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孫兆
國民經濟增長持續回升向好,投資也發揮了其強有力的支撐作用。日前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用好各類資金加強項目建設,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會議提出,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建立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送機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有效投資對於中國這一處在轉型發展中的大型經濟體而言,是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和突破點,新型基礎設施和新技術產業等發展都依賴於有效投資的進入。而進一步提高投資精準性和有效性,則需要將國家的發展需要與市場資源配置有效結合。
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
投資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從投資的效果來看,投資能夠不斷推動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也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增長。而有效投資的快速增長則是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和支撐,因此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並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有效投資對於重大項目的支持是必須且必要的,這是打通投資消費循環的第一步。此外,有效投資對於中國這一處於轉型發展中的大型經濟體而言,是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和突破點,新型基礎設施和新技術產業等發展都依賴於有效投資的進入。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首先,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外需波動、內需轉弱等背景下,其對於穩增長、促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不容小覷。2024年我國要加大對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的支持力度,而這兩方面都需要持續加強有效投資。其次,投資是保證我國經濟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牛鼻子」的關鍵,也有助於防止經濟「脫實向虛」。再次,投資屬於資本性投入,「一朝投入、多年收益」。無論是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還是落實鄉村全面振興,投資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最後,投資也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渠道,對於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持續提升投資精準性、有效性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製造業、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同比分別增長9.1%和14.2%,呈現出較強投資活力。但整體來看,民間資本進一步投資意願仍然有限,如何更好地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到項目建設尤其是重大項目的建設中,成為了市場關注的問題。
「更好地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要做好制度建設,打消民間資本積極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後顧之憂』,同時,還要在產權結構、收益分配等環節,給予民間資本長期而穩定的預期。」白彥鋒說。
何代欣則表示,上述會議提出「更大力度激發民間投資,建立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送機制」,其著力點就在於把激發民間投資的方式方法作了進一步的明確,尤其是重點產業,即政府關注和重點發展的項目向民間投資開放,並且更大範圍地吸引民間投資進入。而對於「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何代欣進一步指出,重大項目和補短板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這些方面也存在產生更大收益和更廣泛影響的空間。因此,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不僅能夠豐富資本的投入渠道,還能夠讓民間資本參與到項目和工程的後期運營和收益當中,實現多方共贏。
如何進一步提高投資精準性和有效性,何代欣指出,要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將國家的發展需要與市場資源配置有效結合,這是從根本上保證有效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有效辦法。第二,要將項目的基本信息和未來的發展,儘可能全面有效地向投資人公開。通過信息的有效公開,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資的不確定性,引導投資預期。第三,要及時評估項目的收益和風險可能,這對於有效地實施項目建設、保證有效投資的未來收益以及在更大範圍內拓展投資空間,是極其有益且關鍵的。」何代欣說。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連結
民生論談丨用標準讓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全民
解讀丨新動能不斷釋放城市新活力
劉世錦:現階段更需要理解保護弘揚企業家精神
專訪丨余國:能源體系建設已進入韌性時代
總 監 制丨王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