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圖蟲
中國金融業的2023年,是朝督暮責的一年,也是竿頭日上的一年。
2023年11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中國經濟基本面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為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回首即將過去的2023年,金融工作會議時隔6年再次召開,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更名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新一輪金融監管改革穩步推進,監管格局從「一行兩會」變成「一行一局一會」;在監管部門引導下,銀行業多輪下調存款利率;股票發行註冊制在全市場推開,開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局面;圍繞房地產市場供需端和房企融資端,金融管理部門綜合施策,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
整體來看,中國金融市場監管不斷加強,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2024年來臨之際,圍繞金融監管、市場交易以及貨幣政策等方面,時代財經梳理2023年金融行業十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金融強國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系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後首次召開,並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更名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體現了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會議要求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並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關鍵詞二:「一行一局一會」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等。
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這意味著歷時5年的銀保監會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我國新一輪金融監管領域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同時,金融監管格局也從「一行兩會」變成「一行一局一會」的新格局,即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證監會。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貨幣政策執行和宏觀審慎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負責微觀審慎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證監會主要負責資本市場監管。
關鍵詞三:兩次降准、降息
2023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精準有力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2023年的兩次降准分別出現在3月和9月。3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9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經過兩輪降准,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40個基點,兩度降准釋放約超萬億的流動性。
從貨幣政策角度出發,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主導兩輪降息。 第一次在6月,中國人民銀行進行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90%,此前為2.00%;6月15日,央行開展237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2.65%,較此前下調10個基點。當月LPR報價也隨之下調,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均下調10個基點。第二次在8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下降10個基點,MLF操作利率則下調0.15個百分點;當月LPR報價現非對稱性下調,一年期LPR下調10個基點,5年期LPR按兵不動。
關鍵詞四:三次下調存款利率
2023年6月8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國有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調至0.2%,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下調至2.05%、2.45%、2.5%。隨後,多家股份制銀行也紛紛下調掛牌存款利率。
9月,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再度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新發生定期存款加權平均利率為2.04%,較2022年4月下降0.4個百分點,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等全國性商業銀行紛紛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市場彼時已有充分預期。
12月,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通道開啟,六大國有銀行先後官宣調降存款掛牌利率。隨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紛紛宣布下調存款利率。這是2023年以來第三輪大規模的調降存款利率。此次調整後,多家股份行3年期定存掛牌利率也降至2%邊緣,5年期多數降至2.05%。
關鍵詞五:全面註冊制
2023年2月1日,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徵求意見。這標誌著經過4年的試點後,股票發行註冊制將正式在全市場推開,開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局面,為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4月10日,滬深交易所主板註冊制首批10隻新股集體上市,標誌著我國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落地。
在全面註冊制實施的首個年度,包括《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等信息披露規定、《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等IPO新規、《關於深化債券註冊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等債券發行規定在內的系列與全面註冊制緊密相關的配套制度相繼修訂發布,為註冊制的持續推進築牢政策基石。
關鍵詞六:房地產金融
2023年以來,圍繞房地產市場供需端和房企融資端,金融管理部門綜合施策,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1月,有關部門起草《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行動方案》。2月,證監會放寬境外募資等限制,啟動不動產私募基金試點工作。7月,中國人民銀行延期「金融16條」適用期限。8月,證監會明確上市房企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虧損限制。
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1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研究近期房地產金融、信貸投放、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化解等重點工作。隨後,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大行相繼召開房企座談會,聽取房企融資需求,並表態將加大房企融資支持力度。
關鍵詞七: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202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全國工商聯等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
《通知》明確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標和重點。總量上,通過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結構上,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重點領域以及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八:公募費率改革
2023年,是公募行業誕生25周年。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穩步推進。
7月7日,證監會印發《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擬在兩年內採取15項舉措全面優化公募基金費率模式,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水平。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共有139家基金管理人陸續發布公告,將旗下存量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產品的管理費率、託管費率統一下調至1.2%、0.2%以下。
隨著「管理費用」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監管進一步推進「交易費用」改革工作。12月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內容主要包括降低公募基金證券交易佣金費率,降低佣金分配比例上限,嚴禁轉移支付、交易佣金掛鉤基金銷售考核,並要求基金管理人每年披露交易佣金分配明細等。
關鍵詞九:金價猛漲
2023年,貴金屬市場備受矚目,國際金價一度創歷史新高。這一年,5月國際金價漲至年內高點,隨後震盪走低,在10月初跌至1800美元/盎司關口;之後在巴以局勢的影響下金價強力反彈重拾漲勢;至12月4日,紐約黃金期貨、倫敦現貨黃金一度雙雙突破2100美元/盎司關口,創近年來新高。
在本次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之前,國際黃金價格已經盤整3年多。2020年8月,當時黃金價格已經達到2100美元/盎司左右,後來隨著美元進入超級加息周期,黃金價格一直被強勢美元壓制。直至這次美元加息周期漸入尾聲,美聯儲釋放降息信號,被壓制已久的黃金價格突破歷史新高。
關鍵詞十:金融ESG
在「雙碳」目標的助推下,我國ESG在高速發展。在構建ESG治理體系過程中,金融是一股強大力量,肩負著社會投融資的使命,對社會資金的調配具有導向作用。對於金融機構來講,促進綠色發展,踐行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既是國家戰略需求導向,也是金融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23年,A 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維持2022年的增長態勢,披露ESG報告的機構數量和整體披露率明顯上漲。據Wind數據,2023年以來共有1825家公司披露2022年度ESG獨立報告,披露率為36.02%。按行業來看,金融行業披露率最高,達到91.94%。其中,銀行業和非銀金融行業均連續五年保持領先優勢,銀行業連續兩年ESG信息披露率達100%,非銀金融披露率超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