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室中皇位的繼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按照傳統正常是由嫡出長子來繼承,但是有時候長子因病早逝或才學品行無法擔起重任,就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這樣一來為爭奪權利,手足相殘的歷史案例比比皆是。
雖然皇位相爭是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但是歷史上許多皇帝還是能避開這些殘酷,順利登上皇位的。而嘉慶皇帝就是非常幸運的人,他並非長子,才學也並非十分優秀,但皇位對他來說是唾手可得,因為並沒有非常有實力的皇子與他競爭。
其實在乾隆心中有個非常適合的太子人選,這個人就是皇五子永琪。只是永琪很年輕就病死了,最後乾隆才會選擇了皇十五子永琰,雖然永琪沒有被冊封太子,史書上對此也沒有記載,所以這個只是大家對歷史的推測。但是考古學家卻在密雲水庫中發現了永琪墓,經考證後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皇五子永琪
對於80後90後的人來說,永琪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不錯,他就是那個被「小燕子」拐走的皇子五阿哥。在《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文武全才、機智過人,身為皇子卻從不仗勢欺人,而歷史上的永琪與電視劇上的也非常相似,同樣是文武雙全,才學兼備。
永琪在皇子中排名第五,他聰明過人、能文能武而且學識淵博,他對於漢語、滿語和蒙古語都非常精通,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書法方面有比較深的造詣,如此文武全才的皇子自然能得到乾隆的寵信。
事實上,乾隆對這個皇子確實是十分的寵愛,年僅25歲的永琪就被冊封為「和碩榮親王」,這個可不同於別的親王,這個「榮」字是十分尊貴的稱號,自清朝開國以來就只有兩個人受過「榮」字的封號。一個是順治的四皇子,另一個就是永琪了。
而這個「榮」字的封號也十分不簡單,有很深的意義。順治四皇子的「榮」字是代表著尊貴、高尚,而永琪的「榮」字著有著榮耀和光榮的含義。由此可見,乾隆對這個王子確實是很不一樣,也有著要將其培養成接班人的意思。
乾隆對永琪的寵信除了看中他的才學和品性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永琪曾經在大火中奮不顧身地救出乾隆。
這場大火發生在1963年圓明園中,當時乾隆正在九洲青晏殿,突然殿外燒起了熊熊大火,雖然現場有許多人,但是因為火勢太大卻沒有一人敢進入火場救人。這時候永琪突然衝進殿中,奮力將乾隆救出。
這件事情過後乾隆對這個兒子更是由衷的喜愛。要知道自古皇室最無情,他雖為帝皇,但是能為其不顧性命的卻沒有幾個,而永琪是其中一個,這樣的父子情在皇室中顯得彌足珍貴。所以,此次的火災事件對乾隆有很大的影響。
因為這件事,乾隆才冊封永琪為「和碩榮親王」。按照清朝的規定,是要每隔五年才有一次封王的,而乾隆對於永琪的冊封早有打算,所以一到了封王的那一年就冊封了永琪。這樣一來乾隆想要立永琪為太子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奈何英年早逝
永琪有著儲君之才,而且乾隆對其也十分寵信,繼承皇位本是遲早的事。可是一個人除了命好還要身體好,而永琪就是那個身體不好的。他雖然很優秀,奈何天妒英才,他雖得到乾隆的偏愛,卻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就在他被冊封的那年他就已經身患重病了,而且不久之後便病逝了。
永琪病逝後,乾隆悲痛欲絕,還遷怒於為永琪治病的太醫,認為是太醫延誤了治療時間導致永琪病死的。此時也可以看出,乾隆對於永琪的離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而且對於乾隆來說這是他第二次痛失愛子,而且兩個都是他心中的繼位人選。
其實,在一開始乾隆心中的太子人選並不是永琪,早在乾隆元年,皇次子永璉就被立為太子,只是當時還沒正式冊立,乾隆秘密寫下傳位詔書然後藏在正大光明牌匾背後。可惜的是永璉也和永琪一樣都是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其死後被乾隆追封為皇太子。
太子之位自永璉死後一直都是懸空著,乾隆似乎沒想要立哪一位皇子為太子的意思,雖然對永琪極其寵愛,但是也沒有直接將其立為太子。當乾隆痛失兩位繼承人後,在他眾多的兒子中德才兼備的卻沒有幾個了,十五子永琰是其中最優秀的一位。所以,最後太子之位就落在了永琰身上,因為沒有太多的競爭對手,這個太子之位他很輕易就得到了。
密雲水庫之墓
乾隆對永琪寵信有加,還給予了他其他皇子都沒有的殊榮,但是乾隆從來沒直接說過要冊封其為太子,這一切似乎都只是猜測和傳言。但是當永琪死後,卻被安葬在定親王墓,這個墓是被稱為太子墓地,乾隆作此安排,也許是想彌補他心中的遺憾吧!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永琪墓被考古學家在密雲水庫中挖掘出來。這座陵墓規模巨大,占地面積足足有一萬平方米,更有龐大的地下宮殿。而墓中的陪葬品也非常多而且價值連城,這樣大規模的墓葬,是太子才能享有的。
在永琪墓附近還有兩座陵墓,是乾隆另外兩位皇子的,一個是皇三子永璋和皇長子永璜。與永琪墓這兩位皇子的陵墓規模和陪葬品都相差甚遠,永琪墓是完全按照太子陵墓來建造的,這也可以看出乾隆對永琪與其他皇子有著很大的差別。
除此之外,根據史書記載,乾隆曾經在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談論到永琪,當時也是百感交集,乾隆曾說其雖有傳位之意,可惜天妒英才,永琪英年早逝不能遂其願。
結語
綜合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乾隆對於永琪確實是寵信有加,而且也有將其立為太子的打算。但是這也只是推測並沒有歷史依據,而歷史的真相是如何還需要考古學家和史學家不斷地探索和發現。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確定的,皇十五子永琰確實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最強勁的兩位對手都相繼病逝,而他就順理成章成為了最合適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