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九派新聞報道,近日,河南南陽一男孩溺水掙扎,黑衣大哥不緊不慢下水救人的視頻引發關注。有網友褒獎黑衣大哥專業,「他在觀察落水者狀態,尋找施救機會」,也有網友稱他實施救援太過緩慢。對此,黑衣大哥在社交媒體上回應,希望網友理性看待,「不是不想不顧一切衝進去救人,而要等待一個最合適的時機,不然我也會成為被救者」。
視頻中,黑衣大哥面對落水男孩,沒有直接扎進水中進行救援,而是站在岸邊觀察判斷溺水男孩狀態後,下水實施援助。正是這短短數秒鐘的觀察,讓黑衣大哥飽受爭議,認為他救人時漫不經心甚至冷漠,哪怕最後成功救起了落水兒童,這種質疑聲也沒有停止。
苛責善良,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更讓人無語的是,這種聲音其實還頗有市場。此前曾有媒體報道過類似事件,一名中年男子在托舉被欄杆卡住脖子的女孩時,因為手放在敏感部位,被許多網友網暴,指責他居心不良、占女孩便宜,若不是女孩的家屬出面為男子辯護,他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表面看,那些質疑黑衣大哥動作慢的網友是在關心落水男童的安危,但其實又蠢又壞。救人當然要快,但這種快是相對的,絕非越快越好。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應該知道,落水者在水中掙扎時,內心是極度慌亂的,他會抓住任何一個可以接觸到的物體。施救者如果沒有充足的把握而貿然施救,不僅救不起落水者,很可能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
正如有網友所說,黑衣大哥演示了「教科書般」的救援。他首先試圖用抄網將男孩子救起來,未果之後觀察男孩的狀況,等到男孩身體平穩並有下沉跡象時再出手施救,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救人的成功率和自身的安全。他的慢不僅不是冷漠,而恰恰是智慧和經驗的體現。
黑衣大哥在採訪中表示:「下水救援必須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去施救。如果不會水,或情況複雜的情況,可以先尋找施救的工具,或者在現場呼救,組織人員一起想辦法施救。」
相比他普及的水下救援技巧,我覺得這段話更值得被放大,讓更多人看到。他的意思是,見義勇為首先要確保自身安全,其次自己如果沒有相關的專業能力,可以尋求他人幫助,而不是盲目以身犯險。網友苛責黑衣大哥動作慢,說實話與我們的一些觀念誤區有一定關係。在一些見義勇為報道中,我們總能聽到「當時什麼都沒想,就想著救人」「不怕危險,救人要緊」的表達,以彰顯救人者的高大形象。捨己為人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仰,但生命是平等的,遇到危險時,冷靜幾秒鐘想一想,制定最佳救援方案是有必要的,「什麼都不想」並不明智。
鍵盤俠躲在手機螢幕後,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對救人者責備求全,隱含著一種虛偽的道德完美主義:人不僅要救,動作還得快,手放的位置要合適,甚至入水的姿態都要優美。這是典型的看客心態,在他們眼中,這是一部爽劇,「只有緊張、刺激,最好是當事人遇到危險,歷經千難萬苦才最終成功」,才能讓他們獲得心理滿足和精神高潮。而像黑衣大哥這樣,輕輕鬆鬆就把人救起來,劇情過於平淡,無法讓他們產生共鳴。
指責黑衣大哥漫不經心的人,和那些站在樓下大喊「快跳、快跳」的人並無本質區別,都表現出對生命的漠視。事實上這也是道德成本越來越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首席評論員吳龍貴
責任編輯 袁熙
責任校對 羅秋旭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4326162cd86a4255d21aa1e8756d9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