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改革深化之際,一則消息悄然流傳,引發市場強烈關注。
3月27日,市場上有消息傳出,稱央企將進行深度整合,央企中的26家能源企業將重新組成15家綜合能源集團;10家電子信息企業將兼并重組,成為9大綜合集團。其中,稱央企地產板塊整合方面力度亦較大,中國中化與華潤集團能源板塊、地產板塊進行置換,即中化控股地產板塊(金茂)將併入華潤集團,華潤集團能源板塊(華潤能源)將併入中化控股;保利發展將整合華僑城;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將合併。
一時間輿論譁然。
對於上述傳聞,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先後向華潤集團、中國金茂、華僑城等企業進行了求證,企業相關人士均表示,「內部未獲悉上述消息」。
「不實!傳播這個消息的是離職了兩年多的員工。」中國金茂相關人士回應,別再傳了,上面會統一處理。華潤集團相關人士亦表示,這一消息不實,可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解。
3月28日,在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中國金茂方面也對上述傳聞進行了闢謠。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也就上述傳聞向國資委相關人士進行了了解,其表示,「並沒有聽說過。」
實際上,這幾年關於地產央企的整合傳聞始終未斷:此前有消息稱中旅集團將合併華僑城旅遊業務,在去年3月保利集團原總經理張振高接替段先念任華僑城集團董事長後,亦有消息稱保利集團將整合華僑城。除了華僑城,自2021年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實施聯合重組後,針對中化集團即將剝離金茂地產業務的傳聞,坊間也一直有流傳。
對於上述合併消息,華僑城一內部人士則表示,「不實」。
「央企產業化、專業化整合動作主要圍繞能源、軍工、糧食等重點領域,目前確實沒有聽到上述央企地產整合的消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不過,2023年央企專業化整合將會提速,會有更多領域、企業推進實施。
對於上述央企合併消息,有分析稱或與兩則事件有關,一是近日中央提出了「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企整合重組,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的要求;二是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行動重要目標之一是要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成效。作為這一領域的重要改革舉措,央企、國企戰略重組、專業化整合會不斷發力。
前述業內人士也表示,央企集團間戰略重組確實帶動了一大批旗下控股上市公司的精細化整合,經營質效大幅提升,這完全符合國資委通過優化企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推動央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資料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先後完成27組49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資委新組建、接收13家企業,監管中央企業數量從116家調整至98家,有力促進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梳理髮現,進入2023年以來,有關國企改革、提升央企上市公司質量的會議也更加密集。
2月27日,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召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經驗成果交流會議,要求抓緊研究謀劃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行動;2月28日國資委召開央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專題會,提出統籌推進央企高質量上市,通過充分對接資本市場、助力穩定資本市場,為央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3月3日,國資委再次召開會議,對國有企業對標開展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進行動員部署,新一輪國企改革拉開序幕。
在推進央企重組整合方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表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持續用好重組整合這個重要抓手,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下一步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整合兩手都要抓,兩個方面繼續相互促進。
作為相對市場化的行業,房地產行業曾是國資改革的先行者之一,此前曾有中海中信兩大央企地產重組、保利集團與中航工業重組等重大事件,進一步集中了企業優勢。
「不排除整合的可能性。」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從作為同一實際控制人的國資委的角度出來,此舉可減少旗下同類企業同業競爭、精簡管理機構、提升效率,且對於作為具有特殊屬性而非完全市場化的中央所屬企業而言,此舉實屬必要。
北京某券商分析師亦認為,作為具備市場化競爭力的央企,名單中幾大企業若在此輪國資改革中積極嘗試,未來整體效率將優化和提速,正面效應會變強。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中房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3750ee215b893cf6c8746a490bcec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