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有這樣的經歷。
畢業後打算去大城市發展,可考慮到昂貴的房租和巨大的生活壓力,我們想了想就猶豫了;
身邊的同齡人陸陸續續成家,親戚朋友們總在背後說三道四,於是我們聽著聽著就焦慮了;
工作有些力不從心,我們想學點新東西充實自己,可翻兩頁書就犯困,沒一會兒就放棄了......
每個人都有迷失自我,不知所措的時候。
但若是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就要懂得及時調整思維方向。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人生調成了這三種模式。
01. 對內耗,開啟節能模式
柳宗元在《負蝂傳》中,寫了一種叫做負蝂的小蟲。
這種蟲子"好負重物",當它爬行時,會將遇見的東西都放在背上。
最終,它背上的東西越來越多,精疲力竭,倒地不起。
生活中,不少人也像故事中的小蟲一樣,陷入自我損耗的泥沼中無法自拔。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小劉,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小劉很幸運地和一位偶像前輩成了微信好友,每天只要有時間,她都會和前輩說說工作,談談生活。
兩個人暢所欲言,交流甚歡。
可過了幾天,前輩像變了一個人,無論小劉發什麼,他都不回復。
小劉開始胡思亂想起來,她翻開兩人的聊天記錄,反覆地查看,越看越覺得自己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
想到這裡,小劉坐立不安。她陷入了深深的焦慮,認為前輩再也不理會自己了。
小劉想給前輩發微信道歉,又怕自己詞不達意,讓前輩加重對自己的誤解。
正當她猶豫不決時,卻收到了前輩的信息:「不好意思,手機沒電了,外面無法充電,回家再聊。」
對於一件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小劉卻在內心當上演了一出「大戲」。
過度的思慮,只會叫人身心俱疲。
更有甚者,因長期的焦慮不安而生出心病。
其實,人生中的快樂,多半取決於我們的心態。
汪國真說:
「勇敢地正視你擔心的事情,不然以行動和計劃去代替擔心,這是兩種驅除你生活中憂慮的方法。」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內耗上,不如開啟節能模式。畢竟胡思亂想無濟於事,行動才是抵禦焦慮的良藥。
唯有行動起來,我們才能擺脫內耗,收穫生命中的美好和幸福。
02. 對閒話,開啟勿擾模式
有人說:
「閒話一直有,不聽自然無。」
沒錯,想過好自己的生活,就不能活在別人的嘴裡。
學會屏蔽周圍的雜音,是成年人必備的技能。
漫漫人生,所有的選擇都要自己做,所有的路都要自己走。
《甄嬛傳》中寧貴人的扮演者熱依扎,是出生於北京的哈薩克姑娘。
異域的長相令她經常受到嘲諷,同學們說她長得像烤羊肉串的,並因此區別對待她。
有一次,媽媽和她一起路過北電時,對她說:「你肯定考不上這個學校。」
熱依扎不服氣,一鼓作氣考上了北電高職班,也由此開啟了演員之路。
可這條路並不好走,由於異域的長相,熱依扎很難找到搭戲的同學,就連老師也說她表演不夠自然,戲路太窄。
倔強的熱依扎並沒有爭辯,她默默努力,想用作品證明自己作為演員的實力。
在被《山海情》劇組選中,飾演李水花一角後,熱依扎認真研讀劇本,學習寧夏方言,深挖人物性格。
在拍攝時,她帶著剛滿月的女兒,一邊哺乳,一邊拍戲。
她踩涼水、拖車、干農活,一絲不苟地演繹著勞動婦女的日常生活。
最終,憑藉著李水花的這個角色,熱依扎拿下了第33屆飛天獎影后,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和讚揚。
生活中,很多人很容易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而改變自己。
他們在閒言碎語裡坐臥不寧,在世俗的喧囂中迷失了方向。
殊不知,一個人無論怎麼說,怎麼做,都會有人不喜歡你。
與其在別人的聲音里患得患失,不如獨立思考,做自己人生的評價者。
正如朱光潛所說:
「聽內心的聲音,讓自己醒來。」
生活是自己的,不畏人言,該是成年人應有的姿態。
餘生,請開啟「勿擾模式」,不要被別人擾亂了節奏。
03. 對技能,開啟更新模式
心理學中有一個「慢馬定律」。
有一匹偷懶的馬,正在嘲笑賣力勞作的馬,結果下一秒,它就被主人送進了屠宰場。
現實中,不少人用「慢馬」方式的思考,故步自封,沾沾自喜。
殊不知,人若不求上進,便失去了價值。
唯有隨時更新自己的技能,保持競爭力,才能迎來更廣闊的人生。
我有個朋友叫阿銘,他在報社工作。
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書的發展,定報紙的人越來越少,報社的效益大不如前。
阿銘的收入銳減,單位效益也持續下降,他還面臨著隨時被裁員的風險。
他決定不再局限於紙媒,將目光投向了自媒體行業。
經過學習,他創設了自己的帳號。每天下班之後,他就忙著拍短視頻、更新內容、研究運營。
三個月後,他擁有了不少粉絲,自媒體事業漸漸有了起色,還收到了不少商家的合作邀請。
又過了幾個月,他看見直播帶貨火了。
就想,反正自己也會拍視頻,不妨嘗試做做直播。
剛開始時,他的直播間人數很少。
不滿足於現狀的阿銘,不斷練習播報的技巧,產品的介紹,宣傳的話術……
漸漸的,阿銘從新手變成了一個4萬粉絲的博主。
而他直播帶貨的收入,遠遠超過了他的工資。
後來,阿銘所在的報社被兼并,其他人都在為了找工作而發愁,可他卻憑藉著直播帶貨的技能,把生活越過越好。
俗話說:
「靠山山會倒,靠自己永遠不倒。」
只有保持隨時更新的狀態,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力。
豆瓣上有一個叫作「更新自己」的學習小組,組員們都在各個領域深耕自己。
有人本是英語專業,卻考下會計證,重新出發;有人利用課餘時間精進寫作,成為網絡寫手;有人從實體店轉做電商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在舒適區呆太久的人,猶如井裡的青蛙,永遠只能看到同一片天空。
唯有懂得及時更新自己,方能換來人生的蛻變。
04.梅娘說
作家劉同說:
「你把時間花在哪兒,人生的花就開在哪兒。」
想要讓人生不留遺憾,就要學會調整自己。
屏除雜念,不多慮;
傾聽心聲,不迷失;
時常更新,不自滿。
保持足夠清醒的頭腦,把精力和時間花費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餘生,你就能內心豐盈,迎接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