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9日晚,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藏,駕軍用汽車直衝上海虹橋機場,開槍挑釁,當即被我保安團守軍擊斃。虹橋機場事件的發生,為日軍在上海悍然發起進攻找到了藉口。
8月13日上午9時15分,日本海軍陸戰隊在鐵甲車掩護下,向閘北西寶興路我軍陣地發起進攻。同一天,江灣路八字橋以及閘北青雲路、寶興路、虹口北四川路等處也相繼開仗。停泊在高橋的日本戰艦則向我虯江碼頭至滬江大學一線猛烈炮擊。下午4時零1分,日本海軍陸戰隊駐地掛出信號旗,日軍全線出擊。
日本方面的行動其實已經為當時的國民政府所料到。早在1935年11月,後來成為「八一三淞滬抗戰」前期準備工作的組織者和戰役的前線指揮官的張治中被選舉為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央執行委員,並在會後被任命為為防備日軍進攻的京滬杭國防區中的重點防禦區域——京滬區的負責人。
巧合的是,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的緊急調動正好被受宋美齡邀請來到中國擔任空軍顧問的陳納德遇上。他回憶:火車在駛往南京的半途中停下來,所有的乘客被趕下車,中國部隊擁進車廂,火車掉轉頭折回上海。
張治中率所部到達上海後馬上展開,攻擊準備迅速到位,按先發制人的預案,擬於13日拂曉發起攻擊,趁敵人措手不及,一舉將其主力擊潰,完全控制上海。此時,從南京總部卻傳來了「不得進攻」的電報指示。這是張治中在八一三淞滬戰役中接到的第一次暫停攻擊命令。
14日,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表示抗戰決心。同日,中國空軍首先投入戰鬥,對虹口日本海軍司令部等據點和黃浦江上日艦進行轟炸。下午3時,張治中下達總攻命令。在猛烈攻擊之後,八十七師奪回滬江大學極其北面黃浦江岸據點。八十八師奪回持志大學、寶山等戰略要地。
但在中國軍隊多有進展之時,張治中再次收到南京「另侯命令」的電報,無奈之下,只好暫停進攻。這是其收到的第二次暫停進攻的命令。
8月15日,日本援軍抵達上海。日本政府重新編組以松井石根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軍,下轄第三、十一師團等部,預備對上海發起猛烈攻擊。於此同時,蔣介石也下達總動員令,決定以主力迅速掃蕩淞滬日海軍基地,阻止後續日軍登陸。
此後兩次,因沒有接到進攻命令,中日雙方只是在小範圍有所爭鬥。中方奪取一些要地。
18日,張治中最後一次收到暫停進攻電報。和前兩次一樣,原因都是國聯調停的要求。
至此,中日作戰,中方進攻良機一失再失,士氣也被這三兩次的無端叫停打擊得七零八落,不復再有勝利的期望。
22日,蔣介石調整戰鬥序列,任命陳誠為第15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擔任由京滬警備司令部改編的第9集團軍總司令。據陳誠日記記載,當晚他由南京、蘇州轉南翔,找到張治中「重商總攻部署」,次日又因前方通訊困難,「回蘇州處置一切」。
可是,蔣介石的這番調整,竟然沒有通知到作為當事人的張治中。由此引發兩人之間的齟齬,最後導致張負氣辭職。
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的中國軍隊一路向杭州,一路向南京撤退。12日,上海淪陷。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