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300遠程火箭炮:300公里外精準打擊,這也叫火箭炮?

2020-03-30     熊熊講武

說起我們國家的明星武器裝備,遠程火箭炮絕對是一絕了。

在3月28日央視軍事頻道的《軍武零距離》節目中,就再度向展示了一款外貿遠程火箭炮的巨大威力,使得我們大飽眼福。

所謂的遠程火箭炮,就我國的現有產品來說,都具備三個特點。

其一:射程遠;其二:精度高;其三:威力大。

比如這次展示的遠程火箭炮實彈射擊就是要打擊300公里距離外的目標,靶心處立著一根旗杆。

當然了,旗杆不是目標,而僅僅是靶心的標示而已。

因為遠火彈藥發射後的飛行高度很高,為了不至於影響民航飛機的正常運行,試驗的準備工作在凌晨四點就開始了。

我們注意到參與實驗的軍工人大多都是年輕人,這也是我國軍工人才年輕化的一個具體體現。其實不光是遠火,如今我國的不少明星裝備,都是年輕人擔當主力軍,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而在試驗的準備階段,我們注意到遠火的彈藥是採用了模塊化儲運發射箱設計的。這樣可以迅速完成彈藥的裝填,以利於實戰中的可持續作戰。

比如我軍現役的新箱式火箭炮,據其總設計師介紹,由於裝備有自動化的裝彈系統,原來裝一車彈藥需要一個小時,現在裝一車彈十分鐘就可以完成操作。

而且採用模塊化設計的話,遠火可以集成不同的彈藥模塊,以對不同類型的目標進行打擊。如外貿的AR3火箭炮就可以使用300毫米彈藥、370毫米彈藥,甚至750毫米的戰術飛彈。

在我國已經實現出口的SR5火箭炮上,也是以「共架發射」為主要賣點的。

當然,本次的試驗是300毫米遠火的遠距離高精度射擊,這也是其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受300毫米火箭彈口徑的限制,想要將其射程提升到300公里,而且還要確保精度是很難的。

我國的設計人員採用了2級火箭發動機設計來提升其射程,而用衛星導航+慣性制導來確保精度。


最終火箭彈準確打在了距離紅旗不遠處的位置。

在實戰中的話,裝有戰鬥部的火箭彈打到這個位置的目標已經可以確保摧毀了。

節目中雖然主要展示的是這一次的實彈測試,但是露面的火箭炮還不僅僅是這一款。

在後續的畫面中還有我國的遠程火箭炮打擊移動目標的鏡頭,這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試想,幾百公里的距離,原先可能是武裝直升機的打擊距離,如今使用遠程火箭炮就可以精準打擊,這對敵軍來說是非常恐怖的。

而在前段時間的軍事報道中,我軍現役的遠火也進行了打擊坦克等裝甲車輛的演練。

有朋友可能覺得,使用遠程火箭彈打擊坦克是不是有些浪費和大材小用了?

其實,且不說遠程火箭炮使用末敏彈攻擊坦克集群了。就比如說敵軍的坦克單獨活動,我軍不便於使用末敏彈攻擊,而僅僅是發射單彈進行定點清除。

我們一發彈的價格可能只有幾十萬人民幣,而現代化坦克的動輒便是上百萬美元,而且坦克內還有敵軍3到4名作戰人員。使用一發火箭彈確保準確摧毀,其實以性價比來說已經非常合算了。

畢竟現在戰爭,能在視距外解決問題那就最好不用面對面,能用遠程彈藥解決的問題就最好別去拼人命。

其實使用火箭彈單發命中目標,這個能力是很強的,因為這還涉及一個火箭炮打擊效能的問題。

以往的火箭炮偏重於覆蓋射擊,有時會出現落點集中,過度毀傷的情況。如今火箭炮的精度提升了,高精度火箭彈這麼打就過於浪費了。

而藉助於技術的進步,如今我們的新式火箭炮可以根據戰場的需求,用最佳組合方式,配合不同彈頭,達到對特定目標的最佳毀傷效果。

比如A200火箭炮單車齊射時,可以精確命中10×10公里範圍內的8個不同目標,而A300火箭炮則可以打擊20×20公里範圍里的8個目標。

這就是火箭炮從覆蓋式射擊向定點攻擊方向發展的具體轉變,這樣的能力建立在技術進步的前提上,同時也使得遠程火箭炮的打擊效能和效費比達到一個更理想化的水平。

我們再結合在日常公開報道中看到的火箭炮打擊畫面也不難發現,以前的老式火箭炮都是狂風暴雨般地傾瀉火力,然後在落彈區形成密集轟炸的效果,如今的新式遠火都是打得時候轟轟烈烈,但到了落彈區卻都是對點轟擊了。

這實際上已經是之前短程戰術飛彈的任務,比如今年1月份伊朗革命衛隊對美軍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的攻擊就是使用的法塔赫飛彈來完成的。

但是這樣的任務,我們的遠程火箭炮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而我們在保證使用效果的同時,使用成本還可以大大降低。

因此有網友也不禁發出了疑問,這麼大的射程、這麼高的精度,也叫火箭炮?

是的,我們就叫它火——箭——炮,或者更準確地說,這叫「遠程火箭炮」,都遠程了,不打個幾百公里,都不太好意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a7uLHEBiuFnsJQVjU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