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與零售活躍度增強 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

2024-05-09     中國經濟時報

原標題:物流與零售活躍度增強 經濟回升向好趨勢明顯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子勛

多項經濟先行指標顯示,中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回升向好的基本特徵和趨勢。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4%,環比回升0.9個百分點,物流業景氣水平繼續提升,物流活躍度增強。

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為50.9%,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持續保持穩健上升態勢。

專家認為,物流業景氣指數、零售業景氣指數等先行指標表現好於預期,表明市場信心和消費預期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初步確立,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的特點。

1

供給升級和消費升級在同步進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宏觀組合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國內經濟內生動力繼續修復,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湧現,反映出供給升級和消費升級在同步進行。在製造業持續回升向好的同時,服務業尤其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回升強勁,服務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者信心有所回升,尤其是出行類相關消費表現突出。

「從物流業景氣指數和零售業景氣指數的表現來看,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繼續保持回升向好的基本特徵和趨勢。」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物流分會副秘書長、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物流業景氣指數和零售業景氣指數的上升,不僅反映了物流和零售行業的活躍度增強,也預示著整體經濟環境的積極改善和市場需求的穩定增長。

2

小微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從企業規模看,4月份,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環比回升;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分別回落0.6和0.5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在劉向東看來,從小微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出現回落來看,小微企業的信心仍有待進一步提振。需要創造更有利的條件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創造發展機會。同時,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環比回升反映出其處在上中游地位議價能力較強,率先感受到經濟好轉的紅利,而小微企業利潤恢復緩慢,也反映出上下游價格傳導並不順暢,下游企業因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問題,造成終端產品或服務漲價承壓,而上中游工業品價格上漲並不能惠及下游的小微企業,導致出現重要的上下游「堰塞湖」現象。

解筱文分析指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環比回升,而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主營業務利潤指數卻出現回落,反映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由於規模優勢和市場地位,更能適應市場變化並把握髮展機遇。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則面臨更大的挑戰,需要更加靈活地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市場競爭。

3

抓住物流現代化這一新質生產力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物流業由大變強,建設物流強國是適應、引領全球變革的必然要求,這對於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國家競爭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繁榮市場、推進國際化、保障民生與供應鏈安全,構建新發展格局均有重要意義。

魏際剛說,建設物流強國要求物流業從宏觀到中觀和微觀、從城市到鄉村,以及從國內到國際的體系、結構、功能、布局、效率等全方位系統性變革。這種變革不是簡單地修修補補,也不是局部或短期行為,而是全局性、整體性、長遠性布局。以「完善體系,優化網絡,調整結構、增強功能、合理布局、創造價值、整合資源、互聯互通,融合發展、一體化運作、節能環保、惠及民生」為著力點,以更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為保障,構築起面向未來的物流和供應鏈服務體系。

劉向東認為,需要適應變局,擁抱趨勢,緊緊抓住物流現代化這一新質生產力,一是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二是推動流通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構建內外聯通、高效便捷的物流網絡;三是積極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打通區域間商品和要素流通梗阻,暢通商品服務流通的「最後一公里」;四是推動物流新業態平台在高質量發展中顯身手。

解筱文建議,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推動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同時,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物流網絡布局,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還需要加強行業監管和自律,促進物流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e98fb69b5668ee45d4858eb375a97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