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醫生】假如新冠病毒長期存在,慢病人群如何科學防護?

2020-04-13     二三里資訊

4月10日,鍾南山院士與韓國防疫專家在線交流中韓防控經驗,針對全球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重點,談了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他表示,這個病是不可能剷除得一乾二淨的,將來會比較長期一直會有可能傳播。

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的預防和治療兩個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醫「治未病」理論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特殊時期,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中醫「治未病」理論相當適用。

二三里資訊邀請參與湖北襄陽戰疫的中醫專家、遼寧省對口支援湖北省襄陽市前方指揮部醫療救治組組長、遼寧中醫藥大學關雪峰教授,結合臨床病例和觀察統計,就「特殊時期,慢病人群如何健康管理正確防護」進行科普。

【關雪峰,遼寧中醫藥大學教授、專家,遼寧省支援襄陽市前方指揮部醫療救治組組長】

關於新冠病毒需要知道的幾點:

1、大部分新冠狀病毒感染的病患症狀輕微,但病毒本身傳染性強。

2、新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非常重要的途徑是飛沫傳播,並具有聚集性傳播特點。比如,一頓飯導致多人發病等。

3、感染新冠狀病毒後,與普通人相比,慢病患者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預後更差,死亡風險更大。

新冠感染&普通感冒&流感的區別:

普通感冒:一般指受著涼、勞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主要表現鼻塞、流涕、打噴嚏,無明顯發熱、頭痛關節痛周身不適等症狀。記住全身症狀較輕。

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會由上呼吸道感染下行,嚴重時可發展成下呼吸道感染(也叫肺炎),包括甲流和乙流。主要表現發病急,症狀重,全身症狀多,會發熱。溫度往往在一兩天內上升到39度以上,頭痛、身體酸痛和咳嗽症狀明顯。流感可導致重症肺炎。

新冠感染:無症狀感染者,多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出病毒。輕症患者,僅有輕微發熱、咳嗽、畏寒及身體不適。重症患者,早期表現輕微,前三五天發熱咳嗽,伴有逐漸加重的乏力,一周後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基至重症肺炎。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臟器損害等情況,進一步加重的話可能需呼吸機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統的支持,可能會導致死亡。典型的新型冠狀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第二周時病情往往最為嚴重。

牢記防護總原則:內外共防+治養結合

醫學古籍《黃帝內經》里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因此,特殊時期,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切記「內外共防,治養結合」8字原則。

一、重視個人防護

外出儘量減少到公共場所活動,減少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必要出行做好個人防護。

尤其是患有呼吸、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儘可能與外界人群隔離、不聚餐、不串門;不吃野生動物、不接觸流浪動物;生鮮食品煮熟煮透;注意手部衛生、減少接觸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外出返回、咳嗽手捂後、飯前便後等,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洗手;打噴嚏或咳嗽要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人群聚集地,或者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能保證1米以上時,口罩仍需佩戴。

二、加強健康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是指自己能夠能自身健康狀況、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等,進行自我檢測、自我評估和相對的有效干預等。比如,遵醫囑、規範用藥、合理膳食等。對於心腦血管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主動監測血壓、血糖,控制不健康飲食等危險因素,開展適當運動,都是自我健康管理範疇。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可清除病毒,因此,人們需要把自己的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讓病毒無可乘之機。

三、養好生活習慣

慢病患者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鍛鍊方式,避免久坐不動。比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國傳統養生功法或廣播體操等有氧運動,不宜劇烈運動,避免過汗耗氣。另外,調理身體狀態,要求人們注意休息,多飲水,提倡藥食同源,飲食清淡規律,避免進食過多寒涼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日常護理,人們可適當按摩神闕、關元、氣海、胃脘、足三里等穴位,可溫陽散寒除濕、調理脾胃,提高免疫功能。

四、自我養護竅門

對於出現流感樣症狀的呼吸道輕症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居家隔離,保證通風和休息,優化營養,適當運動。比如,臨床表現「乏力伴胃腸不適」者,可服用藿香正氣膠囊(丸、水以及口服液);表現「乏力伴發熱」者,可服用金花清感顆粒或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或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或防風通聖丸(顆粒),普通流感可以自愈;表現咳嗽、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狀者,且有進行性加重或輕度呼吸困難者,需要去定點醫院由專業醫生評估診治。

(二三里編輯 馬靜)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afxcnEBrZ4kL1Vi18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