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報道網訊(鄧學兵/張江濤 遂寧報道)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現以來,遂寧市退役軍人創業孵化中心全體職工,重披戰袍,逆向而行,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中心領導克服種種困難,確保中心超常運轉,發揮最大效用,以大量卓有成效的實際行動抗擊疫情,彰顯了當代企業的擔當情懷和社會責任。近日,四川民生報道網的記者對該中心進行了實地採訪,讓我們來分享他們近期的感人靚點吧:
一是科學宣傳,科學防控,築起科學防疫的鋼鐵長城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疫"部署中,科學防控是一條鮮明的主線。遂寧市退役軍人創業孵化中心在遂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遂寧市河東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安排部署下,認真學習領會習總書記關於科學防"疫"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科學防疫的措施方法。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中心在第一時間召開了應對疫情防控的專題會議,成立了抗擊疫情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的責任、逐級簽訂責任書,確保層層有責、層層負責,形成群防群治防疫態勢。制定了保潔專人消毒、安保雙崗登記檢查、封閉部分交通通道等防控措施。
2.宣傳普及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公司投入資金2萬元,懸掛宣傳橫幅4條,製作宣傳畫50幅,發放新冠肺炎病毒科普宣傳單、新冠病毒防護"三字歌"等宣傳4000餘份,使廣大退役軍人和市民了解防治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增強防護意識,有力的支持了防控工作。2月9日,中心在致廣大退役軍人的一封信中,號召全市退役軍人在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時,發揚革命軍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好小區、超市等人員密集地方的守點把卡工作。中心職工潘久斌,一名1999年退役的軍人,正是這其中的一員:他一會兒為進出車輛登記、一會兒在超市門口為購物者測量體溫、一會兒又在大廳、電梯口噴洒消毒藥物、一會兒又在為過往居民進行抗疫宣傳,誰能想到他那瘦削挺拔的身軀能堅持二十多天如今仍在崗位上毫無怨言的忙碌。類似潘久斌這樣的幹部職工還有很多很多......
3.加大防護配套物資儲備發放。公司斥資5萬餘元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購置額溫計30支、口罩3000個、消毒酒精500瓶、84消毒液1000瓶、噴霧器10個、一次性手套2000副、鞋套2000雙、防護服100套以及其他相關防控用具,每天安排對中心全面消毒2次,對超市消毒3次。
二是保民生,送溫暖,彰顯企業社會責任和擔當
1.深入市場保民生。疫情的突然來臨,使得關係民生的超市、菜市場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這些關係民生的地方面臨著疫情期間物流放緩以及交通管製造成的供貨不及時、小區封閉管理造成市民出行、採購不便等問題。遂寧市退役軍人創業孵化中心負責人程君多次到退役軍人創業示範單位"斗鮮生"超市現場辦公,指導超市樹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協助超市與供貨商溝通,確保疫情期間超市貨源充足,幫助超市完善"線上下單採購,線下配送"的銷售模式,既解決了市民採購難的問題,又幫助超市提高了銷售額。"斗鮮生"超市到目前為止已為附近近千戶居民配送了蔬菜瓜果,肉禽蛋奶,有效的保障老百姓"米袋子"的充裕、"菜籃子"的多樣化,為打贏這場戰"疫"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
2.深入抗"疫"前沿送溫暖。疫情無情人有情,退役軍人更有情。在抗"疫"的前沿,數以千計的遂寧本地的退役軍人響應中心號召,重披戰袍,逆向前行,走進沒有"硝煙"的戰場,成為美麗家園的"守護神"。中心作為退役軍人的"家",為戰"疫"在一線的河東新區靈泉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慈音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和遂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河東新區分局的"戰士們"送上牛奶、麵包、火腿腸、方便麵等各類抗疫慰問品,讓戰"疫"在一線的退役軍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三是網上辦公,網上培訓,開闢就業創業服務新天地
在嚴峻的疫情的面前,既要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又要確保就業保障"不掉線"、創業服務"不打烊"、技能培訓"不斷電",中心發揮網絡平台優勢,為廣大退役軍人提供持續完善優質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
1.網課點燃信心。中心自成立以來,就把學歷提升、技能培訓等提高退役軍人就業核心競爭力的事作為己任。面對疫情,中心年前就已籌劃好的多項涉及退役軍人的培訓工作只能暫停。中心堅信"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儘管這次疫情會對我們退役軍人的生活、就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中心"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多方籌措,打造了20餘平方米的網課直播間,為廣大退役軍人進行了十餘次直播授課,錄製了十餘個工種的錄播課,授課內容涵蓋心理疏導、政策法規解讀、技能基礎理論等方面的知識,保證廣大退役軍人在家也能進行學習,為疫情後的就業創業蓄能充電。自網課開播以來,先後有數千名退役軍人受益,為多數退役軍人緩解了生活帶來的壓力,能安心在家學習充電,有的還實現了就業。
2.網聘助燃夢想。疫情的影響使許多原計劃年後外出務工的退役軍人選擇了就近就業,在家鄉穩定生活甚至落地生根,為遂寧本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貢獻了力量。中心聯繫華瓷科技、齊全農牧、英創力電子等60餘家企業,提供1500餘個崗位,著力解決一批受疫情影響,暫不外出務工的退役軍人、軍屬就業問題。全市不少退役軍人都形成了通過網絡平台查詢工作崗位的新習慣,目前已有5600多人達成了就業意向。
四是組織專家會診,對症下藥,助力企業實現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贏局面
隨著疫情的緩解,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工作的開展,企業復工復產也逐步展開。中心組織專家線上巡診,為企業提供"上門"服務,為企業解讀政府復工復產相關優惠政策以及疫情後企業該如何穩步發展的問題。先後"走訪"退役軍人創業企業68家,足跡遍布涪江兩岸,行程百餘公里,積極協調各級職能部門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防疫物資準備不足、資金不到位、關鍵原輔料供應滯後等問題。指導企業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建立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復工復產方案,確保兩線"作戰"、"兩線"贏的局面。
在採訪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疫情發生以來,中心全體幹部職工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抗擊疫情,充分展現了廣大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情懷;充分展現了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充分展現了不忘初心、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這場與疫魔的持久戰中,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他們表示: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要改進和完善的工作還很多,我們會繼續努力,在完勝疫情的同時,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編輯:王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2KuHABjYh_GJGV_5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