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座熱鬧的城市
暫時安靜了下來
不可否認,疫情之下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但是挑戰當前,團結就是一切力量!
七座商務車變身街道編外「120」
嘉定鎮街道辦事處內,停著一輛特殊的七座商務車。
車窗玻璃下沿、車門內側、車內地毯尤其是中控台,全都泛著一層白光——那是多次反覆噴洒消毒液後留下的痕跡。
此前數周,附近的幾個小區被封控管理,這些小區內需要血透、化療、產檢等緊急就醫服務的居民,就由這輛商務車轉運。
「每轉運一人,我們都會迅速進行全車消毒,確保安全。」
李益嘉是這輛應急轉運車的總調度員。除他之外,一支由街道下屬企業員工組建而成的應急轉運隊伍迅速建立,孫兵、吳衛飈、顧建華、洪一波四位「老司機」臨危受命,在辦公室、車廂里連續睡了十來天,四人分兩班倒,每天為封控小區內的各類病患送去希望。
「轉運最多的是血透病人。很多血透病人每兩天就要跑一次醫院,最近都由我們接送,其他的還有做化療的、做產檢的等等,我們和很多病人都混熟了。」
除了給急需就醫的病患提供轉運服務,應急轉運隊有時也會接到其他訴求。
「你們現在有空嗎?這裡有個小姑娘只有3歲,和爸媽不在一起,可以派車來接一下嗎?」李益嘉曾接到這樣一個求助電話。
原來,3歲女孩小雲(化名)此前被確診為陽性病例,接受完治療轉陰性後被統一轉運回嘉定某酒店。然而,小雲的父母、親戚都是密接者,都還在集中隔離點位隔離,沒人可以接她回家,家裡也沒有人。而且,小雲年齡太小,身邊沒有監護人,很多司機不敢接送。
最後經過街道領導多方協調,大家決定將小雲送到爸爸媽媽的隔離點位去,和爸媽一起隔離,而這個轉運任務就交到了吳衛飈和孫兵二人頭上。
「大白伯伯好!謝謝你們來帶我去找爸爸媽媽!」3歲女孩小雲是個非常懂事乖巧的孩子。小姑娘穿著粉衣服、白褲子,還拿了一把小花傘,上車後自己把小行李箱規規整整放好。
送到目的地,臨別時,小雲突然冒出一句,「我要和大白一起打怪獸」。
兩位「大白」司機伯伯都笑了起來。
上海好鄰居:小夫妻自掏腰包買100份蔬菜送老人
由於核酸篩查的封閉管理,近期不少居民買菜成了難題,尤其是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們。
松江區有一對暖心小夫妻,自購了100份蔬菜送給老人。
疫情期間,位於松江區的綠洲長香島花園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偏遠,附近商場、超市的蔬菜,每天開市不久就會被一掃而空。
看到行動本就不便的老人家在菜場被擠來擠去,最後只能拎著一點點小菜回家。
賴日華便和老婆商量著是不是運送一批蔬菜到小區里,做些便民服務。
於是,賴日華聯繫了做商超的朋友,能不能供給本小區一批蔬菜,熱心的朋友答應了。
1000多斤蔬菜,如果按照當前的市場價格,能賣到上萬元甚至更多,在聽說賴日華是準備自掏腰包買菜送給小區老人之後,朋友給出了優惠的批發價:6000元。
菜有了,怎麼運輸?怎麼分發到老人手上?又是一道難題。
朋友告訴賴日華:菜可以給你,不過你要自己儘快來我們倉庫提貨;你要不來,後面還有一堆人等著高價買呢。
這時,賴日華的幾位朋友站了出來。他們立即趕到蔬菜倉庫。忙了幾個小時,100多份蔬菜才打包完成,每包約10斤左右。
當志願者們將蔬菜包送上門時,很多老人都是又驚又喜。
賴日華:其實像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平日裡確實不怎麼跟外面的老人打交道,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冷漠」。正相反,如果有需要,我相信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會站出來,儘自己所能的。往小里說,我們都是小區的一分子,小區里有什麼問題,誰也逃不過去吧;往大里說,我們也都是上海的一分子,大家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
賴日華:其實像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平日裡確實不怎麼跟外面的老人打交道,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冷漠」。正相反,如果有需要,我相信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會站出來,儘自己所能的。往小里說,我們都是小區的一分子,小區里有什麼問題,誰也逃不過去吧;往大里說,我們也都是上海的一分子,大家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
班主任給37名同學送去現摘蔬菜
3月27日下午,浦東新區花木街道聯洋社區的多個小區門口,一份份打包整齊的新鮮蔬菜被輸送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誰家點的外賣配送,也不是超市發起的蔬菜團購,而是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實驗小學一年級(1)班的班主任喬丹紅,為全班37名同學送來的愛心物資。
學生家長崔女士透露,喬老師家住郊區,她擔心班上的孩子們吃不到新鮮蔬菜,就找當地種菜的親友,收來當天現摘的蔬菜,再開車送到學生們的小區門口。
「這真是雪中送炭了!」
最終,每個學生家庭都拿到了3袋誠意滿滿的蔬菜:一大袋萵筍,一大袋綜合蔬菜,還有一袋紅、黃、綠三色的小番茄。
崔女士透露,讓人意外的是,老師前腳送完菜離開,小區後腳就通知要實行「2+12」閉環管理,此時更感激老師的熱心相助,幫忙解決了燃眉之急。
事實上,為了讓孩子們當天能吃上現摘的新鮮蔬菜,喬丹紅籌備蔬菜的過程可謂是爭分奪秒。
得知要送蔬菜,喬丹紅的親戚提出,現在這個季節的蔬菜,很多都下市了,光憑一家之力,可能湊不出這麼多菜。於是,她又趕緊托親戚發動當地其他種菜的親友,「過了一會兒他們聯繫我,說可以準備齊。」
親戚朋友們幫忙打包好萵筍和綜合蔬菜,可是剛採摘下來的小番茄卻來不及裝袋。喬丹紅就拿到自己家樓下,叫來阿姨媽媽一起幫忙分裝三種顏色的小番茄。
分裝解決了,運力又成了問題。喬丹紅一個人開車運不下這麼多蔬菜。
她便趕緊聯繫了一個好友,和她一起開車驅往聯洋社區,總算在晚飯前把蔬菜給孩子們送到了。
喬丹紅說,親戚聽說是給孩子送菜,蔬菜都是免費提供。
從當地其他熟人那裡籌來的菜,是喬丹紅自己買的,「畢竟也是他們辛苦種的,但是他們知道我是去做好事,也是給了優惠價。」
這次,對於班主任送來的珍貴蔬菜,孩子們也非常感動。有小朋友為喬丹紅畫了一幅畫,左邊是她的微信頭像,右邊則是她開著車,車後方堆滿了蔬菜的景象。
給班上的孩子們送完菜的次日,喬丹紅又馬不停蹄地參與到了疫情防控志願行動中去。
「我自己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就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大家都儘快回到課堂里來。」
除此之外,上海還有很多社區的業主群如今已經變身成了「互助群」。
遠親不如近鄰,一句「你家缺什麼,我家有!」讓我們的心更近了。
還有不少人主動請戰做志願者,大家共克時艱,守望相助。
「您的孩子我們守護」——
小學教師守護抗疫家庭子女
上海疫情防控正處在最關鍵階段,無數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都投身抗疫一線,羈絆他們最深的是家裡的孩子,他們時常因為忙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
孩子心理大多比較敏感,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害怕等情緒。
針對這一情況,楊浦區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黨團員教師通過電話與孩子及家長溝通,了解他們居家學習情況、生活狀況以及存在的困難,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給他們提供幫助。
學校的年輕教師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以「您的孩子我們守護」為主題的線上「雲課堂」,包括音樂遊戲課和科技製作課等課程,在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孩子們唱起來、畫起來、動起來、玩起來、笑起來,幫助孩子們紓解情緒,守護一線抗疫家庭的子女,讓孩子開心,讓家長安心!
(小家電專場活動來啦,請做好掃貨準備,點擊進入店鋪 )
「盲人」青年企業家參與社區抗疫
在徐匯龍華街道的戰「疫」大軍里,有這樣一位盲人青年李雲白,他是一家品牌策劃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最近,他多了一個引以為豪的新身份——社區抗疫志願者。
他發揮自身較強的統籌管理能力,詳細地調研了小區的樓宇分布,將小區分成了5個片區,分別由片區志願者組織內部的組織和催促工作。
五十多位志願者在他的組織安排下被有條不紊地編入了秩序維護組、掃碼組、信息登記組等各個小組,李雲白成了來回奔忙的人群中「不變的後方」,成為了連接一個個志願者的中心點。
「視力障礙」「一級殘疾」,這是命運和鑑定機構給李雲白下的定義,剩餘的視力僅僅能讓他勉強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但他卻讓78幢樓宇,4000多名年齡層次各異的居民在較短的時間內有序地完成核酸檢測。
每一束微小的光,也有可以讓它閃亮的地方。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榮傳統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過去我們從未向任何困難挑戰屈服,今天的我們同樣如此。
咬咬牙堅持一下,我們一定可以迎來魔都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上海加油!
我們能贏!
來源:青春上海、上觀新聞、新聞晨報、新民晚報、青春徐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