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貧困學子實現求學夢、為社會困難群體送去溫暖情、大力實施社會救助擴圍增效、聯動「鐵腳板+大數據」、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民政局出台「一籃子」惠民政策,以實際行動溫暖更多人的心。
聚焦社會救助中的難點,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民政局持續探索制度和方式創新,推動民生服務從「有」到「好」,多措並舉增進民生福祉。
慈善助學擴圍托舉更多貧困學子
「爺爺奶奶,政府給我發助學金啦,我們不用再為學費發愁了。」生活在裕華區卓達花園社區的大學生小芮(化名)歡快地跑回家裡,忙著把這份喜悅傳遞給家人。
當小芮還在襁褓中時,父母就已經離婚了,父親因身體疾病無法工作,每個月靠低保金生活。小芮又因早產,體弱多病,導致家裡欠了不少外債,是爺爺奶奶拿出微薄的退休金將其撫養大。雖然小芮出身貧困,但是家人都支持她追逐夢想,將她送入大學,讓她能夠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臨近開學,學費、車費和生活費是一大筆開支,那一串長長的數字像一片烏雲壓在了小芮的頭上。看著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她怎麼也無法開口,再向他們索取。
眼看著學校越來越近的繳款日期,小芮內心十分焦灼。正在發愁時,她接到了居委會讓其申領助學金的通知,這對小芮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6000元的慈善助學金不僅解了小芮的燃眉之急,同時也是對她極大的鞭策。國家資助對於貧困學子而言,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心靈上的慰藉,讓原本烏雲密布的生活充滿了陽光與希望。
慈善助學既是精準幫扶、精準救助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扶貧扶智、以知識改變命運的有效手段。據介紹,裕華區民政局高度重視慈善助學工作,堅持把慈善助學作為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抓,最大限度地為困難群體提供平等教育的機會,以實際行動托舉起困難學子逐夢的翅膀。
「慈善助學是裕華區政府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裕華區民政局副局長劉莎說,裕華區民政局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問題,從2011年開始對困難家庭學生開展慈善助學活動,這一舉措也是全市首創,已經資助幾百個家庭,目前已將慈善助學列入全區當年10件民生實事,明確了資助對象、資助金額及來源、推薦審批程序和實施時間。在以往將低保、特困家庭作為資助救助對象的基礎上,今年更是與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結合,將新增的200餘戶低保邊緣家庭納入慈善助學範圍,做到了擴圍為基,增效為本。截至今年8月底,裕華區已對111名困難學生髮放慈善助學金28.4萬元。
國家助學一把傘,貧困學子一片天。裕華區民政局將不斷完善慈善助學資助政策,使得每個困難家庭的學子都可以沐浴在資助的春風裡,向著夢想的方向努力奔跑。
「鐵腳板+大數據」助力扶助困難群體
據介紹,今年,裕華區完善工作機制,明確社會救助的目標,制定了「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工作方案,從工作思路、年度目標和資金來源、完成標準、重點任務和分工、進度安排、保障措施六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確保民生工程有章可循。
其中,在創新工作機制方面,裕華區採用「數據跑腿」加「人工走訪」融合發展,深化「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救助實踐。從「被動發現」到「主動搜尋」,裕華區啟動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充分發揮省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台、主動發現機制大數據和居委會、社會工作者作用,利用「鐵腳板+大數據」相結合方式,全面了解困難群眾生活狀況,重點關註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暫不符合低保條件但存在一定生活困難以及經救助後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困難群眾,做好與教育、人社、住建、醫保、殘聯等部門數據比對和信息預警,及時跟進排查,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
圖說——石家莊裕華區民政業務工作人員向居民宣傳社會救助政策。裕華區民政局供圖
不但在擴圍上用力,更在增效上發力。裕華區通過印製發放裕華區低保邊緣家庭政策明白紙,宣傳裕華區特有的救助政策,即對新納入的低保邊緣戶除了享受全市都有的常規救助:醫保救助、住房救助、臨時價格補貼、臨時救助之外,裕華區低保邊緣家庭還享受裕華區特有的慈善助學、實物慰問和春節一次性救助(每戶300元)等三項救助政策,切實對低保邊緣家庭起到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全區已經納入低保邊緣戶520人。
截至今年11月底,裕華區累計為5412人次發放低保金380.1964萬元,累計為374人次發放特困供養金68.453萬元,為23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7.7萬元,為2613戶次低保戶、特困戶發放電費補貼20381.4元,為250戶次低保戶、特困戶發放物業補貼81870元。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裕華區扎紮實實轉變工作思路、工作作風和工作導向,腳踏實地走訪困難群眾家庭,持續打造多層次救助體系,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