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量決定壽命」,吃得越多「走」得越早,是真的嗎?

2024-06-22     京津冀消息通

近些年,網上又瘋傳「飯量決定壽命」的言論,這種觀點認為,一天吃多餐,且每餐都吃「十分飽」,容易增加身體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給健康埋下隱患。這不免讓一些「大胃王」十分揪心,擔心自己吃得越多,「走」得越早。

那麼,飯量太大,吃得太多,真的會減壽嗎?

能吃不一定是福

吃得太多、暴飲暴食,它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是日積月累而成的,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於人體來說,長期攝入能量過剩,容易導致肥胖。中醫理論認為,「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肥胖者氣血運行不暢,易出現氣滯血瘀,身體哪些地方一旦出現了氣滯血瘀,哪裡就容易生病。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肥胖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等。因此,適量飲食,遵循「七分飽」原則,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關鍵。

《養生延命錄》提倡的飲食原則是「食不過量,飲不過度」。「七分飽」正是這一原則的體現。

「七分飽」,即在感到飽腹的同時,還能繼續吃下少量食物時,便停止進食,以達到營養均衡而不過量。這一原則也與《黃帝內經》中提倡的「飲食有節」不謀而合。

長期節食能「延壽」嗎?

我國自古就有「辟穀養生」之說,意為在一段時間內「不食五穀」,以達到養生的目的。加上近些年「斷食療法」逐漸風靡,很多人將不吃飯當作一種新潮的養生方式。

如果說吃得太多可能會給脾胃造成負擔,從而影響身體健康,那麼吃得太少或長時間不吃飯又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呢?

中醫認為,適度節食有助於調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然而,長期過度節食可能會導致人體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器官的正常功能。

脾胃作為人體的「後天之本」,其健康狀態可直接影響人體對營養的吸收與轉化;過度節食可對脾胃造成直接傷害,心和肺等重要的臟腑也會因為營養供應不足而導致功能無法正常運轉。

因此,不應將節食視為延年益壽的「捷徑」,應理性運用此類方法,以免損害身體健康

對三餐進行健康「管理」

想要「以食養身」,就要正確理解這些養生智慧,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合理飯量,攝入均衡營養,讓正確的養生理念融入每一餐中。

定時定量:「飲食以時最為貴」,強調了定時定量進食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三餐,做到早餐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補給一夜睡眠的消耗;午餐攝入充足的能量,以支撐一 天的生命活動;晚餐不宜吃得過飽或過於油膩。三餐按時吃,營養均衡,有助於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

細嚼慢咽:《養生四要》中強調「細嚼慢咽,以利消化」,細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吸收。除此之外,細嚼慢咽還可以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防止出現高血糖。

規範飲食結構:飲食要「因人制宜」,對於不同體質、年齡段以及不同健康狀況的人群來說,飲食結構也應有所差異。老年人脾胃較常人虛弱,應選擇質軟、易消化的食物;兒童由於生長發育的需要,既要保證攝入充足的食物量,又要保證食物的營養豐富;體質寒涼者,應適當吃些屬性溫補的食物,如生薑、羊肉等;體質燥熱者,可選擇一些屬性清涼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等。

來源:湖北疾控

如何正確吃瓜?

天一熱就不想吃飯,怎麼辦?

高溫天氣,喝水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868339c79304ed92ed33f34cb711b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