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長假剛過,期中考試也不遠了。此刻,小編的朋友圈裡,陪讀父母一片哀嚎:
不輔導作業一身輕,一輔導作業全身疼。
尤其是輔導數學的時候,孩子絞盡腦汁不會做,家長力氣耗盡講不通。家長氣得頭疼手疼胸口疼,孩子也委屈得直抹眼淚。母慈子孝相親相愛的家庭因為數學一度雞飛狗跳。
作為注重邏輯思維的學科,數學在小學生、中學生眼裡往往都是難點:
看錯題或看不懂題、不會做、做得慢、重複出錯...成為眾多家長和孩子的難題。
拿小學數學計算為例,加減乘除計算看似簡單,算對算快輕而易舉。然而對於孩子來說,就是難,甚至是多做多錯,苦不堪言。
舉個例子:
15×15= 25×25=
35×35= 45×45=
……
計算能力一般的孩子通常會直接拿出筆紙悶頭算,但算了半天,答案可能還是錯的。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到,計算並不簡單,其中包含著計算策略、速算巧算的技巧。掌握了策略和技巧的孩子,想必答案張口就來:225、625、1225、2025。因為A5×A5=B25,其中,B=A×(A+1)。
然而,這些對於很多小孩子來說,卻是很大的挑戰,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理解。
掌握不了其中訣竅,刷再多題,也不會量變引發質變。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慢慢地就變成了最常見的這樣兩類學生:
第一類:對數學學習毫無興趣。不要說征服數學了,成績都很難上去。
第二類:苦苦掙扎於題海中,最終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嚴重的甚至也會放棄其他學科的學習。
其實,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建立數學思維。如果能給孩子加以好好引導,幫孩子建立和提升數學思維,孩子學習數學將會是事半功倍,成績也當然不惹父母心憂了。
對此,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學習數學的好方法——學習少兒編程。
首先,在這裡說一下,少兒編程是專門為孩子研發的編程課,有趣好玩、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同時,編程可以培養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也含有大量數學知識,可以激發孩子數學學習的探索慾望,讓數學學習變簡單。
少兒編程學習本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在建模階段,需要孩子根據題意,找到邏輯關係,或利用數學知識(如基礎數論、組合數學、計算幾何等)去構建數學模型,這就有效訓練了孩子的數學思維與解題能力。
編程思維是「理解問題——找出路徑」的一整套思維路徑,分為4個步驟:分解、模式識別、抽象、算法。
分解——將複雜、龐大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分別解決的思維路徑。模式識別——單獨檢視,思考每一個小問題,搜索解決方案。抽象——剖析出問題的核心,聚焦幾個節點,忽略小細節,形成解決思路。算法——設計步驟,執行。
例如,當孩子需要整理書包時,利用編程思維的思考方式是這樣的:
編程思維與整理書包
對於最後一步的算法,可以用一個流程圖展示:
整理書包流程圖
也就是讓孩子能像電腦程式一樣思考,從而鍛鍊邏輯思維,提高解題效率。 為此,通過學習少兒編程,孩子學數學既輕鬆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