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2019-09-22     網上客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以下是千古絕句最美古詩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採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宋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

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

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此詞中表面上說「恨君」,實際上是思君。表面上說只有月亮相隨無離別,實際上是說跟君經常別離。下片借月的暫滿還虧,比喻他跟君的暫聚又別。這首詞的特色富有民歌風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這首詞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採用重複歌唱的形式,這首詞也一樣。不僅由於《採桑子》這個詞調的特點,像「南北東西」,「暫滿還虧」兩句是反覆的;就是上下兩片,也有加以變化的重複,如「恨君不似江樓月」與「恨君卻似江樓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疊一樣。還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這首詞的「江樓月」,正是比喻。詞中「江樓月」的比喻,很具有藝術特色。

錢鍾書曾講過「喻之二柄」、「喻之多邊」。錢鍾書所謂二柄:「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修詞之學,亟宜指示。」例如「韋處厚《大義禪師碑銘》:」佛猶水中月,可見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猶雲』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為心服之讚詞。黃庭堅《沁園春》:』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猶雲』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著『,是為心癢之恨詞。「同樣這首詞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個表達敬仰之意,一個表示不滿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稱為比喻的二柄。

鏡喻於月,如庾信《詠鏡》:「月生無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圓之相似王禹偁《龍鳳茶》:」圓似三秋皓月輪』,僅取圓之相似,不及於明,『月眼』、『月面』均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圓,各傍月性之一邊也。「(節引自《管錐篇·周易正義·歸妹》如例子中所講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圓,又可比明亮,這是比喻的多邊。

這首詞用「江樓月」作比,詞人上片里讚美「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說的是人雖到處漂泊,而明月隨人,永不分離,是讚詞。下片里也用」江樓月「作比,」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說的是月圓時少,缺時多,難得團圓,是恨詞。同樣用「江樓月」作比,一贊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達不同感情,從而具有二柄。還有,上片的「江樓月」,比喻「只有相隨無別離」;下片的「江樓月」,比喻「待得團圓是幾時」。一首詞里,同用一個比喻,所比不同,構成多邊。像這樣,同一個比喻,一首詞里,既有二柄,又有多邊,這是很難找的。因此,這首詞里用的比喻,修辭學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這樣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詞人用得非常貼切,這是此首詞更為難能可貴的特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P4lYW0BJleJMoPMQb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