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是指兩個水域之間的狹窄水上通道,是由海水通過地下的裂縫經長期侵蝕或海水上升淹沒陸地凹處而形成的。它是海上的交通要道、航運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海上咽喉。
海峽通常位於兩個大陸或大陸與附近島嶼、島嶼與島嶼之間,是溝通兩塊陸地的紐帶。全世界有上千個海峽,其中著名的有50個,包括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白令海峽等。而我國也有三大海峽,它們在地理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就來看一看三大海峽的地理情況。
台灣海峽
台灣海峽是我國最大的海峽,是福建和台灣之間連接東海和南海的海峽。北起台北縣富貴角到平潭島連線,南至漳州東山島到鵝鑾鼻連線,面積約有8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0米。台灣海峽屬於東海大陸架淺海,在中生代還是華夏大陸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經過多次海陸變遷形成如今的海峽地形。
台灣海峽處於寒暖流的交匯處,海水交換暢通,魚蝦種類豐富,尤其盛產鯕魚、鮪魚和鯊魚。而且底部富集油氣資源,面積有兩萬平方公里,鈦鐵、磁鐵和金紅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海峽並不是我國的內海,根據海洋法公約,一國的領海寬度不得超過12海里,而台灣海峽北界寬172千米,南界寬370千米,超出了我國的領海範圍,所以不能稱之為內海。
渤海海峽
渤海海峽是我國第二大海峽,位於渤海和黃海,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是渤海唯一的出口。海峽南北相距105千米,北起遼寧大連老鐵山,南至山東煙台蓬萊閣。
海峽中的各個島嶼將其分成十幾個水道,其中老鐵山水道、長山水道和登州水道最為重要,前兩個對外開放,後一個僅對內開放,其餘為禁航區。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渤海海峽又被稱為渤海咽喉和京津門戶,是我國北方的海防戰略重地。位於海峽中南部的廟島群島戰略地位重要,歷史上的英法聯軍三次進軍大沽,八國聯軍侵犯京津都是從群島間的水道通過。所以控制住渤海海峽是從海上保衛華北地區的重要戰略措施。
瓊州海峽
瓊州海峽位於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西接北部灣,東鄰南海北部,是我國的第三大海峽,也是我國的一個內海。海峽最窄處19.4公里,平均寬度29.5公里,海域面積237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14米。
該海峽全部位於大陸架上,海底地形周高中低,海峽區海流較強,夏季盛行西南季風。與以上的兩大海峽不同,瓊州海峽地理緯度低,是一個半島和島嶼間的狹窄水道,而且其中沒有島嶼分布。
在地理上,瓊州海峽是溝通廣東海區和北部灣的重要通道,是連接廣州、湛江、廣西以及越南的海上交通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