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犧牲時,希望兒子能繼承父母事業,兒子卻成為美國終身教授

2023-11-15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江姐犧牲時,希望兒子能繼承父母事業,兒子卻成為美國終身教授

革命年代,很多前輩為國犧牲,而這些前輩的後代,大部分都繼承了父母的遺志,繼續為革命事業奮鬥,新中國成立後又投身到各個行業,為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不過,也有的革命後代跑到了國外長期定居,比如彭雲。

一、父親突圍時犧牲,頭顱和身軀兩地分葬,建國後才合為一處

彭雲的父親是彭詠梧,活躍在大西南,早在1935年,彭詠梧便領導了雲陽縣工農武裝起義,此後擔任過很多重要職務,領導當地的革命事業。因為文采出眾,彭詠梧曾經長期在敵後擔任組織宣傳工作,負責《挺進報》等進步報刊的工作。

敵後工作形勢嚴峻,但是彭詠梧憑藉著出色的化裝技術和超出常人的智慧勇氣,一直在敵後巧妙周旋。為了執行任務,他化裝成教書匠、商人、流浪漢等不同的形象,每一個形象都可以假亂真,為領導人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1947年,彭詠梧被上級派到川東組織游擊工作。在彭詠梧的努力下,川東成立了游擊縱隊,彭詠梧擔任總隊政委。游擊縱隊成立後,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並多次取勝,大大鼓舞了當地軍心民心。

1948年,彭詠梧部不幸陷入敵軍重重圍困之中,彭詠梧在指揮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殘忍的敵人將其頭顱割下,掛在城樓上示眾,當地民眾冒著生命危險偷回彭詠梧的頭顱,但是因為當時形勢嚴峻,英雄的頭顱和身軀只能分葬兩處,直到建國後才合為一處安葬在烈士陵園。

二、革命勝利前夜,母親卻被敵人殺害

彭雲的母親更加出名,是人人敬重的女英雄江姐,看過《紅岩》的人應該都很熟悉。江姐的本名叫江竹筠,出身農民,從小家境貧寒,生活困苦,雖然是女孩,但是為了生計也干過很多苦力,後來江姐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革命運動之中。

江姐鬥爭意志堅定,為了執行任務,她苦學會計,很快便掌握了會計業務。在敵後工作的時候,江竹筠與彭詠梧假扮夫妻,在這條秘密戰線上並肩戰鬥。在艱苦的革命鬥爭中,這一對假扮夫妻的兩人有了真感情,並在1945年正式結婚,成為革命伉儷。

彭詠梧犧牲的時候,江姐心中非常難過,但是卻毅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在彭詠梧曾經工作的戰線上繼續做著大量的工作。1948年6月,可恥的叛徒出賣了江竹筠,江竹筠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渣滓洞監獄,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是江竹筠始終不肯吐露半點消息。以江竹筠等革命前輩為原型的《紅岩》,讓很多人更加了解了江姐江竹筠的故事。

三、他是我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學成之後報效美國

在生彭雲的時候,江竹筠難產,而彭詠梧因為執行任務不在身邊,後來雖然經過手術才生下了孩子,但是江竹筠以後再也不能生孩子了,彭雲成了江姐唯一的兒子。

當時彭雲的父母都是從事秘密工作,帶著孩子在身邊不僅風險極大,也會影響工作,於是江竹筠將彭雲託付給譚正倫撫養。因為是革命後代,彭雲從小就備受關注,根據彭雲同學的回憶,彭雲在學校受過很多照顧,學校儘可能為其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彭雲的父母長期從事地下工作,沒有靈活的頭腦是干不好這個工作的,彭雲顯然繼承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因此從小學習成績就非常優秀。後來,彭雲更是考取了國家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在美國讀取了碩士和博士學位。中間彭雲曾經回國工作過一段時間,但是又返回美國,成為美國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系的終身教授,並長期定居美國。

作為革命的後代,而且從小受過很多照顧,又是公派留學生,彭雲長期定居美國,自然引起一些爭議。對此,彭雲解釋說,自己想回國,但是又不知道該做什麼,結果在猶豫之間,歲月蹉跎,最終老去。

在一次採訪中,當記者再次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彭雲只回答了五個字:「我已經老了。」他已經錯過了回國效力的最佳時期,如今,不知道彭雲內心會如何想。

江竹筠在犧牲之前,曾經給譚正倫寫過一封遺書,在遺書中提到彭雲時,江竹筠說:「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對於這個遺願,彭雲說自己做到了一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4d73c5a51ef4772d3dc3f1d4a006e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