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盤年中經濟·綜述 丨宏觀政策協同發力 助推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4-07-17     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李曉紅

今年上半年,宏觀政策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財政、貨幣、就業、產業等政策同向發力,推動國民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經濟基本盤在保持穩健的同時,經濟發展的質量不斷提升。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16836億元,同比增長5.0%。

01

政策效應顯現 持續釋放增長潛力

今年上半年,面對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各地各部門靠前發力,推進了一系列針對性、組合性強的政策措施。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地,政策效應陸續顯現,並將在今年下半年持續為經濟恢復提供助力。

「上半年,我國出台了一系列提振宏觀經濟、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而政策『組合拳』切實推動了宏觀經濟的邊際改善和逐步復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石英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出台的調控政策對穩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政策效應相對明顯。比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釋放了萬億元的市場潛力,有利於穩定投資需求。

數據顯示,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今年上半年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於製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

「以節能降碳、數字化轉型等為重要方向的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利於推動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帶動投資需求增長,促進先進產能增加,也有利於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方向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通過統籌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聯動,結合汽車、家電、家居等耐用消費品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財政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銀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切實促進了消費,增強了經濟活力。」石英華表示。

今年以來,在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各地區各部門因城施策,積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0%、25.0%,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也有所收窄。

「當前,儘管房地產投資依然處於下降空間,但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優化有效地防範了房地產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蘇劍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汪紅駒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構建「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以政府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體剛性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推進三大工程等房地產政策落地,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

石英華認為,一攬子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清理拖欠企業帳款等政策,切實推動了我國宏觀經濟整體邊際改善,也有利於促進國內國際市場的高效聯動和內需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同時,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為商品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為市場經營主體提供了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02

政策協同發力 激發經濟內生動

今年以來,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總基調下,協同配合、靠前發力、有效落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一攬子積極財政政策,不僅在當前有力擴大需求,拉動投資和消費,長遠來看,還能夠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多元化布局,推動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7月5日,財政部已發行7期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合計3080億元。今年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4%,比全部投資快1.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2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塑造,帶動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6.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

「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內部結構性改革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財政室主任何代欣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政府投資和市場投資「雙輪」驅動,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證,其中,財政政策通過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提供支持,貨幣政策通過增加流動性、提供更低成本的社會融資給予保障。

今年以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聯動不斷加強,政策合力不斷釋放。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落實的進程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高效協同,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比如,財政部預撥中央財政資金64.4億元支持汽車以舊換新;央行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安排以及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背後都離不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機協調。」何代欣說。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發揮政策的協調配合,何代欣認為,組合式的宏觀調控政策將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提供有效的保證。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有機協調依然是宏觀調控的第一要務。一是總結經驗,把過去一段時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政策效果的發揮機制和作用機理搞清楚弄明白。二是要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各自優勢,有效穩定經濟社會運行。

「從上半年宏觀經濟主要指標的數據看,一攬子政策效應逐漸顯現,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但持續向好的基礎仍待鞏固。需要以政策支持為引導,重視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進一步提升政策協同效能,穩定各相關主體預期。」石英華表示。

本文圖片:攝圖網授權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0dc1ef3e78a2004447d121f54985093.html