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姚明把NBA的先進理念帶了回來,其實不是布澤爾克姚明,姚明當時沒辦法,中鋒的奧庫能拉出去投三分,姚明有時候要跟出去防,還得防範布澤爾衝進來。小范甘迪是個不錯的教練,但是變通性有些差,再加上當時亞歷山大摳的一逼,整個姚明時期除了霍二叔沒一個能用的上的大前鋒,所以斯隆就看準這一點,讓小胖和布澤爾擋拆。
最後布澤爾單打姚明,可姚明還要顧著奧庫啊,所以,姚明打球的時候這麼多的中鋒,他最無奈的是當時森林狼的傑弗森。就是從凱爾特人在交換狼王時候的那位,姚明在這9年間,真的是把每一個叫的上名號的中鋒打爆過,唯獨他,要麼互爆,要麼被些許壓制,基本沒有一次爆過,就很尷尬。當年姚明在的時候感覺易建聯很弱,現在看見偌大國家隊只能依靠易建聯的時候,才體會到姚明的強大。
姚優點明顯,缺點也明顯。不能揚長避短,是火箭的過失。諾維斯基也有跟姚明類似的缺點,但是小牛保護的很好。所以他有輝煌,姚明巔峰短暫而且沒什麼成績。什麼是中國的驕傲,就是你看著他的事跡,臉上會一直存著微笑,哪怕你不是很關心他所在的行業,看著他在場上奮勇拼搏,自己也會不自覺的熱淚盈眶。
現在中國籃球在大洗牌,但我想,只要姚明在,底就在!評價一個人要結合他所處的時代。如果單獨把奧尼爾拿到現在,或者單獨把奧拉朱旺拿到現在,都是現象級的存在。所以,評價一個球星,更應該結合時代特點來分析。一個人打爆你們的內線你們上不上傳統中鋒?你上傳統中鋒就不怕被軍訓?NBA又不是現在才有能跑能跳能投的後衛,現在你們覺得中鋒只能被軍訓,那是因為沒有奧尼爾姚明奧拉朱旺那樣的中鋒,如果出現一個,內線命中率不比投籃高?
比如馬克·伊頓,身高2.24米,1982年他以25歲的「高齡」進入聯盟,打了11個賽季,36歲退役。前10個賽季,他最低出場79場!即便是最後一個賽季,也打了64場,職業生涯整整打了875場常規賽(場均28.8分鐘),74場季後賽(場均31.0分鐘)。馬克·伊頓還不是不入流的無名中鋒,5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2度榮膺最佳防守球員,4屆蓋帽王,場均蓋帽歷史第1人,是聯盟史上最出色的幾個防守型中鋒之一。
馬克·伊頓雖然是因為傷病「提前」退役的,但其職業生涯基本都是健康的,這點從他的出場率和出場時間就可以看出來。覺得姚明在的時代就是他最好的時代,那時候還有傳統中鋒的價值,他體育生涯短,主要是兼顧聯賽和國家比賽愣給用廢了!你說的對姚明要養著用!現在的比賽風格會讓姚明速度慢的劣勢無限放大,可能姚明還沒過中場,進攻就結束了!如果生在小球時代大姚的球權會銳減。
大姚和約老師並不是一個模版,大姚是穩定終結器,約老師是進攻發起人,兩個人定位就不一樣。所以按照這種條件下,大姚作為傳統進攻終結者的球權,在小球時代會銳減,而且如果不增重的話高個瘦中鋒的終結能力大打折扣。大姚在鯊魚末期已經坐穩了當時第一中鋒的椅子,只不過隨著傷病時間有點短。說到隊伍成績,我覺得當時火箭陣容根本不配總冠軍,如果當時大姚務實點有機會去湖人,而不是留火箭的話肯定歷史地位上升。所以綜上我覺得就大姚個人而言,巔峰已經很出色也很適合那個時代,要想更出色就只能在當時換隊伍或者火箭多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