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這個行當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最初,人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到了「人造豬肉」。荷蘭人就是研究人造豬肉的前沿領導者。
大約在七年前,荷蘭的研究人員就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人造豬肉。其具體做法是從生豬的身上採集活細胞,然後在特製的營養液里進行培育。這些豬身上的細胞在營養液會逐漸生長出肌肉組織,直到變成豬身上的某個器官或部位(看採集的是豬哪裡的細胞而定)。
從實驗室里培育出來的人造豬肉,無論是從外形上看,還是實際的味道都與正常的豬肉沒有什麼差別。當時負責研究這個項目的人甚至表示很快這種人造豬肉就能走向人們的餐桌。
事實上,當時確實有一大批人支持人造豬肉這樣的項目,特別是素食主義者們。他們的觀點是人造豬肉可以避免大規模地屠宰生豬,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人們的罪孽。而環保主義者也對此也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減少環境保護的負擔。
然而,事與願違,人造豬肉最終並沒有走向市場。因為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接受從實驗室里走出來的豬肉。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一個豬耳朵或者是一塊豬肝,泡在實驗室的營養液里逐漸發育成型。儘管事實上它們地區與正常的豬耳朵、豬肝沒有什麼差別,但是依然讓人覺得毛骨悚然,更不要說去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