別於2020年5月18日、2020年6月8日,以公司名義作為擔保人之一,與張利雲簽署《確認函》《備忘錄》等文件,繼續為這筆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2023年1月17日,張利雲向北京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請求裁決京發置業清償借款本金約4.95億元,違約金約2.17億元,合計約7.13億元,請求裁決張曦、公司等相關方對前述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第三筆借款發生在2021年2月,當時張曦、易聯眾公司、張華芳(張曦妹妹)向自然人高彩娥借款6000萬元,收款方為張曦妹妹張華芳的個人帳戶。

借款到期後,張華芳違約未還,高彩娥起訴要求相關借款人歸還本金5000萬及相關利息,以及律師費100.49萬元。

易聯眾表示,上述事項均未經公司法定程序審批,公司帳戶也沒有收到相關借款資金,屬於張曦及其關聯方以公司名義進行的違規借款/擔保事項。

來源:企業官網

雖然易聯眾聲明公司並非借款方,但由於張曦是以公司名義進行擔保和借款,易聯眾仍有可能替張曦「背鍋」。根據深交所相關規定,上述違規擔保和借款行為,可能導致易聯眾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

02

易聯眾實控人股份被輪候凍結

另據易聯眾披露的信息,張曦為他方借款提供擔保共計12項,因他方增資引發回購義務共計2項。統計數據顯示,張曦涉及其所持公司股份的借款或擔保借款合計約43.52億元。

張曦借款或擔保借款情況 來源:企業公告截圖

而由於借款無法償還,張曦持有的易聯眾6960.67萬股份(占易聯眾總股本的16.19%)被債權人東吳證券申請司法拍賣,並被周口城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口城發」)成功競得,成交額約2.88億元。

實際上,由於張曦的債權人不僅東吳證券一家,還有銀行、信託公司及相關企業,張曦的上述股份已經處於司法凍結或輪候凍結中。

鑒於這些借款糾紛,周口城發競拍下來的這些股份能否順利過戶還未可知。易聯眾表示,目前周口城發尚未繳納餘款,尚未辦理過戶。因此,易聯眾實控人的變更也未有定論。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易聯眾實控人張曦關聯企業多達42家,與妹妹張芳華都涉足房地產領域。

其中,妹妹張芳華是廈門駿豪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三名主要人員之一,張曦與張芳華還均在海南駿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任重要職務。

來源:企查查

而前文中提到的張曦曾控股、並任董事長的京發置業,曾開發北京朝陽公園南側的駿豪·中央公園廣場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張曦從2012年到~2020年期間,擔任京發置業董事長、董事。2013年,張曦進入易聯眾,並當選董事,2016年~2018年,張曦通過競價交易,開始逐步增持易聯眾股份,尤其是2017年底~2018年6月,張曦大量、密集的增持易聯眾股份,逐步成為易聯眾控股股東。

而違規借款也是2018年2月和6月發生的事,這是否與張曦增持易聯眾股份所需資金有關,尚未得到印證。

來源:企業官網

2023年8月22日,張曦提交書面辭職報告,以個人原因為由,辭去易聯眾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自2023年8月25日起辭職生效。辭職後,張曦擔任公司顧問。

易聯眾前十大股東中包括平安資管、中信證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等,能夠獲得五大機構青睞,說明易聯眾的基本面不錯,但張曦屢屢違規,私自用公司名義為自己的親人、公司借款,如今面臨喪失公司控制權的結局,實屬可惜。

十年前,張曦進入易聯眾董事會時,公司利潤雖然有所下降,但還是在盈利。而十年後的2023年三季度末,易聯眾扣非凈利潤已經是虧損接近3700萬元,但虧損額同比有所減少。

在張曦被立案後,易聯眾能否迎來新股東,實現扭虧為盈,有待市場驗證。

張曦的借款糾紛是否會影響易聯眾迎接新股東?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c660d68b9d60bbb8fdaa7c712241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