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拳頭依然緊握不開,父母起疑送醫檢查,卻被告知來遲了

2024-08-02     美中王

在小寶寶出生後,寶媽們的生活會出現非常大的變化。寶媽們生活的重點被眼前的這個軟軟糯糯的小傢伙所占據著,小寶寶的吃喝拉撒成了寶媽們生活的全部。可是因為幼年期的小寶寶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即便有不舒服,他們也只能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向大人求助不能夠做到清楚的表達。與此同時,

6個月大寶寶一直緊攥拳頭,父母覺得很可愛沒當回事,醫生:已經來不及了

此前在論壇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寶媽阿玲是一名高齡產婦,在懷孕的時候更是因此而沒少遭罪。孕檢的時候阿玲的檢查時間總是要比其他產婦多出好久。好在幸運的是,最後小寶寶順利地出生了。阿玲對於這個小傢伙的到來十分的珍視,所以在孩子出生後就做起了全職媽媽。

因為本身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同時又缺乏經驗,阿玲帶娃的日子過得並不輕鬆。不過阿玲覺得這些付出都值得,只要小傢伙健健康康的就可以了。寶寶長到6個月的時候,阿玲發現孩子的手掌一直是攥緊的,也不會抓拿玩具,這和其他同齡的寶寶有些不太一樣。於是思來想去之後,

醫生說道孩子的手掌一直攥成拳頭,你們家長注意到了嗎?阿玲趕緊點點頭。醫生表示寶寶有可能是因為發育遲緩而張不開手掌。阿玲聽後很是緊張急忙問道那可怎麼辦呢?醫生有些無奈地說寶寶已經6個月了,已經錯過了最佳干預的時間,現在進行治療的話,效果可能不是那麼理想了。

寶寶緊攥拳頭一定是發育遲緩嗎?生活中有哪些容易被寶媽忽視的護理細節?

在寶寶出生後,身上會有本能的抓握反應,再加上寶寶手掌的屈肌力量要比伸肌力量更強,所以寶寶緊攥拳頭的時候是最舒服的狀態。而隨著小寶寶逐漸長大,伸肌的力量慢慢變強,最後達成伸肌和屈肌的力量平衡。此時,小寶寶的手掌就會自然張開了。

通常寶寶在前3個月的時候緊握拳頭的情況是比較常見的,而到了4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手掌就可以舒展開了。

在寶寶的手掌還沒有伸展開的時候,父母們可以適當地對此進行鍛鍊,這樣可以給予寶寶手指更多的撫觸,有助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與此同時,父母的引導鍛鍊也可以促進寶寶的認知形成,為之後的靈活抓握動作打好基礎。

二、生活中有哪些容易被寶媽忽視的護理細節?

1.

在父母發現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打呼嚕時,通常會認為這是寶寶睡得香的表現。

2.

在小寶寶階段,受到驚跳反應的影響,寶寶在睡眠的時候容易有驚醒的反應。隨著寶寶逐漸長大,這種驚跳反應出現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這時候寶媽對此不必過於擔憂。但是如果寶寶驚醒的頻率較高,那麼寶媽應該懷疑是否孩子身上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比如說,孩子

在孩子的發育中,有些看起來很反常的舉動有可能是正常的,而有些看起來很正常的舉動有可能是隱藏病症的表現。所以父母在寶寶護理上應該多了解學習,儘量及時地發現問題所在。大家對於寶寶護理方面有哪些知識分享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ce1971331b19d81cf5e03d6be41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