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梳理亮點、分析問題、總結經驗……來看區縣委書記們的發言稿

2023-07-28   雲陽微發布

原標題:第二季度梳理亮點、分析問題、總結經驗……來看區縣委書記們的發言稿

7月27日

重慶召開區縣委書記和部門一把手

2023年第二季度例會

梳理亮點、分析問題

總結經驗、部署任務

動員全市上下

奮力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會上

重慶高新區、江北、長壽

江津、永川、墊江

雲陽、石柱、秀山

等區縣(開發區)的黨(工)委書記

作交流發言

以下是發言摘登

加快項目建設投資放量

推動高質量發展穩進增效

市政府副市長,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張安疆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堅持黨建統領整體智治,強化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工作導向,上半年固投增長18.8%,GDP增長6.6%。

疊代拓展重點項目庫。緊扣重大戰略謀劃生成項目。對標落實市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等重大部署,新謀劃項目120個。今年計劃投資520億元。強化招商引資加快集聚項目。新組建6個重點招商專班9個專項工作組,引進重大項目54個、合同投資額920億元。圍繞存量企業挖潛新增項目。加大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賦能,實施工業技改項目32個,新建數字化車間13個、數字化生產線84條,製造業投資增長12.7%。

跑出投資放量「加速度」。專班推進、閉環落實。建立「一項目一專班一方案」等機制,強化「紅黃綠藍」四色督辦,71個新建項目開工,63個專班制項目在建率81%,45個項目投用。加壓奮進、唯實爭先。定期曬項目進度、比建設速度,科學谷數智科創園基本建成,金鳳城市中心商務綜合體主體完工。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0.2%,軟體信息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分別增長30.3%、31%。

打好服務保障「組合拳」。數字化改革提效能。推出建設項目「分階段分期辦理施工許可」「一企一專員」等創新試點,推進「一業一證」智慧審批改革。精細化服務強保障。設立科學城產業發展基金,盤活國有資源和證券等金融資產。實施項目落地投產全過程閉環服務,項目審批等33個事項全流程幫代辦,為43個項目提供定製化服務。

俯瞰高新區 圖:重慶高新區

聚焦金融、商貿優勢賽道

跑出經濟運行穩進增效的「加速度」

江北區委書記 滕宏偉

江北區圍繞發揮中心城區動力引擎作用,上半年全區GDP增長5.6%、居中心城區第一,實現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商品銷售總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口徑稅收、區級稅收「5個總量全市第一」,社零增速全市第一。

做實「三個集聚」,擔好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擔子。6月末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占全市1/5,保費收入占全市1/10,金融業增加值增速較一季度提升1.2個百分點。加速機構、功能、人才「三集聚」,新引進上海證券等8個優質項目;推動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全市「雙第一」,上半年新增上市企業3家、占全市一半;實施第2期「金種子」培訓計劃,落地運營金融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推動「三量齊增」,擔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的擔子。商品銷售總額、社零總額、住餐營業額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板塊直接拉動GDP增長兩個百分點。堅持限上限下擴總量、內貿外貿提質量、網上網下聚流量,加快中環萬象城、長安文化國際商業街建設,年內開工觀音橋商圈空中連廊,電測村二期成功出讓、創造重慶土拍「兩個第一」。新引進區域品牌首店68家,舉辦首展首秀31場。

強化「三大抓手」,保持經濟穩進增效的良好態勢。抓活營商環境、抓強招商引資、抓實數字重慶,「百千萬」聯繫服務市場主體全覆蓋走深走實,新增市場主體1.5萬戶,新落戶20億元以上項目7個,其中百億級2個;推進數字重慶建設見平台、見企業、見場景、見應用、見活動,揭牌數字重慶應用開發中心,規上軟信服務業營收占全市1/3,千億數字經濟的「施工圖」正加快變為「實景圖」。

江北城市夜景。江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堅持黨建統領 落實重大戰略

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壽區委書記 劉小強

長壽區堅持黨建統領、落實重大戰略,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半年,GDP增長6.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固投增長8.1%。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變革重塑高質量發展工作體系。推進「3113」項目攻堅行動計劃。策劃特別重大項目74個、重大項目325個,總投資6710億元。工業投資、民間投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1%、17.2%、58.7%,簽約瓦里安等項目40個。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引育市場主體倍增行動計劃。實施「十百千萬」領航和領軍企業人才培育「鯤鵬計劃」,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8家。推進全域黨建整體提升引領社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行動計劃。開展中組部重點村分類管理試點,完善政治生態智慧評價系統。

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構建長江江海聯運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節點。與浙江海港集團共建川江物流樞紐,舉辦明月山7區縣鐵海聯運首發儀式。構建交通數據能力中心。與交通部下屬企業交信物聯共建換電重卡數字網「1+4」數字交通體系。構建港工貿一體開放高地。獲批國際物流集散分撥中心示範基地。

實施數字重慶建設「一把手」工程,打造中國西部數谷。強化數字化能力築基。上汽雲計算中心啟動建設,雲晟數據中心納入「東數西算」布局。打造「數據+」典型場景。啟動新型智慧城市項目,獲評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加快數字賦能產業升級。成渝產業數字化能力中心竣工,引進能力數商38家。

長壽湖。長壽區文化旅遊委供圖

堅持數字賦能、改革求變

勇當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改革先鋒

江津區委書記 李應蘭

江津區堅持黨建統領,深入推進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標誌性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區改革經驗獲全國性肯定12次,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地區生產總值658.1億元、增長5.6%;工業增加值302億元;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開行474列,增長110.7%。

以「數字化改革」為主牽引推動系統性變革。聯合中國移動打造川南渝西AI算力賦能中心,聯合中國電子布局數字基建,初步建成區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撬動社會投資300億元打造團結湖數字經濟產業園,上半年新引進項目28個,新增數字化車間15個。在全市率先探索數字應用在基層融跨協同的場景落地,形成「一標三實+N」全量資料庫,「一碼通」已集成政務服務48類和便民服務17項。

以「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導向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全市率先構建「6個集約發展指標+4個高效發展指標」的分級評價體系。針對優質高效企業、落後低效企業,實行資源要素差異化配置。推行以來,有效利用低效用地2072畝,消化閒置廠房59.5萬平方米,185家企業實現提質增效,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124家,新升規工業企業108家。

以「城鄉融合發展改革」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破題。系統推進城鄉融合改革十大行動,率先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成全國首個山地丘陵農機智造產業園,聚集20餘家農機裝備企業,年產銷量180萬台,農機合作社132家,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1%。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改革,打造「江小白」高粱、益海嘉里蛋雞、韓式醬油大豆等產業聯合體示範樣本。

江津區幾江半島全景圖。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構築產業發展新引擎

永川區委書記 張智奎

永川區強化黨建統領,堅持招商為要、項目為王,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在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和成渝中部地區崛起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上半年,引進市外項目43個、正式合同額436億元,排名主城都市區綜合榜第二。

幹部走出去、項目引進來,加快建鏈強鏈。突出招商重點。完善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西部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創新招商方法。強化「雙招雙引」,形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2+45」、新能源摩托車「3+38」產業格局。充實招商力量。構建「1+5+6+8+17+N」招商矩陣,提升招商質效。

工作沉下去、服務優起來,加快開工投產。全周期服務。建立區領導帶頭擔任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幫助解決問題195個。全過程管理。完善招商履約制度,項目開工率59%,工業投資增長16.3%。全方位保障。港橋燃機熱電聯產等項目8月投運,組建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聯合體。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營收增長18.5%。

要素融進去、動能強起來,加快產業升級。著力改革增效。永川綜保區網內外聯動招商,實際利用外資大幅提升;實施「標準地」改革,出讓工業項目標準地增長206%;率先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肯定。強化科技賦能。工業技改投資占比全市第一,市級「雙倍增」任務完成120%。深化產城職創融合。堅持以產聚人興城、以城留人促產、以校育人優產,打造「產城職創」融合發展示範區,加速產業和人口集聚,新增城鎮就業增長52.1%。

永川風光。永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探索畝均論英雄改革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墊江縣委書記 毛平

墊江縣上半年GDP增長5%,工業投資總量居渝東北第一位、增長17.1%,工業稅收增長76.4%,園區規上工業畝均產值535.9萬元、提升37.1萬元,畝均稅收增長57.2%。

構建「四梁八柱」,精準畫像企業。專班化推進,組建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和「七清理六落實一兌現」工作專班、閉環落實。體系化評價,聚焦畝均產值、稅收、投資等指標,按五檔量化評分,實行五色評價。差異化實施,按園區內外規上工業企業,賦予評價指標不同權重,完成規上工業企業評價138家。

強化結果運用,倒逼疊代升級。分類政策支持,對AB級企業,在金融、土地、能源、用工、項目申報等方面優先支持和保障。促進轉型升級,40家企業升級生產線,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25個、節能改造項目16個,新建「5G+」智能工廠1個、數字化車間3個。推動騰籠換鳥,協議退出企業5家,清理閒置廠房23萬平方米,引進項目28個。

完善長效機制,助推工業發展。建立「墊小二」服務機制,實施「產業發展突破年」「基層組織提升年」「幹部作風建設年」3個專項行動,研發「墊小二」企業服務雲平台,幫助517家小微企業信用融資貸款3.4億元。選派306名黨員幹部「一對一」擔任企業服務專員。建立招商引資評審機制,實行分級決策,上半年簽約項目43個、正式合同額151.1億元,資金到位額增長76.3%、居渝東北第一位。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在項目簽約、報批、建設、竣工、達產等重點環節,加強跟蹤分析和督查推進,實現質量效率效益三提升。

墊江城區風光。墊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黨建統領 數智賦能

以常態化「三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雲陽縣委書記 覃昌德

雲陽縣抓實常態化「三服務」,對重大決策落地、重大任務落實、重大風險防控系統化梳理、數字化貫通、模塊化運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均衡協調、整體躍升。

「體系化、扁平化、實效化」多向發力,服務基層提能增效。體系化推進。把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新雲陽的任務細化量化、層層放大。固投增長16.5%、渝東北第三,居民收入增長5.7%、渝東北第五。扁平化調度。承接中辦基層減負觀測試點,搭建「雲上會議室」,文件、會議減少14%、13%。實效化督考。創新巡視整改「3355」工作法,開展「四比拼」行動。1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8項工作獲市政府督查激勵、數量全市第五。

「制度+技術+幹部」多維耦合,服務企業提質增效。強制度保障。實施「十鏈產業·千億製造」高質量發展行動,「十鏈」稅收同比增長33.3%。社零總額增長8.1%、渝東北第一。提技術效能。疊代升級「雲上·企業·家」,開展「我為企業找政策」大比武,212項惠企政策、6.2億元資金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優幹部服務。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市場主體凈增量增長7.6%,總量突破11萬戶,招引20億元以上項目4個。

「就近辦、一次辦、掌上辦」多跨協同,服務群眾提速增效。下沉「就近辦」。梳理下放便民事項619項,101項在村代辦。集成「一次辦」。編制數據字典8部,全市首批上線「出生一件事」「水電氣聯辦過戶一件事」「入學一件事」。高效「掌上辦」。「家門口就業」助企招聘3120人,新增就業完成率110%。「雲上民聲」平台解決群眾訴求1741件,滿意率達98.5%。

雲陽縣城全貌。雲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山區庫區強縣富民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 張華

石柱縣堅持以黨建統領發展全局,突出綠色發展導向,打好產業升級硬仗,加快生態價值轉化,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2%,增速排全市第三位。

堅持集群化發展,以生態工業夯實強縣之基。集群發展鑄鏈條,布局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新型材料、康養消費品「四大產業集群」,重點打造清潔能源、裝備製造2條「百億級」產業鏈。產業聯盟搭平台,鏈式招商加速產業集聚,鏈上企業實現抱團發展,招商投資進入全市綜合排行10強榜。行業協會築體系,發起成立重慶市泵閥行業協會,形成「協會帶跑、頭部企業領跑、行業企業跟跑」的發展模式。

推進萬企興萬村,以生態農業築牢振興之本。推動多主體融合,引進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本土企業、農戶等主體融合發展,以橋頭鎮為例,51家企業實施產業項目77個,帶動900餘農戶戶均增收1.1萬元。推動全方位增效,「林地·黃連互利共生」模式得到國家林草局高度認可,培育自主智慧財產權良種42個,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6.3萬餘畝。推動全鏈條升值,開發特色產品41個,培育出口企業50家,黃連、蓴菜價格較去年翻了一番。

打好業態融合牌,以生態旅遊拓寬富民之路。森旅融合打造康養勝地,加快打造黃水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冷水國際森林療愈基地,建成森林康養景區12個。文旅融合彰顯土家魅力,加快建設「風情土家寨·精緻山水城」,推出「唱土家囉兒調、跳土家擺手舞、住土家吊腳樓、吃土家康養宴」文旅套餐。農旅融合激活鄉村經濟,打造橋頭寫生創作基地、中益思政研學基地等示範點,10萬餘名農民在家門口端上「生態碗」、吃上「旅遊飯」。

石柱縣城一隅。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農村電商為牽引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 馬文森

秀山縣提速升級農村電商「五大體系」,牽引培育市場主體、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物流樞紐。上半年,GDP增長6.1%、全市區縣第三。

推動產品開發從做精農產品向做強工業品深化,全力做大通道產業鏈。促進農特產品規模化生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0餘戶、龍頭企業161家,發展「一藥兩茶」100萬畝。促進加工製造集群化發展。以高新區為載體培育規上工業企業81家、打造「235」製造業集群。促進市場銷售多元化擴張。以電子商務為連結推動傳統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培育限上商貿企業351戶,進出口總額增長62.2%。

推動物流配送從單純拼流量向打造供應鏈升級,全力做強通道供應鏈。建好通道、促進「大進大出」。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17條武陵物流專線,到欽州港鐵路運價下浮28%,規上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營收增長22.1%。打造樞紐、促進「快進快出」。即將投用10萬標箱鐵路貨櫃貨場,快遞上行1574.4萬件、增長11%。織密網絡、促進「優進優出」。優化農村電商大數據平台,完善「T+1」「1+T」雙向流通體系,降本20%、提效30%以上。

推動要素保障從單要素支持向全要素賦能疊代,全力做深通道價值鏈。提升組織力,開展服務企業能力提升培訓,建強做優紅岩先鋒黨員服務隊,實施產業強村激勵行動。升級要素池,儲備凈地1.5萬畝,整合11支產業基金、撬動企業貸款54億元。培育新動能,強化以商招商、工業招商,上半年引資增長55.8%。

秀山風光。秀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來源:重慶日報

編輯:熊美玲

責編:劉太興

終審:鍾樺 周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