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月前,並行科技已經因信批違規被出具過《警示函》。
作者 | 劉俊群
編輯丨李白玉
來源 | 野馬財經
上市公司董事長能隨便在微信群聊中發布信息嗎?
11月7日晚間,並行科技(839493.BJ)公告顯示,公司收到北京證券交易所《問詢函》。而在11月1日,並行科技剛剛登陸北交所,公司上市與收《問詢函》僅相差7天。
根據《問詢函》顯示的信息來看,近日有一則署名為並行科技董事長「陳健」的微信群聊信息在市場上流傳,信息的內容大概為:「大家好,並行科技陳健報到,我們算力服務已經上線10000張A800/A100卡,今年另有12000張H800卡在逐步上線中,超算模式算力,價格極具競爭力,歡迎試用。」
11月7日,並行科技股價直接漲停,這也引來監管的關注。於是,北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陳健是否發布過相關信息」「如是,說明信息發布的時間、場合、知情人範圍等情況,公司前期是否就相關信息進行披露。」
截至11月9日,公司還未回復《問詢函》,還不能證實上述信息是否真為陳健所發。
圖源:並行科技公告《問詢函》截圖
截至11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仍在上漲,當日漲幅9.13%,報收71.62元/股,市值40.63億元。相比於11月1日上市當日,市值24.96億元,已經漲了62.78%。
董事長發微信,引來《監管函》?
《招股書》顯示,並行科技是國內領先的超算雲服務和運營服務提供商,為來自於科研教育、航空航天、石油勘探、智能製造等各應用領域的用戶提供超算服務。
需要說明的是,超算服務指的是,通過超級計算機來進行大規模計算和解決複雜的科學、工程、商業問題。而GPU卡(GPU又稱「顯示晶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和伺服器上做圖像和圖形相關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它決定了顯卡的檔次和大部分性能。GPU卡又包括A800/A100卡、H800卡等。
圖源:易維視
巧的是,與《問詢函》同一天公布的是《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該表顯示,在11月2日開源證券舉辦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有投資者問及並行科技關於網傳「有1萬張A800卡」的相關情況。
並行科技的回答是「公司自有的GPU卡兩千多張,包括 A 系列以及一些更老的型號。接入的各型號GPU卡大概五千張,同時可根據前端用戶算力需求增加調度。」
該回答顯然與此前網傳的「10000張A800/A100卡」不符。
對此,在投資平台股吧上不少股民給出反映。ID名為「年年成章得丘處機」的股民表示「並行科技現在是概念炒作,要看技術面,有一天概念會褪去光環。」也有股民對算力股表示樂觀,認為「隨便抱一隻算力股票,可以輕鬆漲幾倍。」
圖源:股吧截圖
事實上,近幾年,國內算力供不應求。國泰君安表示,算力需求持續爆發。據東北證券研究所,算力租賃行業目前供求矛盾升級,將進入新一輪漲價周期。從二級市場來看,算力概念大熱,截止11月9日收盤,浪潮信息漲停,首都在線股票上漲9.6%,其中天威視訊已連收6個漲停板。
圖源:同花順截圖
是董事長「不專業」還是「故意為之」?
該事件的主人公是並行科技的實控人之一陳健。《招股書》顯示,陳健生於1977年,現年46歲。陳健是一名妥妥的學霸,其於1993年考取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並提前一年完成本科學業。1997年,他作為清華本碩博聯合培養的第一批實驗生,繼續在清華攻讀流體力學博士課程。
2002年,他從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但卻放下了力學專業,加入超算行業。他先進入聯想集團高性能伺服器事業部,任方案處經理、副主任工程師。3年後,在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擔任性能優化工程師、高性能計算架構師的職務。
2013年,36歲的陳健出任並行科技總經理一職,於2016年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此次,疑似陳健在微信平台發布的「小作文」,也讓僅上市7天的並行科技陷入「公司到底有多少GPU卡」的質疑聲中。若傳言屬實,那到底是董事長不專業還是有意為之呢?
圖源:易維視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並行科技作為剛剛登陸北交所不久的「新兵」,部分人員對信息披露要求的理解和把握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對於可能造成二級市場波動的信息的甄別還缺乏經驗,當然這也和國內投資者對關鍵信息高度敏感的特徵有關。
不過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對於上市公司出現這樣的情況,很難簡單地歸咎於是董事長不專業,還是故意為之。
他表示,首先,董事長作為公司的領導者,發布信息時應充分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和市場反應。如果董事長在發布信息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市場的影響,或者對公司的算力服務上線情況存在誤解,那麼這可能是其不專業的地方。
其次,如果董事長故意發布虛假信息或誇大其詞,以吸引投資者關注並推高股價,那麼這就涉嫌欺詐和市場操縱。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失,也會對公司的聲譽和長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實際上,這並非並行科技首次在信批方面出現問題。早在2022年4月28日,並行科技曾更正5份財報會計差錯。分別對2019年、2020年的年報、半年報,2020年三季報和2021年半年報的財務數據進行了追溯調整,其中涉及了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等多個會計科目。
2022年7月1日,並行科技公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自律監管措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認為,並行科技的上述行為構成信息披露違規,並對董事長陳健、財務負責人楊愛紅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且告誡並行科技及相關責任主體應當充分重視上述問題並吸取教訓,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圖源:並行科技公告截圖
是否構成信披違規,需要進一步判斷
信息披露看似是小事,其實是大事。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烏龍事件,看起來好像都是一些小事,但實際上,在『烏龍』的背後,隱藏的卻是大事,即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的不重視,以至信息披露表現得很隨意。」 著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
對於並行科技是否構成信披違規,柏文喜表示,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關事實和證據,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北交所認為董事長存在不當行為,則會進行調查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柏文喜提醒投資者們,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不準確的信息或誇大的承諾,要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當然,公司也需對事件後續的影響負責,「因信披失誤造成股民受損,是可以索賠的,但需要證監會針對此事進行行政處罰後才可以索賠。」北京市康達(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越表示。
自陳健的微信信息的截圖流傳在市場後,11月7日的股價上漲近30%,但股價背後,公司業績卻是連虧3年。
2020年-2022年,並行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23億元、2.2億元、3.13億元,呈上漲趨勢。但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32億元、-0.82億元、-1.12億元,累計虧損2.26億元。
2023年前三季度,並行科技業績略有好轉,但仍呈虧損態勢。公司營收3.33億元,同比增長70.84%,凈利潤-0.52億元,同比收窄35.95%。對此,並行科技表示,主要系公司收入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毛利率及期間費用總體平穩,規模效應顯現導致公司虧損情況有所改善。
沈萌提醒公司,作為提供算力服務的企業,上線高端AI硬體、特別是受到制裁管控的部分,原本是正常的產能建設,對於潛在的財務數據影響有限,但是相關信息所隱含的內容卻可能造成市場更豐富的想像力延伸。所以,之後企業高管應該更加關注市場情緒和敏感度的問題,儘量避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在此背景下,你如何看待並行科技董事長在微信朋友圈的發言?認為上市公司董事長發朋友圈的界限在哪?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