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聽到父母總是抱怨自己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老是很容易就分心,做什麼事情都是拖拖拉拉,基本都閒不下來,其實這都是孩子專注力差的問題。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這些表現,父母可就得多加註意,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
「
1、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上課容易分心,課堂上不安分;
2、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做事總是粗心大意,知識掌握不到位;
3、上課總是容易走神發獃,沒辦法靜下心來認真寫作業;
4、對於家長或是老師的囑咐總是不放在心上,做事心不在焉;
5、做事情總是拖拖拉拉,有各種藉口來拖延時間,不專心把某件事情好好地認真完成;
······
有些孩子在老師眼中是典型的「問題學生」,他們總是上課不專心聽講,擾亂課堂紀律,知識點什麼的都沒有掌握,作業和考試基本都是一團糟,對於老師的談話也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其實,孩子專注能力差,不要總是怪孩子,父母也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有的時候是父母的行為破壞了孩子的專注行為,我們可以看看具體的例子:
「
孩子在客廳自己一個人專心地堆積木,家長一會兒過來問他餓不餓,往他嘴裡塞食物;一會兒又覺得他堆的不對,忍不住上手幫忙.....
孩子本來是專注在積木之上,家長不斷地介入讓孩子中斷專注的時間,總是被打擾,這樣子慢慢地就會讓孩子更容易就受外界的影響,沒辦法專注地做一件事情。
01
專注力是孩子學習力的基礎
注意力,又叫"專注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專注力是個體學習的一個寶貴品質,注意力集中才能學好知識,記憶深刻。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過:"孩子成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力集中。"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孩子天生就能做到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有時候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後天訓練形成,專注力缺失對於個人的發展影響很大。
有研究調查指出,學習不好的孩子,注意力問題導致的就占據69%,雖然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但30%的孩子的這個問題會伴隨一生,影響孩子未來的工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同時也有研究指出,國內70%的孩子在入學後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進而導致學習出現問題。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的專注力存在一定差異,如5-7歲的孩子可以持續專注15分鐘左右,7-10歲的孩子是20分鐘,12歲以上的則是30分鐘,這是一般的規律,但是孩子的專注力還會受到家庭氛圍、生活作息、心理狀態和興趣等方面的影響。
因為專注力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作用,所以父母總是想盡各種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像是參加專注力培訓班,反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細節,不小心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
02
為什麼孩子專注力差呢?
對於孩子專注力差的問題,父母不要老是圍繞著孩子找問題,而是應該想想我們自身的哪些行為給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有可能責任都在我們父母身上。
1、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做其他事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孩子的行為都是模仿父母的。有些家長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還邊玩手機;邊吃飯邊看電視;在陪孩子玩的時候還和朋友們聊天,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專心地完成,總是附帶著其他事情。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孩子也就不能專心地做事情了。
2、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和空間,沒有安靜的環境。
有些小寶寶總是習慣玩玩具然後和玩具聊天,邊撿東西還喜歡自言自語,其實這是小寶寶在自娛自樂,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但是,父母不合時宜地總是介入,擔心孩子一個人會有危險或是很"無聊",總是給孩子送食物、送玩具,或是陪孩子聊天,讓孩子玩別的遊戲,雖然這樣看起來是對孩子的愛,但是這樣的關懷卻在無意中打破了孩子獨處的空間,也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這也是父母不捨得放手讓孩子獨處的表現,總是擔心孩子自己不能應付,想要幫孩子解決更多的問題,這樣的溺愛和不信任也讓孩子機會去鍛鍊專注力。
父母沒有注意營造安靜的環境,在孩子需要專心學習或是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例如電視的聲音、長輩聊天說話的聲音等,這些外界因素會時不時地破壞孩子的專注過程,不利於孩子學習和成長。
3、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忽略了孩子的興趣。
有時候孩子總是喜歡反覆地做一件事情,有時候在父母看來是毫無意義的,像是看同一部動畫片,聽同一個故事、反覆地玩同一個玩具等。
其實孩子在重複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是在專注地思考,從重複中獲取新的收穫,孩子喜歡享受這樣樂趣。而且重複時也是記憶的過程,即便是看上去沒意義,父母不理解,沒有尊重孩子的選擇,總是自以為是地去打斷孩子享受的過程,這樣反而破壞了他們的專注力。
父母總是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像是練鋼琴或是游泳,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歡這些活動,要他們一直專注地去學習是不現實。父母總是認為"自己覺得好的"對孩子就也是好的,完全忽視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03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家庭小遊戲
"隨著媒體更新換代,信息爆炸讓人更加容易"分心。"
——尼爾·波茲曼(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
生活中大約有6%-7%的人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孩子出生在這樣的時代,從小就被各種設備、信息圍繞,各類知識和文化等都是快速地更新疊代,面臨的是更加紛繁複雜的環境,這樣就要求孩子具備強大的專注力,這是他們適應社會的必備條件。
但是想要孩子時時刻刻都做到高度專注是不太可能的,這需要從小慢慢培養,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做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1.數字遊戲
家長讀一組數字,孩子在聽完後寫下自己聽到的數字序列,或讓孩子按相反的序列寫出來。
例如:家長讀「78963」,孩子聽完之後在紙上寫「78963」,或者寫上「36987」。
2.聽漢字訓練
長給孩子讀一段短文,讓孩子仔細聽,並選擇一個漢字讓孩子記住,聽完整段短文,讓孩子指出短文中出現了多少次這個漢字。
比如下面這個段例文中的「一」字,讀完後讓孩子說說「一」字出現了多少次?
「
在盛夏的熱風中,棉花很快就長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開花時,棉田裡則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兒美如蝶翅,顏色不一,紅的,白的,嬌艷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著一個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漸長,直至變成一個碩大的桃子形狀,那花兒才黯然謝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綻開,白色的橘瓣一樣的果肉呈現眼前時,那才是真正的開花了,是它一生豐厚的積蓄在展示。
3.聽詞舉手
備兩組不同類的詞語,混合後讀給孩子聽,聽到一類詞舉左手示意,當聽到另一類詞時舉右手示意。
比如將水果和蔬菜的詞混合在一起讀:
荔枝 胡蘿蔔 茄子 香蕉 山楂 菠蘿 洋蔥 茼蒿 桔子 桃子 豌豆 冬瓜 ……
4.找不同
多準備幾組句子,每組兩句話,基本相似,只有個別詞語不同,讀給孩子聽,讓孩子訓速找出兩句話中不同的地方。
比如:
甲:母親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實的牆,擋住了寒冷,留下了溫暖。
乙:母親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實的牆,擋住了嚴寒,留下了溫暖。
再比如:
甲:兒時的家鄉,到處種的都是棉花,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它們開出一地的明朗,溫馨著大地和農人的心。
乙:兒時的家鄉,到處種的都是棉花,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它們開出一地的明朗,溫暖著大地和農人的心。
5.玩撲克牌
取數字牌任意3張,隨意排列,讓孩子自己選取一張牌並記住它,然後把牌翻過來,底紋朝上,隨意變換三張牌的位置,讓孩子盯住他自己選擇的那張牌,最後,停下來,讓孩子指出他所選撲克牌的位置,猜對則勝。
隨著孩子能力的提高,父母可以相應增加難度,增加牌的數量,或換牌的速度等。
6.蘿蔔蹲遊戲
這種遊戲三個人以上玩更好玩,可以幫孩子找幾個小夥伴一起玩,大家站成一個圈,每人說上一個水果名或其他詞類,通過幾句話開始遊戲。
孩子說:「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完,芒果蹲。」於是叫芒果的小朋友就要接上,「芒果蹲,芒果蹲,芒果蹲完,葡萄蹲。」這樣,叫葡萄的小朋友又接上,跟著來。速度可以越來越快,也可以取其他的名字,還可以選擇一些複雜的詞。人越多要記住的詞語就越多,還要記住自己的名字,還可以玩幾圈就換個名字,這樣更考驗孩子的專注力、還有記憶力。
這種遊戲需要孩子口、耳、心並用,因此不僅要集中注意力,還能鍛鍊孩子的反應速度,並且氣氛很好,讓孩子樂於參與。
7.數字方格
數字1-25打亂順序,填寫在格子中,然後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一邊指一邊數,同時計時,看孩子最快能在多少時間內數完。
根據實驗表明,7-8歲的孩子完成時間是30-50秒,平均是40-42秒。可以多做幾張這樣的25宮格,給孩子做訓練,每天都堅持,相信孩子專注力一定會有所提升!
25宮格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會有一些難度,我們可以先從九宮格開始。
除了以上的這些在家就可以做的小遊戲,平時還可以讓孩子練練字。
練字是思維活動和感官相結合的一種鍛鍊,需要眼、腦、手並且,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度,筆起筆落之間,也需要安靜、穩定的心緒,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是培養孩子耐心和專注力的極好方法,若能自幼而始,必能受益一生。
04
培養孩子專注力有4個原則
以上的遊戲和聯繫,都應該建立在3個家庭原則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其效力。
1、理解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對於孩子出現了走神或是注意力弱的問題,父母不能直接責罵孩子,而是要理解尊重孩子,和孩子好好溝通,找出孩子為什麼走神或是注意力弱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父母也要給孩子獨處的空間,讓孩子能夠自主面對解決問題,在獨處的時間內讓孩子慢慢地專注。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能夠更加專注,所以父母不要逼著孩子去學雜七雜八的特長,而是尊重孩子,發現孩子的特長和興趣,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多了興趣和熱愛的驅動,孩子就能夠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學習起來也比較順手。
2、保證孩子正常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大的壓力。
孩子正是處在成長發育的階段,身體條件也是一切活動的基礎,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在生活作息正常的情況下,孩子才會有充足的精力來應對學習和課外活動,如果休息不好,孩子更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了。
做事專注就是得心無旁騖,如果孩子學習任務太重、壓力過大、心理負擔很大,那麼孩子自然就無法專心地做好某件事情。
3、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年紀小沒辦法完全抵制周邊環境的誘惑和影響,所以父母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總是吵鬧或是亂七八糟,而是為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營造安靜溫馨的環境,讓孩子能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是學習的海洋,讓孩子也能懂得如何靜下來思考,這對於專注力也是有好處的。
4、幫助孩子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除了在學校,孩子在家裡也要每天抽出時間來學習,那麼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引導孩子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安排表,確定每天固定的時間點和時長。時間到了就一起和孩子認真學習,家長也要陪伴著孩子一起堅持下來,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兩個星期,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習慣。
良好的習慣也是控制大腦專注力的好方法,這樣子讓大腦到了這個時間就會安定下來專注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而不是被外界影響。
專注力是孩子具有的能力,只是有強弱之分。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讓孩子專心地做完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不要輕易地打擾孩子,慢慢地孩子的專注力就能得到提升。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成長,我們所需要做的工作是"引導",而不是幫孩子做決定,所以專注力也要孩子自己慢慢地來提升,我們不能幹著急,要學會等著孩子自己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