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諸葛亮北伐的五次戰役中,基本都是與曹魏打成平手,難分伯仲,可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卻是在兩次北伐慘敗的基礎上,還要堅持再戰的。造成諸葛亮慘敗的對手,其實並不是司馬懿,相反他是在小說中被描繪成庸才的曹真。
曹真的真實形象與小說大不一樣,他在軍事上非常有遠見,帶領部隊與諸葛亮的蜀漢大軍作戰的過程中,凸顯出了不少軍事上的高明之處。正是曹真坐鎮,讓諸葛亮面對兩次北伐慘敗,最終只能選擇十分謹慎的穩紮穩打來逐步推進北伐。
在曹真去世後,司馬懿當政,這才給了諸葛亮創造輝煌的機會,那麼就軍政兩個方面來說,曹真對於當時的曹魏政權究竟有多麼重要呢?
原本是曹操養子的曹真,在軍事上一度表現十分卓越,早年會戰劉備,就屢屢斬獲軍事上的勝利,此後更是在曹操穩定北方政局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了曹操的看好,到了曹丕執政後,曹真更是得到了重用,將他視為了軍事上的頂樑柱,同時也希望這個皇室宗親能夠幫助曹丕穩住政局,實現曹魏政權的穩定。
於是從曹丕提拔和重用曹真來看,在政治上,希望皇室宗親能夠實現曹魏政權的過度,讓曹丕能夠坐穩皇帝的位置,在軍事上則仰仗於曹真,對內平叛內亂,對外則防範蜀漢和東吳的北伐,這讓曹真的作用性一度不言而喻。
到了曹睿繼位後,曹真已經成為了曹魏政權當之無愧的軍事領袖了,一方面他資歷深厚,另一方面曹真在軍事上還真的無人能及,就連諸葛亮面對曹真這樣的對手,也深感難纏。
這個軍事布局在當時看來,已經是給曹魏形成了強有力的軍事壓力了,稍有不慎就會亡國。曹真則看出了諸葛亮是虛晃一槍,目的並不在於真正滅亡曹魏,相反他是想要隴西諸郡,目的就是一步步蠶食曹魏。
決定將計就計後,曹真重點部署主力,救援隴西,在這裡與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展開決戰,同時在長安周圍部署騎兵,讓趙雲摸不清曹魏的軍事部署。
經歷此戰後,諸葛亮勞師遠行,結果遭到曹真當頭一棒,決戰中落得慘敗,只能灰溜溜地撤回蜀漢。這一戰可謂是曹魏大勝蜀漢,也從軍事上看出曹真已經是曹魏政權中獨當一面的存在了,倘若沒有曹真這一次的力挽狂瀾,那麼諸葛亮的北伐壓力將要小很多。
成為曹魏政權的軍事頂樑柱後,曹真還緊緊掌控著曹魏的軍權,這讓司馬懿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可以說諸葛亮前三次北伐,主要對手都是曹真,整個戰局也是曹真布的局,司馬懿也沒有任何發言權。
從諸葛亮前三次北伐的戰績來看,前兩次都是失敗,最後一次勉強打成平手,可見曹真坐穩最高軍事長官,曹魏在軍事上是不會受到威脅的。可曹真離世後,司馬懿開始坐穩曹魏軍事,這讓諸葛亮取得了難得的大勝,實現了穩紮穩打,蠶食曹魏的目的。
司馬懿與曹真的區別就在於司馬懿只能死守,曹真則可以靈活用兵,以攻為守。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還是因為曹魏政權內部就不信任司馬懿,十分忌憚他掌控軍權,可到了危機時刻,又不得不有求於司馬懿,這才給了司馬懿一個露臉的機會,可見曹真緊緊掌控軍權就意味著曹魏政權始終處於穩定的狀態之中。
從這裡也能看出,從曹丕成功篡位,到曹魏政權穩定,再到抵禦諸葛亮北伐,曹真都是曹魏政權中的定海神針,如果沒有曹真掌控軍權,曹丕連篡位後,想要穩定政局都很難,這也看出了曹真當時在曹魏政權中的影響力。
當然曹真掌管曹魏軍務的時候,還是對皇帝提過不少建議,其中就是要選拔皇室宗親的可用之才。只可惜曹真的建議沒有如願,在他去世後,曹魏一度無人可用,只能用備受懷疑的司馬懿,這才造成了戰局被動,給了諸葛亮可趁之機,否則諸葛亮將會在北伐中毫無進展。
掌控軍權的曹真,在曹魏政權里資歷深厚,政治影響力也很大,具有極高的威望,這讓曹真的建議都是被皇帝高度重視的。此外曹真坐穩曹魏,司馬懿想要篡權,那是絕不可能的,一方面來說從軍事上行不通真,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行不通。
司馬懿的一舉一動實際上都在曹魏政權的監視下,曹真也是及時獲得了司馬懿的動態,儘管他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很有才能。
可曹真卻十分提防著司馬懿,主要還是看出了司馬懿及其家族勢力,野心不小,一旦讓其掌權,很難說會不會對國家造成不利的局面,這讓曹真只要活一天,就讓司馬懿永無出頭之日。
真是看到了曹真的影響力,也看到了曹真對自己的評價,司馬懿為人十分謹慎,很少直接參與政務,這也讓他空有才華,卻無力施展。
曹真去世後,司馬懿開始活躍在曹魏政壇,通過兩次與諸葛亮過招,穩定了曹魏的邊防,同時還安撫民心,穩定政局,這讓司馬懿有了篡權的基礎。
正是在掌控軍權的基礎上,司馬懿及其家族勢力,一點一點地吃掉了曹魏政權,最終完成了篡位,讓三國歸晉的歷史上演了。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曹真如果熬到司馬懿去世,那麼曹魏必然就是三國鼎立的勝出者了。
以軍事和政治的兩個方面,可以看出曹真對於曹丕去世以後的曹魏,那是有著頂樑柱作用的,不僅在軍事上保衛了曹魏政權的安全,還在政治上保護了曹魏政權。
憑藉著深厚的政治資歷,曹真在皇室宗親里算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了,可是曹魏政權的穩定太過依賴於這些皇室宗親,奈何皇室宗親里卻再難出現有用之才。
曹真對於曹魏政權重要性,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多少體現,可是在正史中卻能感受得到,正是因為曹真的離世,給了司馬懿粉墨登場的機會,同時也給了諸葛亮北伐取勝的機會。
這讓曹魏政權在軍事和政治上受到了雙重危機,可見頂樑柱曹真的離世,對於曹魏政權的打擊是非常致命的,也是曹真力挽狂瀾數十年,為曹魏政權不斷續命,否則曹魏政權是否能夠抵擋蜀漢的入侵都不好說,這也讓一個政權過於依賴於一個人,帶來了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