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煜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為何以Temu、TikTok、Shein為代表的電商平台能夠迅速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搶下亞馬遜長期把持著的市場?又為何矽谷的網際網路巨頭在東南亞業務的業務開展都不太成功?
作為一名研究數字經濟與中國數字化轉型、大數據與全球互聯時代商業創新的學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煜波教授敏銳地捕捉到了背後的底層邏輯。
在他看來,世界走過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之後,正在邁向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然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因錯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機會而落後於西方的中國,有望藉此機會實現變道超車。
「數字經濟時代,中國已經搶占了先機。」1月12日,陳煜波在接受時代財經專訪時如是表示。
數字經濟的中國模式
陳煜波指出,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最重要的特點是「四化同步」,即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同步。與之相比,以矽谷為代表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是在完成前面「三化」之後,才開始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
中國在發展信息化和數字經濟時必須解決前面「三化」沒有完成的痛點,其中最主要的痛點就是基礎設施的缺乏。包括硬體基礎設施如物流、支付等的建設,也包括軟體基礎設施痛點,即市場中信任的缺乏。
陳煜波認為,中國政府和國央企通過前瞻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將國內巨大的市場紅利和人口紅利利用起來,轉化為數據優勢,培育出全世界數量最為龐大的網民群體,數字化接受程度全球最高。這是我們發展數字經濟一個重要的成功經驗。
中國因此變成了網際網路創新最好的試驗場。在陳煜波看來,海量的用戶數據極大促進了零售業創新。中國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網絡零售市場,在許多領域成為全球消費趨勢和創新的發源地。
另外一個重要經驗是本土企業具有的企業家精神,特別是電商領域,成功地探索出適合我國「四化同步」市場環境的商業模式。比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京東自營物流都成功地解決了市場中的信任問題。阿里、京東、美團、抖音、拼多多等一系列的本土科技企業已經成功將電商和社交、團購、遊戲、短視頻、直播等各種功能融合在一起,成為數億消費者的在線購物中心。隨著國內市場規模逐漸觸頂,這些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業務範圍向海外擴散,攻城略地,並迅速搶下大量市場份額。
陳煜波以《經濟學人雜誌》2021年第一期的文章《電子商務的未來在中國》為例。這本知名國際期刊旗幟鮮明地表示:電子商務的未來具有中國特色。文章指出,在富裕國家以外,中國的方式已日益盛行。東南亞、印度和拉美的多家主要電子商務公司都受到中國電子商務模式的影響。橫跨西方和中國市場的大型消費品公司可能也會傳播中國的理念和商業策略。
與之相比,以谷歌、亞馬遜、Meta為代表的矽谷網際網路公司,在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上並不大成功。Lazada、Shopee、Grab等東南亞本土網際網路企業的身後,往往都站著中國網際網路平台企業的身影。
陳煜波分析指出,這不僅只是因為地緣和文化上的相近。更重要的是,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本土企業成功地探索出了符合新興市場「四化同步」發展環境的商業模式,以應對市場缺乏信任、硬體設施不完善等痛點。這些商業模式不僅只適用於中國的,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新興市場。
「全世界提到網際網路首先想到矽谷,但中國是第一個在新興市場中吃螃蟹的,第一個成功地探索出了如何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模式和道路。這也是下一步中國企業在數字化時代揚帆起航、走向世界的重要的優勢。」陳煜波指出。
走向世界是企業家不可迴避的使命
依託於政府前瞻性的數字基礎設施政策,以及本土的企業家反覆探索,中國成功在數字經濟時代搶占了先機。但這只是轉型升級漫漫長路上邁出的第一步,要真正完成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趕超,仍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
在陳煜波看來,中國必須加快市場出清,淘汰落後產能;並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將全世界最為完備工業體系帶來的豐富生產端場景,轉化為數據紅利。再通過場景數據化來幫助上游的製造業、元器件、原材料生產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疊代更新,助力企業創新。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的潛能,吃到下一波紅利。
在這背後,是一套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光要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問題,還需要涉及商業體制和模式的變革。陳煜波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早已成為了企業的生命線,不可能輕易共享。市場、政府必須加強數據資源的整合、開放和監管,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改革,構建整個產業鏈。
此外,還必須培育企業家的全球化視野。陳煜波反覆多次強調,如果中國將來要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強國,離不開一大批世界級的企業。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已經有不少體量達到世界級規模的平台,但還缺少真正世界級的平台。
在陳煜波看來,這是中國企業缺乏全球化思維導致的結果。豐厚的歷史底蘊和龐大的市場規模,讓我們習慣於在本土市場跟外來資本競爭,而不是直接走出去適應外部環境。
在這個問題上,位元組跳動、希音、拼多多等新一代網際網路企業要比騰訊、阿里這樣的上一代網際網路企業取得更多的進展,而這也成為它們能夠獲得市場更多認可的底層原因。未來,應該有更多的企業向它們學習,進入數字原生和全球化原生的世界。
「改革開放45年來,憑著我們的辛勤和汗水我們中國企業真正從內河的小舢板,慢慢變成了內河的大船,甚至黃海的艦艇,但現在我們必須真正邁向深水、藍海的深海時代,這是這個時代企業家不可迴避的使命。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更多的領航全球的世界級的中國企業,也一定會出現。」陳煜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