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怪獸大揭秘,哥斯拉劇集《帝王計劃》解析,怪獸宇宙新作

2023-12-20   洛奉霖

原標題:10種怪獸大揭秘,哥斯拉劇集《帝王計劃》解析,怪獸宇宙新作

怪獸宇宙的全新作品,《帝王計劃:怪獸遺產》已經播出了一半多,雖然人類戲份讓人越來越沒法恭維,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怪獸。已經出場的怪獸多達10種,有些是高調現身,有些則像是隱藏彩蛋,我們來結合情節本身和幕後設定,來了解一下這10種怪獸。

1、金剛。

雖然這部劇被稱為《哥斯拉》衍生劇集,不過鑒於金剛在歐美的人氣,讓金剛出場客串一下當然符合很多人的願望,只是可惜的是這裡採用的都是《金剛骷髏島》的舊鏡頭,不像後面的哥斯拉舊金山登陸,重新做了特效,從不同角度來展現當時的場景。這裡的金剛參看《金剛骷髏島》,就不多說了。

2、長腿母怪。

這是出現在《金剛:骷髏島》中的一種設定比較出色的怪物角色,身高5.5—7米,一種很善於偽裝的捕食者,我們在《金剛骷髏島》當中已經見識了它的獵食技巧。

它的名字來源其實很有意思,在英語當中,一些腿比較長的蜘蛛、盲蛛、或者大蚊,會被叫做「長腿叔叔」(Daddy Longlegs),其實直譯應該叫長腿爸爸才對,而電影中這種蜘蛛怪物設定可以自我繁殖,只有雌性,沒有雄性,所以就被叫做了長腿母怪(Mother Longlegs),直譯就是長腿媽媽。

在怪獸宇宙當中,目前已經出現了三種長腿母怪的不同亞種。

其一就是《金剛骷髏島》當中的一般長腿母怪。

其二是在衍生漫畫——《骷髏島金剛誕生》當中,出現的一種「長腿母怪女王」,體型更大,頭上長角,在漫畫中還跟金剛進行了對戰。

第三種就是在這部《帝王計劃》當中出現的長腿母怪,主創在一般長腿母怪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修改,體色更綠,體型更小,因而可以在崎嶇的岩石上快速前進。

劇集中長腿母怪的戲份,承接著《金剛骷髏島》的竹林對戰,比爾·蘭達躲過了長腿母怪,但還是要回去面對自己被爬骷怪吞下的命運。

3、螃蟹怪獸。

跟長腿母怪進行對戰的螃蟹怪獸,官方定名為Mantleclaw,Mantle有覆蓋物、地幔的意思,claw是爪子,我覺得可以翻譯成「覆爪蟹」。

覆爪蟹擁有六條腿,兩個大螯,大螯旁邊還分別長著一個鋒利的爪子。

覆爪蟹同樣是一種善於偽裝的生物,可以蜷縮起來,偽裝成石頭或泥土,這種偽裝螃蟹型生物在怪獸宇宙當中已經出現很多次,有聯繫也有不同,比如《哥斯拉大戰金剛》中的岩蟹。

《骷髏島》動畫中的沙灘螃蟹怪物。

其中,《骷髏島》動畫的沙灘螃蟹怪獸基本就是放大版的螃蟹,具有典型的節肢動物特徵。

但是《哥斯拉大戰金剛》中的岩蟹,則擁有很明顯的肌肉組織,外部的甲殼看起來並非是它的外骨骼,所以,它並不屬於節肢動物。

《帝王計劃》中的覆爪蟹雖然跟岩蟹造型有差異,但是同樣也是這種結構。

其實覆爪蟹本身就是根據岩蟹為基礎設定出來的,主創想要跟怪獸宇宙主體保持聯繫,並且體現出不同環境下,類似生物對於各自環境的適應。

值得一提的,覆爪蟹的吼叫聲跟《巨齒鯊2》當中的章魚怪獸叫聲有相同的聲效素材。

長腿母怪和覆爪蟹的對戰是影片的開場大戰,比爾·蘭達在激戰的怪獸腳下艱難求生,這個場景奠定了整部劇集的基調。很多人可能都覺得,長腿母怪在這裡表現得太過強勢。

按理說它的小細腿應該很難抵抗覆爪蟹的攻擊,其實主創最開始也是這麼覺得,但是他們想讓這場戰鬥給人一種勢均力敵的感覺,所以結合長腿母怪在《金剛骷髏島》中把一個人串成烤串的樣子,想到可以讓它用尖刺把覆爪蟹的眼睛給戳爛,所以長腿母怪實際上在戰鬥中戳中了覆爪蟹的薄弱部位,這才讓它有了一定的優勢。

4、爬骷怪。

爬骷怪其實也在劇中登場了,只不過是以骨骼的形式,是一個小彩蛋。爬骷怪是《金剛骷髏島》首次引入的一款設計比較出色的怪獸,是以1933版《金剛》當中的兩足蜥蜴為原型,結合《福音戰士》中的水天使,《神奇寶貝》當中的可拉可拉,《千與千尋》當中的無臉男等形象,設計出來的。

它最突出的就是面目有一個「偽裝眼睛」,真正的眼睛實際上藏在後面,雖然只有兩足,但是雙足有力,加上尾部足夠靈活,一點也不笨重,尾巴還能蛇一樣進行纏繞攻擊,舌頭像青蛙一樣,可以彈射出去捕捉獵物。

作為金剛的死對手,它是貪得無厭的掠食者,生態平衡的破壞者,在《金剛骷髏島》中,爬骷怪將骷髏島的金剛一族逼到滅族絕境,但是到了《哥斯拉大戰金剛》當中,卻被人類組織獲取並量產培養,成了機械哥斯拉的練手對象。

爬骷怪目前在電影中出現了三種,其一為《金剛骷髏島》中體長10米的小型爬骷怪。

其二是最後登場的阿爾法個體,體長大概為60米,阿爾法爬骷怪在造型上跟普通版有很大差異,肘部帶有骨狀尖刺,脊背更高,頭上骨狀結構也呈現一種王冠形狀。同時阿爾法爬骷怪似乎顯示出更高的智商,在電影中識破了士兵科爾與之同歸於盡的計劃,用尾巴將帶著手雷的科爾甩飛。

第三種就是《哥斯拉大戰金剛》當中登場的10號怪獸,應該是人類培養出的爬骷怪之一,體型比阿爾法爬骷怪更大,不過除了體色有紅色黃色配色,其他方面跟阿法爾個體基本一致。

5、哥斯拉。

既然是哥斯拉衍生劇集,那麼主角當然不會缺席,但是哥斯拉「出場費」太高,所以在劇集裡面的戲份只能按秒來計。

哥斯拉在劇中出現在三個主要時間點,50年代,2014年,以及2015年。其中50年代和2014年登陸時,哥斯拉的造型都跟《哥斯拉1》的造型保持一致,背鰭是尖刺狀。

而2015年登場時的造型,則跟《哥斯拉2怪獸之王》保持一致,為更加致敬日版的珊瑚狀。

2014年到2015年,這期間哥斯拉經歷了什麼?背鰭會從尖刺變珊瑚呢?

粉絲都知道,這在原本被當成主線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前奏漫畫當中被解釋,其中的強悍怪獸至尊穆托,將哥斯拉的背鰭震碎,因此哥斯拉在後續才長出了新的珊瑚狀背鰭。

那麼《帝王計劃》對於這段情節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像《哥斯拉1》的前奏漫畫《哥斯拉覺醒》,因為跟《帝王計劃》情節衝突太多,已經不能被當成主線,其中的死亡之群只能屬於平行宇宙怪獸了。

那麼至尊穆托是否也被踢出到主線之外呢?

目前並不能完全確定,《帝王計劃》的主創也在採訪中對於背鰭問題做出了解釋,視效主管表示,劇集中的哥斯拉會有兩種造型,但是他們僅僅會展現這兩種造型的既定狀態,在這期間肯定發生了一些事情,但他們並不會展現哥斯拉背鰭變化的過程。

所以說,哥斯拉背鰭的變化原因依舊沒有揭示,這讓至尊穆托成為主線還保留著一些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從之前發布的季中預告能看出,哥斯拉在劇中會跟離子龍進行一場對戰,而這個時候的哥斯拉看背鰭會是2015年時間線。

6、地下蟲子怪物。

登場於第一集結尾的蟲子怪物,它們以卵的形式,出現在哈薩克的廢棄核電站地下,卵孵化出的蟲子怪物名稱為Endoswarmer,Endo表示內部的意思,swarmer是蟻群或者蜂群,按照意譯叫「內蟲」並不好聽,可以音譯成「陰兜蟲」,陰兜蟲長相跟西瓜蟲很類似,孵化出來大概有半米長,身體主要是黑色,甲片邊緣是橘紅色,後背有一排棘刺,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眼睛。

特效總監說它有20條腿,當然劇集中我們也沒法數清楚。它的原型是某種甲蟲,具體哪一種沒有被揭示,這種生物由維塔的概念師設計。

關於陰兜蟲的生理特性,劇集本身和幕後主創都沒有揭示太多,我們只知道它們應該會吸收核輻射,而且劇集中李肖說它們的媽媽應該不會太遠,不知道是不是對於後續成體陰兜蟲的登場做出鋪墊。

有一點很有意思,陰兜蟲幼體為什麼一孵化出來就會追著主角呢,是保衛巢穴?獵食?又或者只是單純的被主角團身上的某種東西吸引了呢?

7、離子龍(Ion Dragon)

離子龍我已經單獨做過一期視頻講解,這裡簡單說一下並補充幾點。離子龍這個名字,來源於它身上散發出的電離輻射,劇集中李肖看到的類似極光的彩色軌跡,應該就是離子龍散發出的電離輻射造成的,因為現實中的極光就是一種等離子體現象。

離子龍雖然能夠飛行,但實際上也可以在水下活動,因為它的脖子上有鯊魚一樣的鰓裂,意味著它甚至可以在水下呼吸,其翅膀造型也是魚鰭狀,目前主創大多數將離子龍視為摧毀勞頓號的元兇,而劇中比爾·蘭達提到,勞頓號最開始受到攻擊時,他們還以為是日軍的潛艇,所以,離子龍應該是從水下攻擊勞頓號的,這也跟它的水生特性相符合。

目前離子龍還沒有展現出什麼外掛技能,但是嘴部能夠分泌一種特別的粘液,離子龍可能用這種粘液築巢或者儲存食物。

在設計上,主創不想要設計一個一般的飛龍形象,於是大量參考諸如鯊魚等水生生物,參考飛魚設計了翅膀,參考鮟鱇魚設計了嘴巴和牙齒,參考石像鬼,設定了整體身形。

第二集登場的離子龍翼展目測只有30,40米左右,應該只是個亞成年體,因為在季中預告中出現了一個體型更大的離子龍跟哥斯拉大戰,目前不清楚2015年時間線的這一條離子龍,跟1952年年輕的李肖、惠子他們遇到的離子龍是否是同一條,不過很顯然2015年時間線的體型大得多,翼展在百米以上,目前來看,離子龍應該是劇集重點推出的新怪獸,不知道在跟哥斯拉的對戰中表現如何。

8、霜豚(Frost Vark)。

霜豚應該是目前為止最亮眼的一個怪獸形象,我之前也已經出過一個解析視頻。這裡簡單一說。

霜豚體長大概有25米左右,整個身體就像穿山甲,表面覆蓋層層甲片,擁有寬大的前爪,適合掘土,能夠在地底快速行進,其眼睛較小,呈白色,嘴部有長短不一的觸手狀結構,其中12條較長,末端擁有一個藍色螢光點,牙齒參差,犬齒較長。

霜豚的嘴部觸手狀結構是它的感受器官,應該能夠偵測到物體的紅外熱線。

霜豚補充能量的方式很特別,他能夠吸食生物或者其他物體的熱能,被吸食的生物會迅速冰凍而死。

在設計上,劇集編劇馬特·弗里奇曼大致設想出霜豚的基礎形象,在劇本中進行了描述,他的兒子為他提供了穿山甲和星鼻鼴的靈感來源。然後劇集主創根據劇本描述,做出了進一步設計,但是特效總監覺得不夠有威懾力,反而有點可愛,於是增加了獠牙,又增加了能夠吸食熱量的外掛能力。

9、野豬怪獸。

上面都是已經出現過的怪獸,接下來還有兩個在預告中出現,但是還沒有正式登場的怪獸,目前信息不多。

首先就是一頭野豬造型怪獸,名字叫做Bramble Boar,Bramble是長滿棘刺的灌木叢,或者歐洲黑莓,Boar就是野豬,很顯然這個名字對應著它牙齒參差,像荊棘一樣,可以直譯叫做「荊棘野豬」。

已經滅絕的生物當中有一種古巨豬科,又叫豨科,豨在古代就指的是大野豬。所以,我個人將其翻譯成「荊豨」,感覺更有趣一些。

荊豨體型目測應該是10米級別,不算太大,目前曝光的只有頭部,突出特點是擁有許多獠牙,劇集主角,老年李肖的飾演者庫爾特·拉塞爾在採訪中表示,這是這部劇中他最喜歡的怪獸角色,它擁有25個尖角,他說的這些尖角,應該都是它的牙齒。荊豨的頭上似乎還長著許多植物。這個造型可能來自索羅門群島傳說中的一種惡魔野豬——Boongurunguru,這種惡魔豬頭上就長著蕨類植物,下巴處還有個黃蜂巢。

等有進一步信息曝光再詳細談談。

10、千齒怪獸。

在預告中還出現了一種體型較大的,擁有許多牙齒的怪獸,有些人根據這裡的背景跟李肖等人遭遇陰兜蟲的背景類似,推測它有可能會是陰兜蟲的母體或者成蟲,這目前無法確定,但是上面說了,既然在遭遇陰兜蟲時,李肖說它們的母親離得不會太遠,按理說應該是在母體登場做出鋪墊。

這種怪物除了擁有層層疊疊的牙齒,還具有觸鬚或者觸手一樣的結構。其他像名字,特性等只能等待它的真身登場,以及後續幕後信息的曝光了。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喜歡的話請多多點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