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曹皇后說仁宗「貪吃好色」,宋仁宗被人忽略的另一面

2020-10-24     生活給的溫暖

原標題:《清平樂》:曹皇后說仁宗「貪吃好色」,宋仁宗被人忽略的另一面

《清平樂》曹皇后在和福康公主談話時,給予仁宗趙禎「貪吃好色」的評價。曹皇后的評價,揭開了宋仁宗的另一面,歷史上的宋仁宗雖然實存在著「貪吃好色」的一面,但是在台諫等官員的勸諫下、約束下,在自省下,仁宗克制了自己的慾望,成為了一位被人稱道的仁君。

好色的仁宗

說仁宗好色,並非無稽之談,從正史記載和當時文人的筆記,可以看出仁宗好色的一面。

天聖二年(1024),仁宗第一次選皇后,他看中了來自四川的美女王氏,王氏「姿色冠世」,太后劉娥認為此女「妖艷太甚」,將她嫁給了侄子劉從德。

不久劉從德莫名其妙死了,隨後發生的事情耐人尋味,仁宗繞過朝臣下內旨,封王氏為遂國夫人,「許入禁內」,可以自由出入皇宮,至於王氏進宮是看望太后,還是仁宗,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

仁宗第二個看中的是張氏(不是後邊的溫成皇后),張氏也非常漂亮,劉太后認為也不合適當皇后,仁宗無奈將其選為才人,天聖六年(1028)九月,張氏晉封為美人。不久張氏去世了。

過了五年,即明道二年(1033)十一月,太后去世幾個月後,仁宗依然懷念張美人,追冊張氏為皇后,贈其父守瑛為鄧州觀察使。

在劉太后的淫威下,小皇帝仁宗無奈立了郭氏為皇后,雖然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夫妻二人的感情還是不錯的,不然仁宗在太后去世後,不會將驅逐夏竦等太后一派的名單告訴了郭后。當郭后說,呂夷簡也是太后一黨時,仁宗記到了心裡,將呂夷簡也貶黜了。

《涑水記聞》載:「太后崩,上始得自縱。」仁宗擺脫了劉太后的管束,便開始為所欲為。仁宗以無子為名,廢郭后,此後異常寵信尚美人和楊美人,「每夕並侍上寢」,三人玩起了大被同眠的遊戲,放飛自我的後果很嚴重,「上體為之憊,或累日不進食,內外憂懼。」

景祐元年(1034),呂夷簡等人上表請立皇后。《清平樂》中,大臣們極力推薦曹彬的孫女曹丹姝,理由是曹氏「貌丑不至於惑君」。這個梗,來源於曹氏的第一段短暫的婚姻。曹氏許給了李植,李植好修道。在新婚之夜,見到新娘子時,「見鬼神千萬在其前」,於是跳牆跑了。從此有了曹氏貌丑的謠傳。

康定元年(1040),以御侍河南郡君朱氏、清河郡君張氏為才人。這個張氏,就是電視劇里張妼晗的原型。張氏8歲進宮,「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

慶曆八年,張氏晉為貴妃。張貴妃特別受仁宗的寵愛,至和元年(1054)張貴妃去世,死後被追封為溫成皇后。仁宗非常傷心,輟朝七日,東京一個月內禁止娛樂活動。

自從張貴妃去世後,後宮得到寵幸的有十人,謂之十閣。嘉佑四年(1059)五月,御侍聞喜縣君董氏,因為生了公主進為貴人,六月安定縣君周氏,因為生了公主進位美人。

嘉佑五年(1060),貴人董氏、美人董氏各為仁宗生了一個女兒。仁宗為了能有個兒子非常不容易。

嘉祐八年(1063年),54歲的仁宗在福臨殿去世。

在北宋的筆記里《曲洧舊聞》,還記載了宮中侍衛搶民女獻給仁宗的事情,也從側面反映了仁宗的好色本質。

開封府有一個姓陳的富商娶兒媳婦,宮中有一個侍衛頭子見到新媳婦非常漂亮,將她搶進宮中,侍衛頭子對曹皇后說,最近找到一個美人。皇后對仁宗說了。

仁宗還沒來得及寵幸,權知開封府事范諷進宮了,告訴仁宗,有一個人來開封府告狀,說宮裡搶走了人家的兒媳婦。仁宗說,「皇后曾言,近有進一女姿色頗佳,朕猶未見也。」在范諷的勸說下,仁宗將此女送出了宮。

貪吃的仁宗

從零星的史料記載看,仁宗趙禎喜歡吃海鮮和羊肉。

《宋史·后妃傳》載,仁宗從幼時喜歡吃海鮮河鮮,仁宗有風痰之症,太后劉娥禁止他吃蝦蟹,楊太妃經常偷偷藏一些螃蟹等海鮮,送給仁宗。因此仁宗比較親近楊太妃,管她叫小娘娘。

仁宗的喜歡吃海鮮河鮮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邵氏聞見錄》載,有一次,呂夷簡夫人進宮朝見曹皇后,皇后說:官家喜歡吃淮水出產的白魚,但是按照祖宗舊制,不能隨便向百姓索取。你家相公是壽州人,家裡應該有吧」。

呂夫人回家後,準備了十箱白魚。呂夷簡見到後問怎麼回事,夫人說了皇后替仁宗要白魚的事。呂夷簡說:「兩箱子就可以了。」呂夫人說:「獻給官家的,為什麼要捨不得呢?」呂夷簡說:「皇上都吃不到的東西,大臣家裡不僅有,而且還有十箱,你想想後果。」

仁宗還喜歡吃羊肉,這是北宋皇帝們的一大嗜好。在宋人的飲食里,北方人最愛吃的就是羊肉,皇室更加的突出,「御廚止用羊肉」。仁宗一次夜晚腹中飢餓,最想吃的就是燒羊。

仁宗時期,發生了一件御廚官員盜竊羊肉的事情。嘉佑三年,掌管御廚的官員李象中等人偷盜羊肉的事情敗露,以前每天皇宮宰羊280隻,事發時每天只殺羊四十多隻。這件事反映出皇宮裡對羊肉的巨大需求量。如果只按每天四十隻羊計算,仁宗時期宮中一年要宰殺14600隻羊。

仁宗的飲食習慣成為威脅他身體健康的一個誘因,仁宗患有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至和年間,仁宗曾經昏迷了三天三夜,還出現了言語障礙的症狀,和大臣處理政事時,「可,即肯首,不,即搖首」。

貪吃好色的仁宗為啥沒有成為昏君呢?

宋仁宗雖然有「貪吃好色」的毛病,但是並沒有妨礙他成為歷史上的仁君,其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青鑒認為,宋仁宗本人的性格特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宋仁宗,「百事不會,只會作官家。」通常認為他什麼都不會做,只會做官家。這說明在宋仁宗心中,時刻以自己是官家的意識來自省,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仁君的標準。他是一位有著極強角色意識的君主。

一位君主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對文人來說,是一件幸事,他們能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對君主本人來說,能夠隨時調整有損於自己君主形象的錯誤行為。

例如,仁宗好色,當他寵幸尚、楊二女,沉溺其中,楊太后、閻文應等人指出其行為不符合仁君標準時,他能夠捨棄色慾,將她們送出宮安置。

這不是孤例,武將王德用曾獻給仁宗2個美人,仁宗非常寵幸,王素當時擔任諫官,他聽說了這件事後,勸諫仁宗,不要沉溺於美色,仁宗只好派人將二女送出了宮。

與美色相比,在飲食上,仁宗則表現得更為自律一些,不會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肆意妄為。如前面提到,他半夜想吃燒羊,卻沒有下令御廚去做,原因在於他怕自己恣意妄為,外面的人會效仿,危害百姓,「比聞禁內每有取索,外間遂以為制,誠恐自此逐夜宰殺,則害物多矣。」

《後山談叢》載,仁宗在宮內舉行家庭聚會的時候,十閣美人通常獻出自己拿手的美食。一年秋天,有一位妃嬪知道仁宗喜歡海鮮,特地送上了蛤蜊,仁宗非常高興,說:「難得有這麼好吃的東西,花了多少錢?」這位妃嬪回答,一枚1貫錢,一共有28枚。仁宗聽後,不高興了說,「我常告誡你們不要奢侈,現在吃幾個蛤蜊就花了28貫,我不能忍受這種行為。」仁宗沒有食用蛤蜊。

【青鑒說】宋仁宗雖然有貪吃好色的缺點,但是他時刻在自省(或許這種自省有來自於言官的壓力),用仁君的標準衡量自己的言行,進而糾正偏離官家軌道的行為。

他很少濫用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他在位期間,沒有出現大的失誤,即使死後,士大夫們還是念念不忘他的種種善政。仁宗的為人與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非常契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bJWHUBd8y1i3sJRJ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