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的言情小說,最常見的情節,就是害了相思病,茶不思飯不想,甚至最後臥床不起,不過一旦見到心目中的那個人,立馬好了起來。這樣的情節,雖然俗套,但屢試不爽,就是因為這可能是每個人的親身體會。
心情不好時,食不下咽也是許多人有過的共同經驗,通常在情緒恢復後食慾就會跟著正常。但如果胃口不好一直持續沒有改善,且並有其他症狀出現,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是健康出了狀況。
為什麼美食當前卻會沒胃口呢?胃口不好跟胃腸疾病或者肝病有關係嗎?可能引發胃口不好的原因很多,有些人胃口不好的確是起因於肝病,但絕大部分人的胃口不好跟肝病無關,也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會胃口不好。
一個人的胃口(食慾)好不好,主要是視丘通過神經系統的傳遞,接收到來自消化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的信息,再決定想不想吃東西。在我國,因為傳統的概念,很多人會把食欲不振跟肝病聯想在一起,那是因為的確有一部分的肝臟疾病可能影響到腦部功能(神經系統)或是膽汁代謝的功能(消化系統),所以可能產生胃口變差的情況。
哪些肝病可能引發胃口變差呢?
最明顯的就是急性肝炎,所謂急性肝炎是指初次發生肝細胞損傷的肝臟疾病,常見的急性肝炎如藥物過敏、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三種肝炎)或酒精中毒等,在發病初期都可能出現疲倦、胃口變差等情況。
而原本就有慢性B型肝炎的患者,平時肝功能指標可能正常或只是輕微偏高,但在急性發作時,肝臟嚴重發炎,肝細胞壞死,肝功能指標升高,這時候患者也會覺得倦怠、無力,同時食慾也會不振。
我國有許多肝硬化患者,當肝硬化進展到末期,肝臟功能失調,無法負擔正常的生理功能時,就可能出現疲倦、胃口變差等症狀。此外,肝硬化嚴重時,脾臟變大壓迫到胃部,或是影響膽汁排泄,導致脂肪無法順利正常代謝時,也都有可能出現胃口變差的情況。
另外,肝癌患者如果腫瘤的位置正好壓迫到門靜脈主幹,則即使腫瘤不是很大時,胃腸的血液不容易回流到肝臟,病人也會在早期就出現腹脹、食慾減弱的症狀。而肝癌也跟其他大多數癌症一樣,如果腫瘤沒有獲得良好控制,從而持續變大,則患者的食慾也會變差,人也會逐漸消瘦。
情緒、感冒也會影響食慾
其他可能影響胃口的肝臟疾病或原因還非常多,最常見的就是心情不好導致的食不下咽,以及急性胃炎、腸道阻塞、呼吸道感染、厭食症引起等,也可能造成食欲不振。通常這類食慾不好,只要引發食慾變差的關鍵問題獲得改善,通常食慾也會跟著恢復正常。還有懷孕初期的婦女,因為孕吐嚴重,也會有噁心、嘔吐、食慾變差的現象。
另外,門診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有些重症疾病導致的各器官功能失調,比如患重大疾病造成心臟衰竭、呼吸衰竭、尿毒症或肝衰竭的病人,因體內代謝的廢物無法排除,而出現食欲不振、噁心等症狀。以及各種癌症晚期的病人,食慾通常也會變得不太好,而食不下咽。
由於食慾變差的原因眾多,且有時候可能是個人主觀的感受,不一定是本身有疾病或是懷孕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診斷時,詳細的問診相當重要。如果患者本身有肝病病史,或是B肝、C肝的攜帶者,則可以安排抽血檢查,以了解一下目前肝臟是否處於發炎狀態,必要時可以增加做肝臟超聲波檢查,或者CT影響來確定是否有肝硬化或肝癌的問題。
而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胃口變差,則針對可能的疾病問題進行檢查,確診後對症治療。一旦引發胃口變差的病因解除,則胃口差的問題通常也會跟著改善,沒必要過度疑慮,不過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還是應該仔細查找原因,以防疾病進展。
食慾不佳可能是疾病的表現,但胃口大開有時也可能是健康出了問題的信號,例如:
甲狀腺功能亢進:這類患者受甲狀腺激素影響,除了容易緊張,有心悸、手抖現象外,也常變得胃口大開,不過雖然吃很多東西,卻不容易發胖。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等三多的情形。
服用類固醇:也會讓人胃口大增,且變得更有精神,但長期服用可能衍生出典型的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所以也需要遵醫囑謹慎使用。
人體的生理功能要維持正常運作,需要依賴我們每日的飲食攝取,來獲得足夠的熱量、各種營養及水分。如果長期胃口不好,導致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也不夠均衡,則人會變瘦,身體的抵抗力也會降低,這種情形在某些器官衰竭的慢性病患者或是癌症晚期的患者身上經常可見,其實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請教醫生及營養師如何通過治療及食物調配來改善,以免因營養狀況不佳,而提高了本身疾病的風險。
部分癌症患者病況進展到晚期,的確可能出現胃口差且體重下降的情況。不過,並不是所有胃口差且體重下降的人都一定患有癌症,有時候其他因素造成的胃口不好,如果沒有設法去改善引發的原因,每天吃下去的熱量遠比活動所需的能量來得少,如此幾天下來是有可能造成體重下降的。無論如何,胃口差又體重下降時,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查出原因,以能儘早找出方法來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